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娱乐

被算法困住的娱乐圈

被算法困住的娱乐圈

  当996的你,在办公室结束为KPI冲刺的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电视,脑海里可能会冒出小问号:现在刷剧,怎么跟微博刷热搜一样?

  刷完剧,打开微博想刷一下喜欢的小姐姐,再次陷入大型迷惑:为什么小姐姐们的微博都像被神秘力量控制了一样?

  我们总以为贵圈的红男绿女是上天选中的人,大把捞金、出入奢侈场所,一个包动辄花掉别人几年积蓄……他们和被系统困住的外卖小哥之间理应是天渊之别。

  自从学会利用热搜宣传剧后,国产剧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宣传内卷里。一部剧要是不上几个热搜,就算评分高,也感觉缺了点啥。

  现在剧的热搜无非分两种,一种是对人设的讨论,第二是矛盾/高光cut,前者是最容易引发持续讨论的,搞一个话题度高的角色人设,是最稳赚不赔的打算。

  和几十年前美国人拍西部片必须具备牛仔、歹徒和印第安酋长一样,讲爱情的剧里一定要带点狗血,讲学生的剧一定要出现奇怪的爸妈或者老师,讲家庭的剧,一定要出现某个角色的原生家庭足以气到观众太阳穴都在跳。

  樊胜美和苏明玉是同途殊归还是殊途同归,还得看《欢乐颂》有没有第三部,但《安家》的房似锦和《我的真朋友》的曾慧敏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这点没得跑了。

  大数据表明,追星组和刷剧观众女性比较多,于是女性定制剧是层出不穷,从腐剧到甜宠剧,从女性困境到和帅哥花式恋爱,观众就像被小米引诱的麻雀,无意识中被牵着鼻子走。

  成功女性必须要面对生活中的各方面恶意,在剧情制造的牢笼里,以充满爽感的方式推动进展。所以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工具人”npc,作用就是恶心人。

  从原生家庭剥削女儿,要求女儿当扶弟魔,到原生家庭影响青少年成长,到成年人恐婚,感觉最近几年里,国产剧里的爸妈不是就是精神病,再有就是罪犯,而且总有人会说“你没遇见过不代表没有”。

  《三十而已》里的男性角色,集合冷暴力、婚内出轨、巨婴、海王多位一体,转头再看一下《白色月光》,又是时间管理大师。

  这些设定,和前些年的玛丽苏、霸总买鱼塘、金手指大女主,在本质上毫无区别,都是程式化地制造一个困局,再打破这个困局。

  前段时间闹得腥风血雨的“微博搬家”事件,硬糖少女303的赵粤和粉丝们劳心劳力,花费300多万,就为了出现在微博更主流的榜单里,最后还失败了,搬了个寂寞。

  所谓“微博搬家”,是指爱豆们从微博明星势力榜上的新星榜,“搬”到顶流和大牌云集的内地榜上去。

  总之,粉丝们一腔热血,将一个平平无奇的榜单看豆人气、影响力和排面的铁证,天天和算法死磕。

  氪金是基本的。粉圈为了给爱豆增加爱慕值,拉拢路人充值年费会员,然后将获得的鲜花全送给她们家爱豆,他们会为你垫付大部分会员费。

  勤奋是必须的。为了增加这个值那个值,爱豆和粉丝每天睁眼闭眼就是带话题,发博,留言,互动,送花。专业打投的粉丝每天总结得分,调整战略任务……

  有网友统计了8月份搬家的四位艺人,每人发布近百条原创微博,日均3条,其中曾可妮一共发布4005条评论,最后一天就发了2500多条,平均每分钟就得发1.7条。

  超话最初旨在加强明星和粉丝的沟通,但现在超话里的许多流量粉丝都在单纯求“互踢”(互评),以此赚取积分,然后贡献给自家爱豆,为爱豆争取更好的超话排名。

  超话排名也是爱豆排面的硬指标,所以爱豆要生日了,粉丝们就会提前攒超话积分,然后趁生日凌晨一股脑送了,让爱豆可以占据凌晨的几个小时的第一,以这种虚假的繁荣作为爱豆的生日礼物。

