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生活  车市

南方日报:“视频+”赋能扶贫 关键在“造血”

原标题:“视频+”赋能扶贫 关键在“造血”

日前,一段10秒的短视频,以1194万的播放量,让西南一个贫困山村——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麻足寨,一夜间在网络走红。视频中,几名村民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一盆白面馒头,几盘简单的乡下炒菜,以云雾缭绕的丛林大山为背景,构成了“云顶餐厅”的画面,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更是私信询问拍摄地点,让当地扶贫干部看到了引领当地群众脱贫的新路。

时下,短视频和直播十分火热。从“90后扶贫干部直播打造‘网红’特产”,到网红主播“视频直播下乡”,再到这个在短视频平台上聚集了大量人气的“云顶餐厅”,在一批具有互联网营销思维的年轻扶贫干部带动下,“视频+扶贫”成为了赋能乡村发展的新思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视频传播打破了山里山外、城乡之间的空间障碍,给了贫困地区向外界展示推介秀美的自然环境、绿色诱人的土特产、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的机会。重要的是,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往往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吸引外界关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给当地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无疑值得肯定和不断探索。

一定程度上说,“视频+扶贫”也是网红经济。只不过,与借助时尚达人、网红主播聚合人气,而后引导电商售卖产品不同,“视频+扶贫”模式下的“网红”更多是当地的地理景观和特色产品,其“卖点”首先是一种面向外界所展现的新奇感。毋庸置疑,视频传播给贫困地区开拓了推广营销、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路,不过着眼于“网红经济”严重依赖某种“卖点”,若要将这一“新思路”转化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乃至具有真正的内部“造血”能力,从而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似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方面,如何把“卖点”转化为产业。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展示推介,将农户家里日常积存的土特产卖出去,并非难事。关键是如何以此为切入点,真正做强做大某些产业,从而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更坚实、可持续的发展保障。因为独特和不为外人熟知的自然景观,不少贫困地区因此成了很多网友心仪的旅游地,也让当地人看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希望。问题在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能否跟得上?去年,通过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山西贫困地区永和县成了“网红”,国庆期间大量游客涌入一度超越了当地接待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制约性难题,显然不能只靠扶贫干部坚持不懈地发视频和直播,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更有作为。

另一方面,如何把“卖点”打造成品牌。时下很多城市里的“网红经济”,打卡效应和跟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弊端,由此也导致一些网红餐饮店风风火火开起来却没多久就陷入倒闭的境地。很多贫困地区的卖点是地理景观和特色产品,关键是如何保持这些卖点的长久吸引力,避免昙花一现。举例来说,很多人购买乡村土特产,出发点无非是两个:一是心理上的新鲜感,二是品质上的绿色需求。问题在于,假如每个网红贫困村都鼓励村民养殖土猪、土鸡,那么如何在同质化的市场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吸引消费者二次购买?那些发展旅游的地方,如何确保慕名而来的游客有更舒适的体验,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概言之,“视频+”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给扶贫工作赋能,更多体现的是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时代,引导贫困地区融入外界是客观必然。而要真正实现以此撬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站在“造血”的角度,扎扎实实地把产业做好、把特色发挥好。■张东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