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魅力  生活

黄色小说网址伟星新材难有买进动力许雅涵图片

  伟星新材(002372.SZ)2016年年报的粗浅印象是,这是一家能挣回真金白银的好企业。资产结构干净,产品销售顺畅,现金流良好,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很舒服;公司所处的塑料管道行业竞争激烈,增长空间不大,未来的主旋律是依赖消灭竞争对手吃存量发展,会比较艰难;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坚实护城河,非要说有,就是管理层建立的销售渠道具备了一些先发优势。

  正因为行业本身发展空间不大,实际控制人更倾向于依托伟星新材的现金,加大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然而,目前看,这些投资风险较大。

  综合来看,公司的合理估值在152亿-190亿元之间,当前恰好处于合理估值的下限,适合持有。对买入决策则缺乏足够吸引力的获利空间。

  无须质疑的好公司

  伟星新材2010年年初上市,七年来,营收翻了三倍有余,从2009年年底的不足10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33亿元,年复合增速约20%;年净利润从2009年年底的1.33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6.71亿元,年复合增速约26%。

  更为难得的是,公司自上市以来保持的高额分红良好纪录。

  也许,只看数据体现不出呆坐投资的魅力,那么,假设2010年3月伟星新材发行新股上市时,你拿出11亿元按照IPO价格17.97元/股,将其所有新股(总股本的25%)全部认购下来,7年里,靠分红就陆续收回了4.6亿元现金,目前你依然拥有1/4个伟星新材,当下市值约38亿元(由于有股权激励送股的稀释,有少许误差)。

  就算你在上市第一天的最高价24.88元买入1万股,这7年里,你也收回了约7.5万元红利(含税,含2016年的分红),同时还拥有目前市价约60万元的股票。

  期间,伟星新材市盈率从35倍(或48倍)跌到现在的22倍,你没赚到一分钱市场情绪波动的利润,但,那又如何?你按照35倍市盈率的价格17.97元买进,7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25%;你按照48倍市盈率的价格24.88元买进,7年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15%。

  这就是和优秀企业在一起的魅力。

  芒格说过:“从长期来说,一只股票的回报率跟企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家企业40年来净资产收益率都是6%,那么长期持有40年,你的年均收益率不会和6%有什么区别——即便你当初买的时候捡了便宜货。如果该企业在20-30年间净资产收益率都是18%,即便你当初出价过高,回报依然会令你满意!”若结合优秀企业长期的经营表现和股价变化来思考,很可能会对芒格这段话有更深的领悟。

  好公司的财报是类似的:资产结构清晰,现金流状态良好,应收账款很少甚至没有,存货管理符合经营需求,有较大数额的预收或应付等经营性占款等等。伟星新材就是如此。

  经营资产里,应收账款1.7亿元,与营收之比为5.1%,大约是半个月的销售,可以视为属于企业经营中的正常账期。上市以来,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稳定走低,其7年数据为8.2%、9.3%、8%、6.3%、6.4%、6.4%、5.1%,显示出了企业对市场和经销商的掌控力;存货4.7亿元,与营收之比约为50%,上市以来该数据为74%、55%、57%、60%、60%、54%、52%,稳中有降;经营性占款里,有3.54亿元预收,大致相当于收到款后一个月左右发货。

  再看利润表,21%的营收增长换来38%的净利润增长。一方面是销售扩大,一方面是费用控制,两手都比较硬。毛利率46%、营业利润率24%、净利润率20%的生意。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6%,即便按照总资产回报率算,也高达18%以上。现金流状况良好,所有利润都是真金白银的现金。

  群雄混战的行业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继续思考,公司的这个“好”是从哪里来的,可以持续吗?

  伟星新材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系列:一是PPR管,用于建筑内冷热给水;二是PE管,主要用于市政供水、采暖、燃气、市政排水排污等领域;三是PVC管,主要应用于建筑内排水、市政和农村排水排污。

  资料显示,中国塑料管道中,主要产品就是PVC、PPR和PE管,分别占据36%、28%和24%的市场份额。其中PVC广泛用于给排水、通信、电力等领域,在国内推广使用最早,也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塑料管道,但其产量和份额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PE管道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类管道,也是目前市政给水系统的首选塑料管道;PPR管道主要用于冷热水管及采暖,由于被大量新房及二手房装修使用,和房地产行业的兴衰联系紧密。

