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特产

中山电影院(中山电影院情侣座)

中山电影院(中山电影院情侣座)

 

任何关系,只要你想陌生,我根本不会再多看你一眼。当你不能做决定的时候,让时间为你做决定。

说起当下社会的娱乐活动,看电影绝对能排前十。朋友聚会、情侣约会、亲子时光……看电影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从默片到声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标准银幕到巨幕立体声……电影一直在改进和变革。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嘉兴电影事业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从流动电影放映队,到电影公司,再到如今电影院遍地开花,开拓了新的天地。电影事业的发展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

看电影是一件稀缺且兴奋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嘉兴地区仅有一家专业影院,即嘉兴人民电影院,位于少年路张家弄堍。据时任人民电影院经理马加泽回忆,人民电影院坐东朝西,奶黄色门面,南北门庭前有高高的水泥台阶,台阶南北各设有售票窗口,观众厅前窄后宽,可容纳1200座,放映设备为国产天极牌,是当时嘉兴较为舒适的文化娱乐场所之一。

我记得读小学那会,每到暑假人民电影院都会播放儿童专场电影,提前由学校统一购买分发,每张5分钱。今年80多岁的刘爷爷说起那时看电影的情景仍十分兴奋,虽然不太记得具体看的是啥电影,但当银幕亮起,电影中的人影动起来,心情就十分激动。

在当时文化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看电影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件稀缺且兴奋的事情。因当时电影院十分稀少,加上放映设备及影片拷贝限制等,露天电影成为许多嘉兴人抹不去的一道珍贵记忆。

那时一听村里要放电影了,大家都要奔走相告,早早就搬好小板凳等着,有些人住得远,赶几里路也要过来看电影。家住七星街道的王爷爷回忆说,每次看电影就像过节一样,人山人海,来得晚的人都不用板凳了,干脆爬到屋顶上、电线杆上,因看电影太过入迷而摔一大跤也是常有的事。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嘉兴地区放映的影片大部分都是苏联的译制片,如《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攻克柏林》《列宁在十月》等。到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国产影片逐渐占领电影市场,当时比较有影响的影片如《渡江侦察记》《上甘岭》《白毛女》《党的女儿》等,尤其是国产第一步彩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曾轰动整个大江南北。

新中国初期,嘉兴地区整个电影产业尚不成规模,专业的电影院十分稀少,大众看电影主要依靠流动电影放映队,且多为露天电影,可以说是嘉兴电影发展的起步阶段。原嘉兴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嘉兴电影集团总经理吴衍明如此说道。

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改革开放后

嘉兴电影发展迎来黄金期

上世纪70年代,吴衍明响应知青下乡运动,来到桐乡濮院建设兵团当电影放映员。当时团里有1000多人,有一支专门的电影放映队,我主要负责拿片子,那时还是胶片电影,需要去各部门、兄弟厂等拿片源。 吴衍明说,那时流行的影片多为译制片,像《罗马尼亚》《卖花姑娘》,国产片像《枯木逢春》《地道战》等。当时团里有个礼堂,每次放电影都是满座,大家看电影的热情很高涨。

在当时,电影放映员是一份十分吃香的工作。嘉兴电影集团电影放映员陈伯良回忆说,他1970年开始在嘉兴冶金厂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那时要当电影放映员,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取《电影放映证》才能上岗。陈伯良说,那时的电影机是胶片机,需要人工装载胶片,得时刻看着机器。胶片一般是300米长,一部电影大概有10-12盘胶片,每隔10分钟就要换一盘,离不开人。

改革开放加上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嘉兴电影事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吴衍明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嘉兴电影蓬勃发展,电影院、影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共有35毫米放映单位59家,农村影剧院近百座,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青春岁月,冲动年纪。这是一本什么样书?谁能真正读懂青春二字含义?轻狂么,是吧,谁青春岁月不曾轻狂呢。

不仅电影场所多了起来,放映设备也在不断改进。1984年春节,中山电影院(即中山影城)落成开业。影厅内设软座1250座,配有松花江5502型座机,26万大卡冷气机组和40千瓦发电机组,是嘉兴市区第一座四化影院(光源氙灯化、放映自动化、夏天冷气化、座椅软席化)。

