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资讯  民生

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实行“市民点菜 政府配餐”第7年 将“问计于民”不断推向深入

  动动手指,点选自己心仪的民生实事项目;写下愿望,建言希望政府解决的民生难题——近年来,参加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的海选和投票,已经成为许多关注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中山市民在上一年末、下一年初的跨年“仪式感”。

  2009年,中山首次启动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并列入每年的政府重点工作。2013年初,中山市政府首次尝试将当年即将推进的十件民生实事交给全体市民票选决定,把原本由“政府配餐”的民生建设工作转向“市民点菜”,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2014年这两年,每年共有近15万中山市民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博等渠道票选自己心目中的十件民生实事。

  到了今年,这种“群众点菜,政府配餐”十件民生实事票选活动已经进入第七年,形式上也发展为从项目征集阶段就邀请市民建言献策,保留票选环节,并增设有奖互动、延长活动整体时间。通过不断提高市民的参与度,让民生实事更加符合市民关切,解决更多具体实际民生问题。

  设立十件民生实事票选的初衷,是为了更加贴近市民需求,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将民生工程建设为“民心工程”。

  记者梳理近7年来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发现,交通、教育、医疗、养老均是历年来民生实事项目的热门话题,但随着市民票选活动的深入开展,民生工程近年来从更小的切口开展,不仅与市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更多是“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工作,以回应市民的具体关切。

  2015年,当年高票入选十件民生实事的“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排在首位,要求完成新建、改建村级公路项目830个,解决167个行政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知政府要修路,不少镇区居民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他们主动拆除自家路边的房子为村道让路,甚至自费买来排水管参与到修路的工程当中。最终这场“村路大会战”持续了近2年,一些镇区还在市政府的任务上主动加码,决心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而随着村路的修通,以往逢雨必浸的村道不泥泞了,以前不通汽车、没有路灯的村路变得宽阔又漂亮,以前无人问津的风景和农产品迎来的农业生态游,村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

  由于“二孩”政策放开和户籍制度改革,中山未来几年将面临较大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缺口,市民要求扩充教育资源的呼声很高。中山市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就包含了“扩充教育资源”这一项,要求新增幼儿园学位6000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7000个。记者了解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相关部门已提前并超额完成的既定目标,预计将有效缓解学位紧张的问题。

  去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涉及不少兜底民生的工作内容,其中在帮扶大病群体方面,今年中山新出台了《中山市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放宽了支出型医疗救助对象认定标准,提高符合条件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至90%以上。截至10月底,全市共发放医疗救助金101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万人次,效果显著。中山市还成立了市级重大疾病困难群体帮扶中心,通过安排专人帮助重大疾病困难人员申请医疗救助资金,对接社会资源开展帮扶,帮助困难患者及其家庭摆脱困境。

  把十件民生实事的决定权交回市民手中,是中山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在网络和技术越来越发达的这几年间,市民参与十件民生实事建议和票选的方式也不断变化,政府和市民之间的距离正在日益缩短,互动则相对加强。

  2013年,首次供市民票选的民生实事备选项目有18个,包括菜篮子、交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岐江河整治、全民治安、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以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票选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和微博。2016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市民票选活动增设了“海选”环节,由市民提出民生实事具体内容,在连续几年的民生实事当中,不少都是直接采用市民建议而确定的。

  2016年10月,中山市政府比往年更早启动下一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征集工作,并且创新了“语音建言”“有奖征集”等方式。在“海选”阶段,市民除了用文字表述,还可以通过语音留言说出自己的建议,征集活动结束后,组委会还将评选“十大好建议”对提出人进行奖励,并作为2017年中山十件民生实事的重要参考。据了解,此次海选共收到市民建议2000多条,数量比首次实行海选的2016年增加了两倍,市民提出的建议也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2017年民生实事“十大好建议”中,这一话题最受关注,共有三条幼儿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建议入选“十大”。

  到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票选活动的海选和投票已经成为中山的“惯例”,市民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了民生实事的具体内容上,海选环节征集到的有效建议超过1.4万条,参与热情愈发高涨。

  不断创新的征集、投票活动方式,更加贴近市民,同时也突出了十件民生实事“倾听民声、集中民智、落实”的目的,将“问计于民”推向深入,而最终选出的民生实事项目针对性更强、更“接地气”。

  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启动10年,民生实事票选进行了7年,体现了中山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关注和投入,通过办好民生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决心。而从历年来增长投票数、建议数来看,十件民生实事票选活动的持续开展也体现了中山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质量的逐步提高。

