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中山装图片(蓝色中山装图片)

中山装图片(蓝色中山装图片)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时间的格局里,谁偷了谁的真情,谁映了谁的眼帘。

点击蓝色文字汉江关注我们吧!

文:陈志超  图:网络

近两年观众观看春晚时,常忆起赵本山系列小品带来的年度年终欢乐。本山大叔上了二十年春晚,着装标配是一身中山装。这不仅是东北农村农民大伯的日常衣着,更是当年全国多数男子的衣着缩影,是时代变化的缩影。准确地说,本山大叔身上的中山装是七八十年代中青年男性、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头十年中国中老年男性的多数着装,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依稀有,穿者年事已高。

中山装,顾名思义,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参考日本铁路工人工装设计的。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思维,四个兜子象征着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当时五颗纽扣象征着五族共和或五权宪法。袖扣左右各三。中山装融合了中国传统认知中的内敛、含蓄美,朴素、大方美。摒弃了清朝以来固化僵化的呆板思维。同时融合了西方礼仪和民主、法制精神,潇洒平直如西服,可谓贯通中西,中西合壁,少了西方的张扬和开放性。

中山装以蓝色为主,也有黑色的、灰色的,但偏少。中山装标配是一顶八角帽,又叫解放帽。也分蓝、黑二色,有上身蓝而下裤黑色,少有上身黑而下裤蓝色的。我是九五后的青年,对中山装的认识应该是最后一代人了,儿时到青少年时代一直在农村上学、耕作、生活,对富含时代元素的中山装有着深刻的回忆和深情的怀念。

中山装上下各开两个兜,上小下大,对知识分子而言,上兜可挎钢笔,下兜可存笔记本。对干部而言,下兜可装香烟和火柴;对农民而言,下兜不仅如此,还能装烟锅、烟袋和其它日用零碎。听父亲说,中山装的下兜原先兴缝在外面,后来有的人想更美观些,又有陆续缝里面,只露出兜沿。

百年衣装,见证了百年中国的各个时代和价值观取向。孙中山去世时,国民政府在政权自上而下的建立中,在所谓新生活运动的倡导下,掀起了一股穿着中山装的风潮。我们在电视剧《王保长新编》、《为了一句话》、小说《创业史》插叙、《白鹿原》中可以看到,从政府科员到县长,都口口声声承诺继承总理遗志、忠于三民主义,往往一头油亮的头发,一袭笔挺的中山装,一顶大礼帽。结果是挂羊头卖狗肉,上上下下依然一团乌烟瘴气。

而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是中山先生毕生未尽事业忠诚的继承者。在延安念书时,我曾留心过圣地革命旧居中的照片,毛泽东上井冈山前是一身长衫。井冈山到抗战中叶,军装不离身。抗战中后期到与世长逝,除过转战陕北到东渡黄河这一年多战争岁月,则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中山装。毛泽东穿的中山装宽松,略显肥大,举手投足间尽显领袖风采。现在的学者又称为毛式中山服。周恩来、叶剑英较早,西安事变后就穿上了,更显紧贴修身。邓小平生前自称有八套中山装,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山装情有独钟:勤俭建国!

外爷生前也穿过。一套略薄,夏秋穿;一套略厚,冬春穿。外爷家乡邻户族老者也多是如此,冬天多戴八角帽,夏天多戴一副铜镶边的石透镜。或抄手,或挟腰,或背手,或耕田耙地,或吸烟闲谝,或牵绳放牛。初中时和爸妈去看外爷,外爷的弟弟帮外爷翻背,十三四岁的我站在小外爷身后帮忙。我好奇小外爷的衣裳和许多上年纪的人一样,便问是买的吗?小外爷说:哪有卖的,都是自己家纺线织布裁缝好的,塑料纽扣是买的。但我依然好奇: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着装,小外爷笑而未言。后来在历史课本和乡间中堂画中看到毛泽东等伟人的挂像,恍然间似有所悟。但此悟其实也是似悟半悟,原来开国伟人和外爷他们穿的一样的,但外爷他们又不是脱产干部,穿这么正式干什么?上了高中看到家乡洋县的《引酉工程》的插图:县委书记汪清泉带着工程营领导上工。才知道七十年代从县委、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也多是一身中山装。到八十年代中叶,引酉工程惠泽洋县山区时,省、地、县委领导班子来洋视察工作,干部们或手挎黑皮公文包,或皮鞋,或布鞋,也多是一身靛蓝色中山装。只不过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很少有戴八角帽的了,多以鸭舌帽代替。