当时,大量被尘封的文革前拍摄的国产电影、外国进口译制片重见天日,各大影院门庭若市,人流如潮。那时一票难求,想弄到一张电影票并非易事,《悲惨世界》《百万英镑》《林则徐》《洪湖赤卫队》等影片大受欢迎,新片如《庐山恋》《牧马人》《霍元甲》《少林寺》等也曾风靡一时。

那时候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都争着抢着去看,电影票十分火爆,排队都要排很久。王爷爷回忆说,看完电影后,他对少林寺便十分向往,经常跟小伙伴比划电影中的动作。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因电视的普及和录像的扩张,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跟着丰富起来,电影市场受到较大冲击,逐渐步入低迷期。为求生存、促发展,嘉兴各大电影院进行放映设备更新和观影设施条件提升(声音立体化),不断改善和提高城乡观众看电影条件。

1997年,我们投入了约1900万元对中山电影院进行了改造扩建,并正式更名为中山影城,影厅由之前的一个增加至三个,成为嘉兴市首家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接待、餐饮、宾馆、咖啡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影城。吴衍明说,当时为了度过低迷期,他们想了许多办法,如成立中山影友之家,组织电影夜市、专题放映等活动,发展电影业之外的产业等。

1998年,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嘉兴市区上映,盛况空前,中山影城、嘉兴电影院共放映142场,观众58762次,放映收入101.95万元,创造了当时嘉兴单片上映放映收入的最高纪录。

2000年至今

嘉兴电影百花齐放

步入21世纪,电影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开始,院线制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数字电影开始出现并推广。相较于之前的胶片电影,数字电影节省了胶片、拷贝洗印、维护、场地储存、运输等多环节的成本,使得全国各影院同步放映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电影产业化的发展。2003年,配备了1.3K数字放映机的嘉兴华庭国际影城开业,这也是浙江省第一家拥有数字放映设备的影城。2009年,数字电影放映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区多家影院安装了数字放映设备。至2011年,嘉兴全市专业影院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结束了近百年胶片放映的历史。

对于经历过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的放映员陈伯良来说,数字电影真的是太方便了。胶片电影除放映繁琐外,拷贝、存储也是一大难题。陈伯良曾管理过中山影城影片仓库,负责影片的发片、储存,当时平湖、嘉善等地的电影院想放电影,需要到嘉兴拿片子,放完了再送回来。胶片电影容易发霉,经常需要倒片,要3到4个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而现在的数字电影,拷贝储存非常便捷,包括放映,只需要在电脑端操作一下,一个放映员就能同时管理10个影厅的影片。

在电影业政策改革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外来民营资本也以强劲势头入驻嘉兴。近些年来,金逸影城、UME国际影城、横店影城、万达影城等相继开业,电影放映环境和硬件设施大大提升,IMAX、3D、4K……满足了大众观看电影多样化的需求。

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情。不管是周末、节假日还是工作日的休息时间,去看部电影放松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影片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好莱坞大片、喜剧、动漫、爱情、悬疑……各种口味都有。买票也不需要排队,通过网络或手机就可以轻松选择场次、座位。

不仅如此,免费的公益电影也随处可见。2002年,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百场电影进社区号召,嘉兴市电影公司开始在全市11个街道、78个社区放映露天电影,陈伯良就是露天电影放映员之一。每年4月至11月的傍晚,只要不下雨,不刮台风,他就会出现在放映场地。一年大概要放400场左右,电影主要以红色电影为主,有时候也会放一些动画片、纪录片。陈伯良说,放露天电影主要是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虽然现在看的年轻人不是很多,但遇到好片子依然有不少人围观,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嘉兴电影行业可谓是飞跃式发展。接触电影行业近50年的吴衍明说,从一家专业影院到如今影院遍地开花,从普通银幕到现在的巨幕,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从需要搬凳子看的露天电影到在豪华厅观影的舒适享受,嘉兴电影业的进步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以及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来源:嘉广集团禾点点编辑部

与其羡慕他人智慧,不如自己勤奋补拙;与其羡慕他人优秀,不如自己奋斗不止;与其羡慕他人坚强,不如自己百炼成钢;与其羡慕他人成功,不如自己厚积薄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