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杂谈

惠州传统古村落具有创新性传承和合理开发价值

惠州古村落保存比较多,目前有33个“广东古村落”、10个“中国古村落”,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较早成为“中国古村落”的龙华镇旭日村、横沥镇墨园村、秋长街道茶园村和周田村、多祝镇皇思扬村、龙华镇绳武围村、稔山镇范和村等。这些古村落体现了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了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如今,这些古村落的传统节庆、风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古村落的节庆文化。

旭日村:

古建筑群依山就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旭日村位于博罗县龙华镇北面,前临东江,北靠罗浮,风景秀丽。旭日古村由蔚园、东园、大园、南边、大巷、梅花、永吉等7个村民小组组成。村域总面积23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93亩,水田面积400多亩。旭日村于2012年12月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古村落。

旭日古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群,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全村约有600多间古房屋,都是以“麻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铺麻石天井,两边住房形式一样”为特色的砖瓦结构建筑,村里每条小道铺设的都是麻石板。整座古村呈块状排列,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具有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貌。如今,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5座家族宗祠和16口古井。这些祠堂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示了岭南古村落文化中的美学意境和根源于古老农耕文化的居住情调。

旭日古村是一个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农业聚落,它的形成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以大片的耕地和水塘等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古村居民形成了协调和谐的自然观和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如今,旭日古村整体保存良好,有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墨园村:

岭南民居特色明显

耕读文化流传至今

墨园村位于惠城区横沥镇东北面约6公里处的东江东岸,东、西、北三面环山,村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66.7公顷,山地面积约33.3公顷。总人口为2127人,约350户,是一个风景秀美、宜居宜业的农业型村落。

墨园村的古建筑、民居主要有祠堂、府第、庭院、水井以及其他特殊建筑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墨园古村与东江流域的许多村落一样,基本上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村落。古村落在环境和建筑的营建上,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又处处表现出了对传统观念和秩序的尊重。蕴含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古民居是墨园古村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该村现存古建筑、民居基本上是清代风格。这些密集式布局的村落、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和特色。除此之外,墨园古村的耕读文化和民俗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墨园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传统的耕读文化。墨园村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独特的民俗。每逢元宵节,必有隆重的活动“上元清醮”。村里的男子在围门楼前的广场上一次次跪拜,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茶园村:

民俗文化多样化

桑梓情深惠乡亲

茶园村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北侧,面积约6.8平方公里,居民区占地面积510亩。村里以叶、刘、何三大姓氏为主,大部分是客家人,通行客家话,现常住人口约为8000人,户籍人口约为2700人。茶园村于2013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古村落。

茶园村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古民居,古建筑文化独特,主要建筑包括茶园老屋、榴兆楼、松乔楼、秀林楼、松乔学校旧址、东纵物资供应站旧址、叶松城烈士纪念碑等古民居、古建(构)筑物,多处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松乔学校建于民国期间,据惠阳《叶氏族谱》记载,松乔学校由叶国梓创办,为叶氏家族私塾。该建筑至今保存完整,是秋长街道区域内较早的一所学校,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松乔学校旧址于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茶园村是客家人聚居区,历经沧桑,在保留客家人纯朴、勤劳刻苦精神的同时,留下了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该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礼仪和风俗的教育,其特色传统风俗流传至今。

周田村:

叶挺故居所在地

省级生态示范村

周田村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北部,距离街道中心区6公里。该村面积6.8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古村落。