上了中文系,学校要求读《平凡的世界》,我就带着原有的知识体系认真寻觅时代印迹。通读之后,还真没有出现中山装的字眼,多是卡其布制服、干部服字眼。我推而思之,在那个年代多是穿中山装的,为什么路遥不提呢?反复思索中又读到贾平凹的《浮躁》,贾在小说中说八十年代初,农村刚刚分产到户。俭朴的农民告别了饥寒,穿着裁制好的崭新中山装在土地里刨挖着,泥土都糊在衣襟衣角上。读到这,我全然开悟:中山装从伟人到干部,温饱问题解决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才有经济能力享受上伟人和干部的衣着待遇。后来看记录片和老照片才知道:解放后到六七十年代,老农民穿的多是对襟,冬天里边套着棉絮。

我父亲1985年初中毕业,三十年后我高中毕业,父亲有幸从朋友家复印了当时的毕业照:有穿无红领标的绿军装的,有穿蓝色中山装的,有赶改革时髦的年轻老师穿运动衣,有穿鸭绒服的,灰白西装的;同事张涛抖音中有他1992年的初中毕业照,大体相同。张涛介绍道:嘿,那时中山装是标配。我们十五六岁,长成了大人身板,穿那刚适合哩。父亲1995年去山西打工留了彩照,一身中山装透着青春蓬勃的面容。但等到我出生之后,就没有见到他穿了。后来听妈妈说父亲讲义气,送给了一个小伙子。有次偶尔看到90年代的彩色照片,牛仔裤流行到大街小巷,有的青年上身中山装,下身牛仔裤,乍眼一看,还挺有违和感的。记得历史老师在讲高一下册近现代社会风俗部分,就结合自己从学生到参加工作前后的着装历程,兼着串讲了中山装的历史。脑洞大开的我和历史课代表H君下午便去街上吃饭,一路上数了13位穿中山装的老者。心思细致的H君说:袖口有纽扣的绝对是退部干部。我问为什么,H君表示袖口有纽扣的讲究,西装袖口不是有纽扣吗,老百姓整天挥锄落汗,袖口缝些纽扣给谁看?我认可了他的思维。为了完成这篇文章,我曾拿着初稿去拜访了我单位附近的谢村老乡——李刚叔叔。李叔叔看了初稿之后,非常感慨,恍然想起了30年前的往事。他兴奋地说:立意不错!我上高中时候一直都是中山装,其他人也是!我是93级!毕业后好像再没穿过!我有两件中山装,一件是蓝色卡其布的,容易缩水变形,还有一件是白灰色的,好像是以化纤为主,厚重质量不错,是我父亲单位发的福利。他舍不得穿,留给我穿,到现在还在家保存着!我说:叔叔,那您可以当传家宝传下去呀,这正是两代人奋斗的实证!

