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中山籍院士10位 三乡人最多

中山籍院士10位 三乡人最多

  在会场的院士中,有没有中山人的身影呢?记者昨日从市科协了解到,目前中山籍院士有7人,如果算上已去世的3人,“中山人”院士人数达到10人。趁着火热劲,小伙伴们赶紧来长长知识吧。[ZSPFSIGN]

  还记得三乡小琅环那些可爱的有孔虫雕塑吗?它们就是由郑守仪院士亲自指导和设计的。要知道,这可是全世界首座,也是最大的有孔虫雕塑园和博物馆。当年这座公园落成时,连美国的《科学》杂志、法国的《研究》杂志都曾给出版面报道,可见其在科学界的影响力。

  这位满头银丝的励志爷爷前阵子刚来中山参加“中山院士论坛”,为学生讲述求学、研究的人生故事。在北美洲企业做研究,放弃高薪回香港当教授,最后做到香港大学前任校长,他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说明——人生不要怕转行。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学专家,原籍中山,出生在香港。他在北美工作时,发明了掺氯化氢硅氧化技术,解决了MOS器件稳定性问题。电子工程师出身的他,还出任城市理工院长,大力发展电子工程系、开设法律学系。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祖籍中山,毕业于清华大学。他的“威水史”不少,曾主持完成了我国长征3号和神州运载火箭及发射场的防雷试验研究,为保障我国航天工程的防雷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西电东送”的项目专家论证,也是他主持的。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国际知名的冷挤压技术与数字化制造技术专家。他头衔很多,学文科的孩子表示看不懂。以下所列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主任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冷锻技术教席负责人、国际冷锻学会ICFG会员等等,总之,牛人一个。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遗传学家,复旦大学毕业,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他的人类遗传性疾病防治、分子胚胎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很厉害,是我国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疾病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香港大学副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作为一名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的专家,他擅长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大型工程的岩土问题。曾主持加拿大多座大型火、水和核电站的地质论证、环境评价和土建工程。在香港边坡治理采用了数字信息技术,使滑坡灾害防治工作达到世界前沿水平。他对三峡、大亚湾等工程也做了大量咨询。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用石英做光纤、半导体激光器做光源、数字编码做通信机”的正确技术路线,并一直沿用至今,使我国在发展光纤通信道路上少走了多年弯路。他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认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院士中姓郑的还不少,“郑”是三乡大姓。确实,几个姓郑的院士郑守仪、郑耀宗、郑健超,祖籍均在三乡。而梁树权、梁植权两兄弟,祖籍也在三乡。其中,梁树权在雍陌村小学读过书,梁植权也曾在1937—1938年逃难到武汉再到中山。

  到学校与学生分享人生。2010年,郑守仪带着“大海里的小巨人——海洋原生动物有孔虫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分别到石岐中心小学、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开启“中山院士论坛”首讲。2011年,“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到中山火炬职院,发表“光纤通信技术”主题演讲。

  回家乡分享学术人生。2009年,李焯芬回到家乡,在“首届中山书展名家讲座”上主讲题为“自在人生从心出发”的讲座。同年,曾溢滔携妻子、女儿一同回到中山,参加第六届中山市科协学术活动周活动并作“基因与生物产业”主旨论坛。李焯芬后来还多次回乡作环保等方面的学术报告。2013年,郑健超应邀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第七期中山干部学习论坛上主讲“中山院士论坛——低碳能源技术的工程应用前景”。

  余元龙(市科协负责人):市科协从2010年初开始筹备“中山院士论坛”,这一平台可充分发挥中山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端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中山籍院士们也纷纷回乡为科技创新事业献计献策,中山籍的七位院士全部受邀担任中山市科协名誉主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最多的姓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