  按照《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塑料管道行业总产量要达到1600万吨。数字看着大,但计算年复合增速的话,也就3%了。因此,目前(2017-2020年),对于行业而言,是进入了平稳期的龟速阶段。这个阶段,你要想跑出豹的速度,必然需要从别人碗里抢食。

  公司财报称,“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塑料管道生产企业有3000家以上,其中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企业约300家,有20家以上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行业内竞争明显处于激烈状况。伟星新材介绍自己属于“中国家装管道行业十大品牌”之一,其同级别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山东、河北,上述四地的产量总和约占全国总量的50%。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品牌定位也非常近似,营销方式也处于相互学习状态中。行业前20位企业,销售量已经达到行业总量的40%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属于群雄混战阶段,区别只在于谁家有能力覆盖到多大区域。例如湖南建材数据网发布的湖南2015年PPR水管十大品牌市场份额排行榜,伟星管就仅以0.2%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七(华中地区,伟星基本上没什么覆盖),第一名市场份额是73.8%,第二名15.53%,差距很大。这说明推动销售的核心要点是产品覆盖的渠道和推广力度,而不是靠产品自身的拉力。

  因此,当前产品竞争状态下,已经建成的销售渠道,反而是核心优势,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技术创新和品质升级。

  渠道方面,伟星的优势在于针对家装的PPR管道的经销和零售方面。从财报看,公司2016年增长核心也依赖于PPR。公司营收总共增长了5.75亿元(同比增21%),其中PPR增长4.6亿元(同比增32%),占据增幅的80%。而PE管增幅不足4%,仅增加了约3000万元的销售;PVC增幅20%,增加额约8000万元。

  PPR销售占据公司2016年营收的58%、毛利润的73%。可以说,伟星的增长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周期落后于房地产周期一到两年),2015年和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对于公司2016年的高增长居功至伟。理解了这个关系,通过观察当年房地产销售情况,大致能够知道伟星未来一两年的营收增长情况(装修迟于新房销售一到两年,而旧房升级换代装修大体比例基本固定)。

  另外,2016年,伟星销售管道17.8万吨,同比增加19.3%,但同时原材料成本仅增加了11.7%,证明公司因原材料降价而受益了。按照公司财报15.7%的实际综合税负计算,原材料降价因素导致同比增加了0.8亿元净利润,在公司2016年同比增加的扣非净利润1.8亿元中,占比约45%。

  所以,2016年伟星的增长,一方面来自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来自原材料降价——注意,不是否定伟星管理层的努力,而是理清楚增长的外在环境,理解这种增长是必然如此,还是有偶然性。事实上,不仅是2016年,自公司上市以来,就处于房地产持续火爆和原材料持续走低两大利好环境中。

  那么,伟星原材料降价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持续?PPR、PVC、PE,其原材料是石油化工产品,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大(高油价的2007年,伟星原材料成本占据成本总额的85%,低油价的2016年原材料成本占据成本总额的66%)。塑料管道厂家对于原材料价格基本没有议价能力,属于价格接受者。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是伟星所能预测和掌控的,原材料价格也如此,两个主要增长因素均具有巨大波动性,因而,伟星的未来可能也会有较大的波动性——再次强调,不是否认管理层的优秀,其他同行也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但伟星的成长证明了人的因素也是重要的。

  值得留意的是,当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伟星集团创始人,正副董事长章卡鹏和张三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房地产。章、张两人,除控股平台伟星集团和上市公司伟星股份外,其他任职几乎清一色的是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且公司前五大股东(全是章、张控制,上市前持有公司股份99%的五位股东)持有的伟星新材股票,几乎全部用于质押贷款了。涉及股票约5.4亿股,质押数量已经精确到千股,暴露了实际控制人对于资金的极度渴望。

  行业竞争激烈,未来增速不大,实际控制人下重注于房地产,这可能是伟星新材一贯坚持高额分红的原因之一。

  公司产品销售侧重PPR管,模式上倚重于经销商和零售渠道,毛利率较高,达到59%。而PE和PVC管道主要需要面对政府机构和房地产商,这方面公司似乎不太擅长。以PE管为例,早在2011年,公司的PE管销售额就有7.6亿元,尚且高于PPR管的6.4亿元销售额,然而,到了2016年,PE管销售额仅仅9.1亿元,不到PPR管的一半(2016年PPR管销售额18.9亿元)。毛利率低下+销售增长缓慢,证明了伟星在面对政府和地产商的时候议价能力不足。

  还有一个数据,老唐有些困惑。公司财报第15页,分地区销售数据里,华北、华东和西部地区,毛利率一模一样,全是47.68%。在PPR、PE和PVC管道毛利率分别为58.74%、33.95%和24.57%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或结算模式导致三个地区的毛利率如此精确的一致?

