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教育思想实践初探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教育思想实践初探

  《中国教育学研究》编者引言:吉林省吉林市资深教育工作者黎松曦,笔名“褦襶子”,他在学校教育工作第一线,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一方面深入搞好教学实践,一方面有目的地饱览群书,一方面密切结合教育实际,笔耕不赘,著述影响业内日隆。他以远瞩的眼界和思维,为教育、为学子,对有关未来,基于现实产生了愈来愈浓厚的忧患意识。本文细分“两节”,纵横捭阖,知识含量甚高,分析透彻,是篇充满时代色彩,异乎寻常富有思想性的难得佳作,很有研读价值。

  一年来,我从各种媒体和出版物上,留意到了成千上万篇关于清华校花马宇歌的感人事迹报道——马宇歌是现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2005级大学本科就读的文、理科双学士在校生,兼马拉松运动健将、清华大学电视台主持人与记者。这个美丽出众的小才女,已被公认为“中国最成功的素质教育典范”。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下半叶起,就由官方教育系统将其事迹,陆续选编进了中国内地中学正在使用的《语文自读课本》、《思想》和小学《思想品德》等多种现行教科书内,并且还编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定的《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家长读本》、《教育部关工委特别推荐家长学校读本:成功家教启示录》等书之内,马宇歌的名字及其事迹甚至已经出现在了各地高校中外文不同科目试卷的考题之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马宇歌”这个名字在很大范围的大、中、小学里面,已经广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所熟悉。她的成功光环耀眼夺目,她的美好追求令人神往!无数人正在幻想着也能取得马宇歌一样的成功。于是纷纷学习其父——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方法。实事求是地讲,北京的马弘毅先生,他教育女儿马宇歌的思想和方法是非常科学的,并且相当具有远见卓识。马弘毅先生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一切,开创性地代表了中国教育的未来及其发展方向,特别为现实正处于迷茫中的中国素质教育,找到了把我们引向黎明,奔向辉煌彼岸的坦途。但是,可惜像马弘毅先生这样的睿智学者,一时廖若晨星;马宇歌当时成长的那个年代,短期内也很难再有人能够遇上了。马弘毅先生的确是位十分难得的、真懂教育的出色专家学者,他的理想、实践和理论,使人高山仰止!(请各位,不妨进入百度等搜索引擎,打开“新闻”或“资讯”按钮,输入“马宇歌”或“马弘毅”,大家能够立时查到大量前述有关材料。无论什么人读来,保准都会十分爱不释手的。“马宇歌”这三个字在网上至今没有第二人,凡是马宇歌名下的内容都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其中如“哲学对答中国最成功的素质教育范例”、“10岁只身下江南十周年纪念”、“青春呼唤英雄”、“马宇歌:一路行来一路歌”、“清华女生马宇歌:博爱伴我走天下”、“引领同龄人立志向上”、“清华小侠女与普陀山的美丽因缘”、“清华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精彩镜头”、“清华校花的金色童年”、“马宇歌走适合自己的路”、“马宇歌给我的十个方面教育启迪”、“21世纪清华学子的人文素养”、“清华学子马宇歌德育教育启示录”、“马宇歌鱼与熊掌兼得”、“清华知名学子马宇歌早期素质教育报告”、“小读书郎行万里路”、“两度追踪报道马宇歌”、“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马宇歌尊爱师长行天下”、“马宇歌的启示与小飞侠的诞生”、“21世纪成功家庭教育著名案例解析”、“官当的再大钱挣得再多孩子没培养好这辈子还是输家”等文,每一篇都素材不同,报道十分独特。用google或雅虎等搜索引擎,选择按标题搜索,或在百度打开“新闻”按钮,带着引号搜上述字眼,通过原文标题中这些引号里的一些关键字,也可以分别搜到它们。注意要带着引号去搜,一个搜索引擎、一个搜索引擎地来试。搜到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非常精彩,孩子和家长们一定特别喜爱看,特别喜欢听。这些内容既有现实实用价值,又有利于对孩子们进行理想教育。马宇歌简直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活的哈里波特、一个真的孙悟空,她身上洋溢着伟大出自平凡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大的青春张力和阳光感染力,生命力旺盛,非同凡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中国古老的尘封教育理念,在马宇歌身上经由现行刻苦实践,结出了名垂史册(!)、跨越国界令所有人信服的非凡硕果。应该说,这与马弘毅先生站在人间制高点上,没有歧见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是皆然分不开的。然而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对中国面向绝大多数平民孩子正在进行的平民教育来讲,不能不说暂时还是具有一点距离的。马宇歌的事迹不断见诸媒体报道后,有人竟然欢呼“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可以和应试教育完美结合”。此种言论,真可谓阿Q精神在中国教育领域,一次花样翻新的表演!谁都知道,现实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与现实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是有原则分歧的。素质教育是让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而应试教育,则是让孩子们以付出全部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高分,以之仅仅得到一个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它的目的是最终为了实现绝大多数父母浅见梦想的一种教育方式,和素质教育,根本风马牛不相及!马弘毅先生对马宇歌在教育上的成功,不知唤起了多少国人的主观臆想。可是绝大多数国人,羡慕的在我看来其实只是马宇歌成功的结果——他们怎么也不想一想人家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这些人实际上更接受不了马弘毅父女展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结果之所以会是这样的,依我看即有大众主观上的原因,更有客观上的原因。

