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生活  网事

中山舰事件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〇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党员。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党事件。对于这次事件有两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蒋中正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中国党。也有人认为这是和“”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欧阳钟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中正的指令,两边离间中国和中国党。

  孙中山逝世后,亲日的汪精卫成了中国中政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并坚决地支持联俄容共政策。1925年11月,中国部分资深党员召开,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季山嘉蒋中正的合作关系因苏联企图使中国际化而急速恶化,也因此季山嘉竭力拉拢亲共的汪精卫企图联手推翻掌握军权的蒋中正。

  蒋中正作为黄埔军校第一任的校长虽然掌握了实权和军权,也实在不愿意看到国民政府可能党化、但在中国党逐渐坐大、日本和苏联对中华的觊觎之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仍勉予支持亲日的汪精卫,反对西山派的主张。

  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向海军局代局长、中山舰舰长党员李之龙传达指令,派中山、宝璧两舰出海到黄埔救援被匪徒攻击的一艘外轮。军舰到了黄埔后向黄埔军校请示任务。邓演达回答不知。

  1926年3月19日下午,由于苏联使团欲参观中山舰,李之龙电话请示蒋中正调中山舰回广州。蒋表示:“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问我做什么呢?”按照党的说法李之龙事先得到汪的指示要将一些水兵调离以防蒋重新夺回海军,而蒋则听到了一些谣言说李之龙要将他绑架到海参崴。

  1926年3月20日,蒋中正前往汕头的半路返回广州,下令全城戒严,这是防止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要兵变。欧阳格、陈肇英奉蒋中正命令占领中山舰并在家中逮捕李之龙,包围苏联顾问和党机关,扣留了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周恩来等中员,严密监视邓演达。中山舰舰长换成欧阳格。

  蒋中正表示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联俄容共政策并未动摇。“派”给蒋中正发电报“以迅速手段,勘定叛乱,忠勇明敏,功在。”但蒋中正立刻回电表示自己“唯是从”,继续反对“派”。不过这显然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投下阴影,为一年后的四一二打下伏笔。

  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此为“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有名的军舰之一,有“浓缩的中国现代史”之喻。它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在1910年以68万银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战舰于1913年建成,舰长65.837米,宽8.8米,型深4.5米,设主副炮8门,最快航速每小时25公里。

  武备平常的中山舰却与诸多历史事件有关联。1922年,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图谋加害“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在深夜突围后即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叛,历时55天,使此舰成了他的流动总部。1924年11月,孙中山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转赴北京共商国事,次年3月在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3月30日广州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于同年4月13日举行更名仪式。一年后,中山舰又因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而再度闻名天下。

  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指使亲信,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家中传达命令,声称奉校长命令,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其实,这是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即制造假命令将把中山舰调出广州,以便为其罗织罪名埋下伏线。

  李之龙接令后,随即通知中山、宝璧两舰于1926年3月19日晨开往黄埔,向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请示任务。邓却回答:不知道有什么任务(邓反对蒋介石,是中比较坚定的左派。李之龙接到的命令是以邓的“电话”为名为转达的,此实为蒋等人玩的一箭双雕之计)。因此,中山舰等当天下午返回广州。

  这时,蒋介石和属于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开始放出谣言,称“党要”、“李之龙要”和“派谋倒蒋、翻国民政府,建立工农政府”等。同时,蒋介石开始大举逮捕党人。1926年3月19日深夜, 蒋秘令逮捕李之龙、解除中山舰武装,派兵包围省港委员会以及苏联顾问和党人的住宅以及全市党机关,还扣押了军内左派党代表和工作人员40多人,严密监视邓演达。当广州市内一切布置妥当后,蒋介石电令驻扎潮汕的第一军,将全军党代表撤销并驱逐,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全体党员退出该军。

  蒋介石等人制造“中山舰事件”,目的是夺取在粤海军实力(蒋介石完全清除了第一军的党员,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使其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清除军队中的党力量。此举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势力国共合作、企图夺权的信号。

  历经磨难的中山舰则在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于长江武汉附近江面被日军击沉。59年后即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出水。

  2008年5月15日,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下水,计划5月底回归其殉难地湖北武汉金口,落户武汉市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修复后的中山舰不能自航,但已恢复自浮能力,舰体在水上基本能保持平衡,将借助大型漂浮设备“航行”。

  有人认为这是和“”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欧阳钟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中正的指令,两边离间中国和中国党。

  有人认为是蒋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党。有人认为这是和“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欧阳钟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介石的指令,两边离间蒋和。

  年3月20日,蒋介石悍然下令,占领中山舰,逮捕时任海军局代局长和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系党员,海军中将),并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戒严。通常以为这是蒋介石的一次阴谋,但读过《细节》一书后发现,这不过是由于中山舰的临时调动引发的一场误会。敏感而多疑的蒋介石,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试图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送往苏联。不过仅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即事变当天下午,当蒋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主观猜忌后,他就取消了戒严,下令交还收缴的武器,并放回被软禁的党代表,重新恢复常态。但这一事变涉及国共及苏联的关系,性质是严重的,因此蒋思想压力极大。据说,事变当天下午,何香凝径直去见蒋介石,质问他派军队到处戒严,究竟想干什么?斥责他是不是发了疯,想投降帝国主义?蒋“竟像小孩子般伏在写字台上哭了”。

  1926年6月28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总理纪念周训词》中又重申:“我可以明白(地讲),三月二十日的事件,完全与党团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我们中国同中国党,确定是要合作到底的。”历史和人们的固有认识,差距真是太大了。

  第一,中山舰驶往黄埔并非李之龙“矫令”,它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军总党代表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无关,也与党无关。多年来,蒋介石和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传的所谓“阴谋”说显然不能成立。

  第二,蒋介石没有直接给海军局或李之龙下达过调舰命令。因此,所谓蒋介石下令而又反诬李之龙“矫令”说也不能成立。

  第三,中途加码,“矫”蒋介石之令的是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而欧阳钟才是中山舰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海军军官学校副校长欧阳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这一身份,才有助于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欧阳格与王柏龄定计之后,一面唆使欧阳钟矫令,一面向蒋介石谎报,其结果便演出了震惊中外的三二〇事件。

  关于三二〇事件,陈独秀说:“三二〇事变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阶级矛盾。”“在这个时期,党的策略并不是一致的。首先,我们党在广东工作的同志和鲍罗廷同志的意见是,我们当时应采取进攻的策略。”“然而,党的意见是,当时不仅有戴季陶主义思想,不仅有蒋介石的武装力量,而且在他们后面还有整个资产阶级。我们的力量不足以蒋介石。因此,党中央坚决主张采取退守——让步的策略。”对此,陈独秀表示,支持党中央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并为此进行了辩解。他说:“我的意见是,党和左派的力量,当时的确不能够蒋介石;况且蒋介石也还没有公开地暴露出自己的反面目,社会也不会同意对他进行。因此,我认为党中央的策略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