  行业空间不足,增长要靠抢存量;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石油价格波动两大增长核心因素,公司是被动接受;通过提高品质和售后服务对小客户具备议价能力,但对大客户不具备议价能力;具备优秀的管理层,有良好的经营和分红记录,且大股东资金饥渴症状严重。依照这四大特点分析,伟星未来获取高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强。

  公司预告了2017年的奋斗目标:2017年营业收入目标力争达到38亿元,成本及费用力争控制在29亿元左右。

  看人靠不靠谱,不是看他/她今日牛吹的多大,要看他/她过去许诺的东西有没有落实,企业也是一样。从伟星新材2012年财报开始对下一年营收和费用进行的预测看,基本能够无误差或小误差完成。那么,按照这个预告,意味着2017年会有9亿元营业利润,不考虑营业外收支,直接按照企业15.7%所得税负计算,2017年净利润7.6亿元。由于伟星下属子公司全部是100%控股,无少数股东损益,意味着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就是7.6亿元,同比增长约15%——看,财务总监写得明明白白。

  合适的市场估值是多少?老唐觉着能挣回真金白银的好企业,配合15%的业绩增速,市场给20-25倍市盈率可能是靠谱的。这意味着2017年伟星市值的合理值是152亿-190亿元之间,当前市值正好属于合理值的下限。买入,缺少足够的获利空间,卖出却可以再等等。

  多方寻突围

  正因为管道行业难有空间,公司也在多方突围。公司一方面顺着管道的进口做净水,一方面顺着管道的出口做防水。拓展方向基本合理,品牌延伸符合定位。但净水只是一个进口产品的代理,防水则刚刚建立队伍,短期一两年里,不要寄托什么期望,当做实验对待即可。

  但是,公司2016年的一项投资令老唐很是困惑。

  公司投了2.5亿元参股了TCL李东生主导的一个基金,然后联合前海鸿大,一次性从茂业通信(000889.SZ)大股东中兆投资的手里,按照20元/股的单价,接下了茂业通信的7000万股。

  当初参与发起基金时,公告的投资方向是“主要投资TCL上下游、伟星上下游、TMT、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高端装备、文化创意等行业,以及新三板、VIE回归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油墨未干,公司的2.5亿元,加上TCL的2.5亿元,还有前海鸿大的9亿元,全压了茂业通信。

  茂业通信2016年盈利2亿元出头,约为伟星的1/3,按照20元股价计算,伟星相当于在茂业市值124亿元的时候,买了1250万股。可是,伟星下注的那天,自己的市值也恰恰好是124亿元。这真金白银的下注茂业而不回购伟星,是伟星不如茂业?

  茂业通信前身是渤海物流。2008至2009年间,中兆投资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入主,2013年更名为茂业物流,2014年通过增发新股收购了“小灵通之父”吴鹰旗下一家公司,主业从物流变更为百货零售和短信彩信服务,2015年更名为茂业通信。

  现在中兆投资把7000万股按照20元/股的高价卖给伟星等接盘侠——过去一年市场最高价才18.89元。当前股价17.5元,伟星对应浮亏3100多万元——导致茂业通信陷于没有实际控制大股东的状态:目前的股权结构是吴鹰23.86%、中兆22.2%、伟星等11.26%。

  茂业通信已经发布公告,原预定的3月9日披露年报,现在无法按时披露,需要推迟到4月11日。虽猜不出他们玩什么把戏,但左右脱不了资产重组的游戏。近期,董事长辞职、独董辞职、董事会改选,中兆投资明显打算继续卖股脱身。谁会继续进入?伟星承诺总投入5亿元,另外一半2.5亿元是否继续接手茂业通信?李东生和吴鹰会寻求对茂业的控股权吗?前海鸿大幕后及目的是什么?

  这些东西,市场炒家感兴趣,老唐不感兴趣。老唐只是期望伟星新材好好卖管子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