  北京马弘毅先生的教育实践,启发我马上想起了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它专指英国私立精英学校] ”的教育理念。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英国公学里推行的教育理念,在英国之所以能够得到长期发展延续,完全是与处在英国社会高端的资产阶级出类拔萃的整体素质密切相联的。我们陶醉于“泰坦尼克号”罗曼蒂克的故事情节时,可曾注意到那些地位显赫的富商巨贾,他们何以大都处乱不惊,能够那么地去坦然赴死呢?这些人面对死亡来临,竟然耳际萦绕的仍然是优美的音乐旋律,足与中国传奇故事中的“空城计”诸葛亮的泰然自若境界相媲美。据说,有位日本男人,当时从这艘船上逃回了日本,但他却遭到了日本自身社会的广泛谴责:因为面对死亡,他与船上的妇女儿童抢机会逃生,使大和民族蒙羞感受到了莫大耻辱!然而同样逃生回来这种事情,假如发生在今日中国内地,这个男人是个中国人,他成功逃生返乡以后情况会怎样呢?我料定受到的恐怕只有羡慕和祝贺了,没人会去指摘他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日本之所以能以弹丸小国横行世界,就在于大多数日本人都把祖国民族的荣辱当成了个人的荣辱。而我们中国内地,在现今很多人的意识里,早就鲜有中华民族荣辱的实际概念了。美国在小布什政府2007年修改继承法时,本来准备降低遗产税率的,但却遭到了来自这项法律修正案的未来主要受益者——大多数美国富商巨贾的反对。因为大资本家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因这项法律修正案,将来躺在父辈拼力奋斗得来的巨额遗产和功劳薄上过寄生生活;那样会使国家丧失奋斗精神,导致国民素质整体下降,美利坚民族也会由此衰退下去并最终出现将被历史淘汰的可悲后果的。中国数千年的贵族世界,始终富不过三代,虽然一力世袭罔替,承袭百年者,仍然凤毛麟角。我们国家如此不争气的贵族阶层,在中国即使现在也有英国式的“公学”教育被引进过来,国人能够认同那种具有眼光和远见的精英教育理念吗?

  据记载,英国相当一部分政要与著名海军将领、科学家,都出自英国的公学培养教育。英国公学甚至影响到了整个英国的发展进步。英国公学的教育内容,主要着眼于旨在教会学生如何管理别人和控制自己;把自由和秩序结合起来的才能;热心公益事业的精神;充满活力的绅士气概;坚定、不盲从的原则坚守精神;爱好健康的身体锻炼方式和习惯;等等。英国本身的这些优良民族传统,在公学的教育里面得到了充分体现,继承和发扬。反观我们中国自己的教育,目前内地还有哪些学校能够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不受当前官衙之风的影响呢?我是教中学历史课的,站在中国内地讲坛之上已经二十多年了。时至今日,我毕生只看到国内教科书上规定的什么“意义”之类、“影响”之类这些缺乏文化要素的当代没落腐朽八股文,在愣逼着学生们一定要死记硬背。中国内地的学生们在学校里参加考试,连对课本上的历史事件“感悟”都不许随便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必须按照衙门统一规定的死记硬背内容进行答题。如果你对历史的感悟,超出了官僚体系规定的那些腐朽的定量、定性背诵词语,势必不能得分。这种比外敌侵华推行过的愚民教育还要奴化一百倍的蠢才教育,长期窒息了中国人的思想,是在实实在在狂拉历史的倒车。2007年有人在报章上发表观点,认为由于西方的思想传入中国过多了,才使中国思想界如今集体失语了!我不想中伤作者,但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试想,假如我们能够吸收自己民族和世界上的先进思想,而不是仅受导致前苏联倒台的那些意识影响至今不能自拔,中华民族这个全世界公认的伟大民族,能在今天如此缺乏创造力吗,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够如此被动跟不上自身崛起的发展需要吗?

