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资讯

借助科技手段精准执法 年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东明大桥(港口往城区方向)监测点,两个鞋盒大小的监测设备安装在龙门架上。

迈入2020年,中山依旧蓝天白云相伴。“中山蓝”的背后,有这样一组数据:对比去年同期连续出现PM2.5、NO2超标的情况,今年1月上半月空气质量实现100%达标,排名居珠三角第4位;主要污染指标PM2.5、NO2、PM10分别为31、42、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其中PM2.5同比下降49.2%,整体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2位。

市生态环境局天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副科长谭兆腾介绍说,空气质量同比大幅改善,有赖于我市提前施策。过去一年,我市引入科技执法精准锁定污染源,市镇、多部门联动保卫“蓝天”。

■科技执法,精准锁定污染源

每年春节前夕,生活污染源(如汽车尾气、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等)代替工业污染源,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推进道路移动遥感检测项目建设,在全市主要入城道路设置6个监测点,24小时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车辆从路面经过,不远处的电子屏幕上,便实时弹出经过车辆的汽车尾气达标情况。

19日上午10:00,记者在东明大桥(港口往城区方向)的监测点看到,两个鞋盒大小的设备,被安装在道路上方的龙门架上。对应的地面上,安装有一个小小的圆形类似镜面的设备。“汽车经过点位时,设备利用光学原理进行远距离检测。”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陈子林介绍说,设备可监测到每一辆汽车的尾气排放情况,并被实时显示到设备前方的电子屏幕上。系统监测到超标车信息后,将形成台账并导入年检系统。年检时,超标车辆将成为重点检查对象。超标车辆的超标数据,包括超标项目、实时照片及短视频等都会传输到省及国家的数据库并保存。

道路移动遥感检测项目,是我市狠抓空气质量改善的举措之一。为改善我市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引入多项新技术,借助科技手段精准执法。

为科学、精准实施PM2.5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在主城区和重点区域安装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设备。激光雷达实时、全面监控PM2.5浓度水平分布,并运用无人机巡查进行局部污染的识别和锁定,精准消除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PM2.5排放黑点。

为实时监测全市空气质量状况,2019年,我市完成新建成200个大气微观站,形成“9+300”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片警+巡警+特警”三警协同的监管体系。2019年以来,通过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我市生态环境局已经处置了包括太和路网格站点、金港酒店网格站点、大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