周田村客家围屋建筑众多,主要有碧滟楼、会龙楼、周田老屋、会新楼、会水楼、瑞狮楼、廖屋、叶敏予宅、常益楼、兆祥新居、大塘面老屋等,集“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和侨乡文化于一村,文化价值独特,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该村先后涌现出6位将军,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有40多位。位于周田村的叶挺将军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田村有200多年华侨文化史,华侨文化价值独特。该村叶氏早在十九世纪初叶就有人远离家乡奔赴南洋谋生。当时周田村叶亚来跟随同乡一起到马来西亚谋生,参加矿场劳动,表现积极,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让他管理矿业。后来,因为表现出色,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不久成为吉隆坡甲必丹,被称为“吉隆坡王”,是吉隆坡开埠功臣。周田村是客家人聚居区,一些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如“周田二圣宫祈福活动”是该村传统民俗活动,200多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基本内容有朝拜、祈福、围龙、摘柏、吃长寿饭等。

除了拥有以上独具特色的建筑、民俗文化外,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周田村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有苍劲挺拔的古樟树、古榕树。

皇思扬村:

平西古道穿村过

曾建书屋10多间

皇思扬村位于惠东县多祝镇,地处莲花山脉西段西枝江中游南岸的丘陵谷地之中,有100多座宅第。该村有肖、杨、许、郑等多姓人家,现有户籍人口约3300人。皇思扬村于2014年11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古村落。

皇思扬北临西枝江,西傍南门河,鹅卵石铺成的平西古驿道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全村有东南西北四大村门,用专用的围墙或民居外墙连接围成“城”,似客家“大围龙”。村内各姓俱各成“寨”,寨内各房系又各成院落,院落内又分各家居屋。皇思扬村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从闽南迁入。清朝时,各姓先人奋力开拓、官宦辈出。皇思扬人一直弘扬崇文重教传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曾经办有龙光书室、登云书室、挹华学校、关西学堂、大学堂、许氏书室、芝兰书室、养正山房、金瑞书室等10多间书室。据皇思扬村四姓家族保存的族谱记载,清朝年间,皇思扬村考取20多位进士、举人。

绳武围:

浑然一体古建筑

崇文尚武家国情

绳武围位于龙门县龙华镇龙华村委会新楼下村,距离西林河约280米。该村面积约5.9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达320亩。村庄户籍人口近1800人。该村建筑主要由主体李公祠、三眼古井、古城墙、碉楼以及古民居等组成。绳武围村于2013年12月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绳武围村自该村祖宗迁居至此而逐渐成村,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村落。该村在环境和建筑的营建上,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又处处表现出对传统观念和秩序的尊重。绳武围建于清代,“绳武”意为继承祖先业绩。绳武围坐南向北,总面阔约170米,总进深约93米,占地面积约15800平方米,由围墙、祠堂及周边的三合院式的民居组成。绳武围结构讲究,规模宏大,是龙门具有较高文物研究价值的传统建筑。

绳武围跟其他客家村落一样,具有耕读文化特色,现绳武围背面正大门门楣上刻的“绳武”二字与西面单门门楣上刻的“耕经”两字一样,其含义都是祖先希望后辈崇文尚武,文武兼修,做有用之才。此外,绳武围人虽然大多数靠读书扬名,但依旧传承着祖先刚勇尚武的气质。其中最有名的是李桂兰,曾经负责团练,多次击退地方盗匪,保卫家园。

范和村:

渔歌唱晚韵悠长

多种文化融一村

范和村位于惠东县稔山镇,前临范和港浅海,背靠海拔647米蛇山,距离惠东县城22公里。范和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00余人,村民以陈姓为主,共有50多个姓氏聚居。范和村于2014年11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古村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合,范和村成了兼具客家、广府、福佬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范和村格局完好,建筑完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罗冈围、吉塘围、长兴围等众多围屋,形成“村中有围、围中有村”的布局。范和村除了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外,还具有历史悠久、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大量的民间历史传说,如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东渔歌,本地特色的婚嫁习俗、食福、端午节抢炮头、醮会等传统民俗。如今仍然广为传颂的传说故事有冯仙姑石门升天、妈祖故事、罗冈围的传说、吉塘围的传说、巩宁桥逸闻、五妈山奇闻、媳妇“纳贡”、磨米石传说等。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刘建威 李燕文 周 楠 通讯员李巧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