  世界先进国家的成功教育历史和现实证明,北京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具有强大生命张力的。但是,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的实施,也是要受客观因素严格制约的。我认为他的服务对象应该首先是那些富裕起来的人们,而广大穷人只能对之望洋兴叹。我要说的是中国的贫下中农也好,资产阶级也罢,其实都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所有的!如果能在更加具备条件的一些子弟中培养出点人才来,中国的教育也不至于完全失败吧。可惜中国内地现有的新生资产阶级阶层,并不具备英、美等国资产阶级的素质。我们中国内地的大多数有钱人和有权人,没有胆量与智慧接受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他们羡慕和所要的只是“马宇歌的成功”结果,从来未曾想过要让自己的“八旗子弟”们也来接受马宇歌所经受过的那些成才锻炼。马宇歌5岁应邀在北京电视台节目中介绍个人绘画;8岁以年龄最小、综合考分最高者,通过三轮考试入选CCTV大风车栏目首批小记者团;10岁开始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同年从北京住家在父母的同意下一人下江南;10岁开始,不用讲稿就可应邀站在大学讲坛之上,向台下满堂高校师生发表长篇演讲;到13岁时她只身走遍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地方,共计30万公里,写下40万字随行日记;这个小女子课余读书涉猎广泛,不下千余种,每每熟记心中,还在书里一一留下心得注记;她少时就可以用中、英双语和中外各界人士进行交流;至今主动登门结交海内外各族各界朋友万余名……如此一位巾帼小英雄,何其壮哉!

  这些成功可令中国所有贵族家庭投来羡慕的目光,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任何孩子都是有个性差异的,马宇歌这样的女孩子毕竟属于极少数。可她所做的一切,也不是平常的孩子都做不到的。遗憾的是马弘毅先生对马宇歌持之以恒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绝大多数中国内地贵族家庭既使能够做到,他们也是完全接受不了的。在这些人的意识中,孩子只有每时每刻趴在课堂里算题的时间越长,才能学得越好。井底之蛙般充满幻想的这些家长们,在自己坐井观天的同时,也把下一代拉入到了日益狭隘的境界。他们将孩子完全定格在一张张课桌上,至于体育活动等等哪里还敢进行?那不是影响“学习”嘛!至于“行万里路”,这些家长们即使有这份经济实力,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学习时间”里分一部份用在那上面的。再说,现行中国内地愚民奴化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孩子,家长对此早就个个心知肚明了,他们哪敢让自己刚刚十岁的孩子一个人去离家远行呐。孩子上同学家或者到附近玩个一两天,这些家长都要呼天呛地满处寻找,甚至频繁拨打110报警!小宇歌11岁那年冬天只身去,到可能连语言交流都十分困难,甚而因为民族差异可能存在相当危险的遥远地方去,没有马弘毅先生那种宽广的胸襟、远见卓识的智慧,平常人家的中国内地家长敢让自己孩子这样做、这样去经受历练吗?反过来说,即使有些人具备了这样的胸襟、眼界与智慧,为培养孩子,他们肯下决心把自己的家庭积蓄往这上花吗?仅以我一个教龄二十来年的城市中学教师的收入而论,若让孩子去趟,我们全家大概也只剩下喝粥的钱了。这还是说的现在2008年的工资水平,若在9年前(小宇歌今年20岁,9年前她正好11岁),我们全家不吃不喝,也不够让我孩子去趟的啊。