  民生实事项目实行票选以后,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可以通过适合的渠道,将自身需求告诉政府,表达心声,同时多了一个了解政府工作的窗口,为建设好中山这座城市建言献策。有些市民为了给政府提出好建议,还会提前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再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市民会为了让自己关心的民生实事得到落实,发动亲朋好友转发投票;因为有投票,市民会更加关注民生工程是否有完成,政府也通过媒体定期发布民生实事进展……看似简单的投票活动所起的作用并不简单,它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民生工作更具有实操性和贴近性。

  2018年10月22日至28日,中山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2019年民生实事意见建议,仅仅7天时间便收到了5万多条建议,其中有效建议达到了14000多条。总体来看,交通出行、食品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这几个问题是中山市民最为关心的五大方面,其中建议最多的是“交通出行”,占总比例的25%。

  元旦前夕,“你表心声,我办实事”2019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票选活动在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现场公布了今年20项民生实事备选项目,并邀请市民代表和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尽管天气寒冷,却挡不住中山市民对民生实事关注的热情。现场的市民代表就自己所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发问,并积极为自己所选项目拉票。观众提出的问题涵盖了科学育儿、长者饭堂、阳光食品、便民政务、智慧安防进校园、环境整治、全民阅读、爱眼护齿等备选项目的方方面面。来自中山市政府办、市公安局、教体局、卫计局、妇联、文广新局等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人现场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并就政府在具体民生问题上所做的工作向市民朋友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经过各部门多次探讨、与热心市民的共同商议之后,市政府最终选出了20个民生实事备选项目,12月29日起接受市民投票。备选项目内容包括市民最关心的交通出行、政务优化、医疗服务、教育资源、文化生活等方面,票选活动将持续到2019年1月10日,每人每天均可参与投票,排名前十的选项将成为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

  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涉民生类事项实行“一窗通办”。免费为申请人提供5万份证照快递到家服务。

  全市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6000个、幼儿园规范化学位5000个;完成15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

  在全市40%以上的镇区设立长者饭堂,免费为辖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低偿为其他困难老年人提供健康放心的用餐服务。

  在21所公办幼儿园及小学安装智能人像识别系统,通过人脸检测、特征库建立和人脸比对判断个人特征,防止高危人员进入校园,保障学生校内安全。

  在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50台以上,每台电梯补助10万元,业主属低保或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全额补助其设备购买及安装费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旧楼加建电梯”专窗,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间的30%。

  广东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和金钟湖公园部分园区、金字山公园、气象公园、树木园三期等对外开放。金字山公园停车场对外开放,加快紫马岭公园北门及树木园地下停车场建设。

  建成全市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公共停车场位置、停车泊位、停车收费标准、充电桩位置、共享汽车租赁服务等综合出行信息,为市民便捷停车提供智慧服务。

  为散居特困供养等5类政府兜底服务重点困难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中行动不便的困难老年人提供200张家庭病床,为长期卧床病患老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

  在20间民办学校设立“阳光艺术教室”课堂,免费为6000名学生提供课外艺术辅导。在10个社区(村)建立阅读基地,开展50场互助读书活动。

  建成中山“阳光食品”APP,方便市民随时随地查看10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后厨加工烹调、小作坊生产加工、农贸市场食品快检结果等信息。

  加快推进10项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建设,年内完工6项、新开工4项,进一步提高抵御台风暴潮能力。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进一步降低灾害险情威胁。

  为5万名3-6岁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为2万名6岁儿童免费开展视力筛查,促进儿童牙齿健康、预防视力下降。

  在基层派出所、大型商圈建成50个公安业务自助办证服务区,为市民提供居民身份证、出入境等“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车管所,为市民提供驾驶人证照、违章处理等“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

  在30个小区投放45个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站,引导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回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配套设施,提高“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和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

  长江路、博爱路-翠景路立交建成通车。对松苑路等23条道路的路面、人行道及交通设施实施改造,改善道路通行环境。在国道G105线细滘大桥至沙朗段设置小型车辆专用车道,提高道路快速通行能力。

  新增12个科学育儿基地,实现科学育儿基地镇区全覆盖,免费为辖区内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育儿讲座、亲子阅读、游戏娱乐等公益服务。

  新建改建8个五人制、七人制公共足球场地。对中山中专、市濠头中学、市实验中学、市一中、市一职等5个十一人制足球场地改造为人造草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比赛场地。

  对家务助理、钟点工、育婴师、母婴生活护理员等家政开展专业培训。向有家政服务需求的低保、低收入等困难家庭中的失能、独居或空巢老人每周提供家居清洁、饮食料理、陪护照料等家政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