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资讯

乡村一夜


   寒冷的雨夜,防疫人员在丰联村路面监测点对过往车辆的人员进行身份检查和体温检测。


   小超市是晚上村里唯一有“人气”的地方。


   因为记者的到来,梁梓聪特意戴上口罩学习。


   夜里,丰联村的几名干部在开会部署防疫工作。


   深夜,黄晓琳和妈妈依然在村口防疫监测点值守。

2月15日,傍晚,阜沙镇丰联村。天空飘着雨,寒风呼啸。当天中午,中山市气象台挂出黄色寒冷预警信号,预示着这将是一个冰冷的夜晚。

村子早早安静下来。以往可见一两百人同时跳舞、打球、健身的文化广场上,如今空无一人;村民聚集在河边柳树下石板凳上拉家常的情景,也不复出现。昏黄的路灯下,只剩下村口街头一家小超市,偶有人影出现。

以农业为主的阜沙镇丰联村,流动人口不到200人,仅排查出7名籍贯为疫情发生地人员,且至今未回村。然而,丰联村却是阜沙镇第一个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在2月7日被确诊)的村子。

“除夕发现了疑似病例,之后除了村干部,就没有一个人敢随意出来走动了。”53岁的村民何丽娥说。

有“人气”的小超市

即使空无一人,晚上6点30分一到,位于丰联村村委办公楼正对面的文化广场仍准时亮灯。

这里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健身器材。以前,每天晚上都有一两百名村民聚集在这里打球、健身,音乐声、呐喊声、嘻戏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现在谁还敢出来呢?!”何丽娥喃喃说道。

循着路灯向前走,大半个小时里,没有瞅见一个人影,十分安静。来到祥和街,昏暗的灯光下,突然出现穿着“红马甲”的一男一女。“特殊时期,你们不要出来走动了!”原来是村里的两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前就住在这条街上,因此村里特别加强了人力看护。

转了几个弯,穿过几条巷子,来到贯穿村子的小河边。以往每到傍晚,不少村民都会聚集在柳树下石板凳上拉家常。而今只剩寒风吹皱一湾河风,更觉清凄。

要说村里还称得上有“人气”的地方,就是汕尾人罗氏夫妻经营的“一家乐”小超市,但也只是偶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村民匆匆进来、快速离去。“网上不是说,人民币都要隔离吗?村民来买必需品时,我也是建议他们使用手机支付。他们怕,我也怕啊。”戴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的罗老板说。

“忙碌”的一家三口

“整个春节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在院子门口透透气,只是这么久不打球了,确实有些手痒痒!”

梁梓聪,14岁,正上初二,家住阜沙镇丰联村日兴巷1号,与村里的篮球场仅一墙之隔。酷爱打篮球的他,从春节前就没再踏入球场,特别是村里发现疑似病例后,父母就再也没有让他出过门。

晚上8点,梁梓聪一家三口吃完晚饭后,各自“忙碌”起来。母亲陈女士忙着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父亲梁耀华喝口茶后,打开电视机收看央视13套的《东方时空》。8点23分,节目播报湖南怀化一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古稀夫妻双双治愈,当电视上出现两人说出“我们永远不分开”的画面时,梁耀华情不自禁掉了眼泪。

44岁的梁耀华是阜沙镇环卫部门一名运输垃圾的司机,整个春节假期没有休息过。他说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非典,如今又面临新冠肺炎的考验,平常总以为自己是个“铁汉子”,但每次看到生死离别时,总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

“乖孩子”梁梓聪自觉来到二楼的房间,开始了英语线上补习。家中墙壁上贴满奖状、在阜沙中学年级排名前20,梁梓聪在学习上从不用父母操心,但他说英语暂时是“弱项”。因为疫情,春节前报的补习班去不了,只能在家通过线上上课。除了学习,他也爱运动,以往一到放假,每天下午都会和几名发小约去打球,“现在手痒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拍拍球。”

“白+黑”的村干部

寂静,并不是丰联村的全部。村委办公楼和设在村口的防疫卡点,从未因为黑夜的到来而“入睡”。

晚上9点,56岁的村书记黄纯仪刚从村口防疫卡点走访回到村里的治保会办公室,来不及休息一会儿就和两名村干部召开了一个三人小会议,布置下一步的防疫工作。

黄纯仪打开手机里一份阜沙镇政府公布的资料,给大家带来好消息。“这几天,我们村居家隔离人员都是零。”随即话风一转,“但大家千万不能放松,必须一如既往严格按照市里的‘十严’措施执行。要知道,原本以为我们村防控压力比其他村小,却还是出现了一个病例,所以绝不可以在这个时候想着歇一歇。”

除夕当天,村里发现阜沙镇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黄纯仪立即通知村里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回到岗位上,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上下联防联控,采取“大喇叭”宣传,挨家挨户排查人员信息等。市里“十严”措施发布后,村委立即组织人员封闭村里八个出入口,只留下三阜公路一个出入口,并设卡24小时检查进出人员。

“白+黑”“5+2”已成了黄纯仪和“战友”们的常态,“疫情不解除,我们坚决不撤退。”

守住村口的母女

晚上10点,雨越下越大,冰凉刺骨。村里不少人家都熄灭灯火,开始入睡。

在三阜公路与大有村交界的丰联村防疫卡点,两男两女4名防疫人员正在昏黄的路灯下仔细排查进出车辆:查身份证、看通行证、测体温、查车辆后尾箱……尽管穿了雨衣,卡点也搭建了帐篷,但他们的头发和脸颊,都早已被雨水淋湿。

“妈,你去里面的岗吧,下大雨呢!”两名身高都超过1.7米的女防疫人员是一对母女。眼看雨越下越大,1996年出生的黄晓琳要求和妈妈互换位置,让妈妈到里面被遮雨棚遮得严实的岗位。

黄晓琳是村里的志愿者,母亲则是一名村干部。从2月8日起,村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四个班组24小时轮流看守排查,当天刚好轮到她和母亲一起值班。

黄晓琳说,晚上6点至8点,是已经复工的村民下班回村高峰期,也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9点到12点,进出村民少了,只有外卖人员和快递员进出,母女俩才能松口气。但到了深夜时,她们更希望忙碌一点,偶尔能听到汽车轰隆隆的声音,否则静悄悄的夜晚,会感觉孤独,也容易犯困。

雨还在下,风呼呼地吹。2月16日凌晨3点,乡村的气温已降到个位数。外出做蔬菜买卖的村民拿着身份证和通行证,开始陆续出村。交接黄晓琳母女的值班人员,又开始一天里忙碌的时段。

疫情之下的乡村夜晚,无比安静,又是那么不平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