  由此可见,在中国,现实具备经济实力完全有条件践行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的人,他们不敢也不想去实践的;那些能够接受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的平民,恰恰又不具备经济实力或不敢把仅有的全部积蓄都使在这上。我曾感叹,就小宇歌的教育程序来说,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开支和经济投入啊?似马弘毅先生这样的名人,自有许多社会关系可以为马宇歌提供无限机会,使之受到非常锻练。广大一般人家的孩子,即使具备小宇歌那样的聪慧、健康程度,我看也不可能有马弘毅先生为孩子奠定提供的一系列良好教育成长机会的。所以说,小宇歌自然是非常杰出的,但她的杰出却和天生在马弘毅先生怀里不无关系!我相信,如果再有一个孩子也像马宇歌那样交马弘毅先生来抚养教育,马弘毅先生仍然可将其培养成当代豪杰、旷世奇才的。然而潜在的这个马宇歌之外的那个孩子,如果不能落到马弘毅先生手里为马弘毅先生教育培养,岂不又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大损失吗?

  所以,我希望马弘毅先生能够接受踏破马家门槛的无数校长、教育部门、家长、孩子和各种社会组织的邀请,工作之余发挥潜力,把对小宇歌的培养教育,用到对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上来,为东方大国的重新崛起贡献出您的智慧和力量!我之所以这样说,最只要的是通过马弘毅先生对马宇歌二十年辛勤培养教育的成功现实,看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铁的实例。这个巨大成功的实例背后意味着什么,应该说比一百种、一万种纯理论说教所展示出来的玄机妙理,更能说服我,也更能吸引所有世人的目光!如果马弘毅先生婉拒有求者的恳切希望,那就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因为至今13亿人口的中国,是从来不缺人的;缺的只是以事实证明自己,确实对社会能够发挥巨大而有益作用的那种人。可叹这样的人才,现今在教育领域以至各界都太少了,所以更要百倍珍惜才对。懂此道理聪明家长们,应该尽早明白如何借力,抓机会来达到自己望子成龙的目的……

  人的见识是人学习的动力和成功因素,一个整天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山沟里的孩子,早晨看山、晚上看山,向东看山、向西看山,向南还看山、向北还看山,他能有什么雄心壮志?要不是当初走出了土生土长的老家韶山冲,他永远是位有个性的山里娃子,只是一个至死不甘寂寞的老农民而已。前些年我所在的中学,参加了中国少工委组织的一次少年雏鹰夏令营活动。这还只是大家刚刚走出家门一千多公里远,到北京小转了那么一圈。结果回来后,许多学生都从过去的麻木中清醒过来了,开始努力学习。这份清醒虽然为时略晚,但它对他们的一生,仍能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对幸福、对文明的追求,是人类学习不辍的动力。再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一个自大自满生活在深山沟里的农民,环顾皆是山,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国”不就是这个山沟嘛;这个山沟没有受到侵害,他还会想到再为“爱国”做些别的什么?

  马弘毅先生的教育理念是远瞩的。这种教育思想理念是有深厚来源和非凡知识背景的。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是中国未来教育的方向!尽管中国要在形式上实行现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可我觉得事实上无论就国人的精神文明状况,还是物质文明条件来看,等等准备情况都还不完全具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我认为马弘毅先生倡导的教育精神,现在却是人人可以立即践行的。对于能够在形式上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少数国人来说,倒可以像倡导的那样,让他们“先富起来”。只是这个“富”,我指的是在精神上让他们“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使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都得到提升。平民阶层接受现代意义与形式下的素质教育,虽然还有待条件的进一步完备,然而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中最突出一点,那是所有中国人都可以立即践行的,这便是“不要把孩子总搂在羽翼之下”:飞不出巢的鸟,永远不是天空的主人。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真正能够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主人,就要早早地加以训练,适时地放飞他。家长为孩子代劳得越多,将来你的孩子所遭的罪越大越深。认真总结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我看他强调的就是要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对待;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开发。未来孩子在社会中面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并非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就什么前途都没有了。家长们如能及时重视一下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的学习态度向积极方面发生转变。即使一些孩子没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改变自身命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也能使他们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实力的,并导致整个人生可以赢得最终不亚于任何同伴们的幸福。