  具体的任务方式就不展开了,大同小异,这里分享一位粉丝在打投时的心态:“一度崩溃想放弃,还是一边流泪一边打榜,手也不听使唤在抖。”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打榜battle太无聊了,但信息时代,哪怕是传统艺人,也很难完全挣脱算法的束缚。

  《乘风破浪的姐姐》后期的比赛规则,每次都复杂到姐姐们听不懂,某程度上也是因为采取了打投那一套玩法,需要结合网络投票产生出道名额。

  姐姐们想冲到最后,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台上使尽浑身解数拉票,台下也需要粉丝给力,攒得足够票数,才有继续冲关的资本。

  孟佳被淘汰,就是靠意难平的浪花们一人一票投复活的,而袁咏琳则成了这套算法的牺牲者,因为她离开舞台的时候,已经错过冲浪榜拉票复活的机会了。

  平台去制定算法的时候,很可能根本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玩法,而爱豆和粉丝为了面子,却甘愿成为算法的奴隶,想出一套比算法本身更复杂百倍的“攻略”。

  从做数据到“做数据2.0”,游戏的规则更复杂了,但既然本质都脱不开一个“刷”字,数据仍然免不了还是姓“水”的。

  这一类榜单的效力,实在是值得怀疑,是合作商会看明星势力榜单给商业资源,还是主流奖项和制作团队会参考榜单选角?

  当初蔡徐坤和周董的“超话之争”,以后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周杰伦的路人粉很难参与2.0版的数据对刷。

  有时候觉得很神奇,如今的饭圈可以在爱豆神隐的状况下自己独立运行很久,像一条没有水的非洲肺鱼。

  和传统的艺人模式不同,新时代的饭圈似乎不再是“喜欢作品”而聚合的,作品成了调味剂,有了更好,没有也不妨碍舔屏。

  何况进了那个圈子,也不存在不喜欢作品这回事,看起来有许多真情实感的事业粉,可他们在乎的是资源,是偶像“飞升”的阶梯,不在乎艺术表现本身。

  粉丝的力量就是爱豆的力量——从商业逻辑上看,这似乎没有错。可问题是,如果粉丝才是本体,而爱豆是那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部件,而作品质量也不关键,那要怎么聚集和使用粉丝的力量呢?

  这个时代我们见多了粉丝替爱豆做慈善,替爱豆挤热搜、替爱豆控评、战斗、做宣传。可同时,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动不动就嫌弃经纪人能力不足,公司资源有限,对一些金主诚意不足的“购买解锁”计划,他们会旗帜鲜明地不约。

  极端的情况我们已经见过了,有些粉丝的极端行为让正主成为法制咖,有一些则让资本和爱豆都陷入巨大的旋涡,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焦土战场。

  搬家、扛销量、解锁资源……这些其实都是粉丝的游戏。饭圈的能量太强,需要有一些游戏来消耗它的精力。

  无论是沉迷热搜的国产剧还是沉迷打榜的爱豆和粉丝,当我们谈关于算法的“困境”时候,我们谈的是贵圈的生态结构问题。

  其实可以理解在某种鄙视链中,粉丝和爱豆希望脱离“选秀”这个标签成为演员或者歌手的心理。我们所有人心里也都明白,一名练习生要成为演员,成为明星,绝不应该是靠氪金打榜做到的,正如一部好的影视剧,不是靠上了多少次热搜来评判的。

  最初在爱豆获得粉丝量加成的时候,那是种一体同心的强大,像一个单薄的少年在古墓里开启了不属于自己的外挂,无数人的意志加身,让爱豆可以摆脱对作品的依赖,只依靠人设就站在贵圈的顶端,叱咤风云。

  但力量是很容易失控的,粉丝只能控评,不能创造高水平的作品,这是爱豆们在现实中“搬家”进入演员、歌手等领域的硬伤。当红的时候,粉丝能扛票房,电影多烂都无所谓,等到人气流失就知道谁在裸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