2013年外爷住在我家过春节,进城补课前的我在试衣镜前一会儿捋顺头发,一会儿收拾拉链。父亲说:甭拧摆了,你外爷年轻时穿着一身中山装,挎一支笔记,比你排场多了。哏,我倒以为父亲像九斤老太口中唸唸叨叨一代不如一代。外爷思虑了一会,说这两套中山装留着以后给我作个念想。不久外爷去世了,亲人搜腾他的旧衣,堆在地里等待装到编织袋里。那两件中山装已被母亲用剪刀剪去了纽扣,气息奄奄地躺平在旧衣堆中。睹物怀人,眼亮手快的我随手抢救出了这两件。配套的裤子抢救不了,因为抢救的多了,容易被发现,难免尴尬。事后,视岳父同老父的父亲细心地找了五颗纽扣,穿针引线,使之补齐,收藏在衣柜里。说一是人去物在,算是个念想,二也是个历史见证。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给先人烧纸也不全是烧带有福寿篆字的寿衣纸,街上也开始有卖中山装式的寿衣纸。姑姑清明回娘家,给我爷上坟时边烧寿衣纸边说:哎,爹活着穿一身中山装,排场,配得上那人才!给他多烧点,他就有换洗的了。

师父张洪庆老师生于1963年,一次同在校门口值夜班,他说:我1982年考上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时也穿过中山装。灰色、蓝色都有。后来我赶时髦,准确说,1983年9月9日第一次穿过了西装。在天池照相点的西装,彩色照片,然而脚上是布鞋。后来工作了西装里还套着羊毛衫背心或毛衣背心,翻过2005年或2008年就不时行了。再冷也要风度,所以加绒衬衣就流行开了。

农民还是要温度的。黄土地上的老农民没有赵本山的逗劲,但有着本山大叔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般的憨厚朴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富足的好日子。时过境迁,现在穿老式中山服的人只会少,不会多。而中山服的改良版立领中山装继承了以往的正派、庄重、严谨风格,更融入了时代新风尚。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中,主持人撒贝宁穿的就是改良版的。

过年追了一部剧,叫《山海情》。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习总书记主政福建时,援助宁夏的扶贫故事。不同于粗制滥造的抗战神剧,良心剧的精心打造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生活真实。剧中宁夏农民穿着中山装,历史还原到位,可见编剧用心良苦,是认真调查研究过的。这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的回忆。改革开放后的脱贫致富之路荜路蓝缕,我们幸福日子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衣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怀念中山装,不是退回去穿上,去作茧自缚。而是拂去尘封已久的尘土,勾起对往昔朴素生活的回忆。做到居暖思寒,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让我们先辈走过的艰辛道路不致于成为忘却的记忆。

谨以此文致敬祖辈、父辈往昔质朴的岁月

本微信公众平台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汉江人物档案

陈志超,26岁,洋县谢村街人,现在新疆教书,业余喜欢钻研、写作、阅读,有文集《兰蕙园吟草》。

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重大喜讯

感谢洋县新健康医养产业集团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汉江微信平台决定每月对阅读量前3名的优秀作者,分别予以50元、40元、30元的现金奖励。此外,将对留言后获得点赞数前3名的热心网友,分别予以30元、20元、10元的现金奖励。每月15日公布获奖情况,18日兑现奖金。

洋县新健康医养产业集团由洋县新健康医院、新健康老年公寓、新健康健康管理服务公司、新健康职业培训学校组成。近几年来,集团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养老事业融入大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康复医院为支撑,以老年公寓托管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上门服务连锁经营为载体,以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养老公司化管理为运行模式,以职业培训学校为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旅居养老,倾力打造汉中文化旅游养生养老新模式。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

我们都像小孩,胡闹是因为依赖你;懂礼貌,是因为你是外人。是我勇敢太久,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真正的失败不是你没有做成事,而是你甘心于失败。

缅怀我的母亲

在那遥远的地方

草坝河的天然浴场

求富

醉人的华阳山

成长不烦恼

来生做个庄稼人(组诗2)

父亲节,写给我天堂的父亲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支持关注投稿荐稿

汉江微信平台

传播地域文化 展现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投稿荐稿

汉江阅读微信平台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投稿荐稿

喜欢就点「在看」呗

快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不要轻易说出承诺,也不要轻易相信诺言,因为那永远只属于那时那刻的感觉,有一天感觉没有了,诺言也随之消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