  这些年来同事们奇怪,为什么我的学生毕业后回来看我,都一个个在我面前毕恭毕敬的。同事们无法理解,那些当年被全校各班甩出去没人要,由我收留的桀骜不驯孩子,怎么个个会变得如此文明;更不理解那些当年在我的严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为什么后来没有一个背后骂我;为何在学生中无记名检测教师的满意程度时,我的满意率始终百分之百?其实,原因在于学生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发现了老师教给他的都是真的;尤其是我当初迫使他们做的那些事,导致他们后来在社会上得到了有益的结果。我从事二十来年城市中学教育,以下两种教育境界都经历过:一种是培养过本校最好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竞争得高分;二是对本校最难教育的学生,改用非智力因素为主进行教育,效果良好。我非常自信地以多年教育实践,得来的经验感悟对我自己说:“北京马氏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每个人马上都可使用的,北京马氏教育思想理念却是正确无误非常可行的。”基于中国内地教育众所周知的弊端,我建议家长们别在一厢情愿的迷途上继续出溜下去了,不要再对应试教育进行推波助澜了,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就可以把你的孩子培养出来的。

  现在很多孩子的家长已经不断地得到应试教育的报应了:倾尽全部家庭实力,把孩子送上重点大学,结果毕业后失业不说,孩子更没有能力自主生存。在我生活的圈子里这种例子就很多:一个同事的孩子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毕业了,跑南方工作一年有余,嫌工资少,待遇低,回到父母身边也不找工作,老长时间干在家里吃老子,越来越蜕化没出息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样是在南方工作了没几年,与前一个有了同感,也返回了家乡。后一个孩子的家里还是较有实力的,给这个孩子曾经找过多份工作;可这个孩子不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去看一看,就是工作几天以后就又跑回了家。家长问为什么,二十多岁的那孩子竟然回答:“工作没意思,挣得少,待遇低”。这些孩子们,从小都被家长们以全家最优厚的待遇宠惯了,现在一到长大该工作了,发现工作岗位数我待遇最低(刚刚工作的人其实都是这样启步的),心理的落差使他们很是承受不起。越是明牌大学的毕业生,这种感觉越强烈。他们当初被逐步养成的那份脆弱心理,使他们应该独立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现实了,承受不了任何心理撞击。从我们中国内地到美国去的很多优秀大学生,学习上个个是尖子,却大多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或隐患。结果有的一到国外,就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代价,还有的因此犯罪身陷牢狱。这些都说明,我们中国内地的官办教育是有缺陷的。这种教育最终是以牺牲绝大多数普通孩子毕生幸福为代价在推进的,可谓对民族犯下了历史性的重大罪过!此外,中国内地大一统的主流教育,本身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又使我们培育出来的尖端人才,素质上不合格。他们身心残缺不健康,如何能够迎接复杂的社会挑战,承担繁重的工作?这种糟糕的大一统现行教育结果,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来说,都是隐患潜在可怕的,并已造成了各种教育悲剧不断登台上演,折磨着每一个爱国者。

  我衷心希望那些真爱孩子的家长们,从国家、从民族,或仅从你们个人的狭隘立场出发,能够早一点接近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想办法像他那样,首先把对下一代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从小加紧注重起来。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带动智力因素的培养,然后求得二者平衡,像马宇歌那样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如果再不这样——让孩子整天趴在课桌上,由近视到罗锅,完全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你们的孩子就会危险更加重了。一旦一批一批的孩子都出了毛病,不要说个人或家庭会受到损害损失,那后果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又将会带来怎样的接力性负面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建议大家务必分别以“马弘毅”与“马宇歌”为中心词,请在百度或者谷歌等任何搜索引擎里去进行一下搜索,找到关于这方面成千上万篇的文章好好看一看,有多少时间就看多少。最好把它们用来指导老师和家长们的实践,以便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愿教育界的同仁都来以之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理念,提高教育水准。在此,特别希望有心者再搜出马弘毅先生的以下这篇教育专论《大国崛起的动力后劲来自教育》,带着问题有思考地着重认真研读一下,收获也许更大。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杰出教育思想实践初探》一文出自吉林省吉林市中学历史课教师黎松曦先生之手,作者笔名“褦襶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名人对教育的定义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