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资讯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古茶树群——雨林深处的“活化石”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古茶树群——雨林深处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国人也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园和数千万株古茶树,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云南古茶树保护进入“法治轨道”。

  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是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3月8日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推出“了不起的云南古茶树”系列报道,带大家进一步了解云南古茶树。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巴达山,意为“仙人的足迹”,是布朗族与哈尼族聚居的地方。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原始古茶树群落有6000多亩,同时巴达山也有多个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布朗族村寨。

  巴达山作为勐海县境内最古老的茶山之一,曾经有一棵树龄1700多年的“巴达茶树王”是研究茶源的活化石。1961年,当地哈尼族人首次在此发现野生型大茶树,树高32米、基径100.3厘米,树龄约1700年。随后,在多次科学考察中证实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巴达野生古茶树的发现证实了勐海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的客观事实,巴达野生茶树群落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的活化石。

  巴达山如此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古茶树大都散落在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常绿阔叶林中,阔叶林里完整的生态系统,好比一个养分丰富的培养床,为茶树的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山好雾出好茶”,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大茶山——南糯古茶山现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1.5万亩。

  历史上,南糯山一直是布朗族先民栽培茶树的地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迁离了南糯山,他们遗留的茶树被随后迁入的哈尼族所继承。“南糯山大茶树”成为勐海地区普洱茶传统栽培利用悠久历史的鲜活见证。

  20世纪50年代,茶叶专家周鹏举和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南糯山发现了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茶王树树高5.3米,主干基部直径0.76米,胸径0.4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为大叶柳芽茶种,树龄9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栽培型茶树。这棵“茶树王”让南糯山声名大噪,成为了中外茶叶专家争相光顾的地方。1994年,“茶树王”自然死亡。

  贺开古茶山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勐混镇,有古茶树面积约2万亩,其中连片面积约1.6万亩,古茶树达230余万株,是国内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作为全国唯一古茶园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名录。

  贺开古茶园是勐海种茶历史上一幅高度浓缩的画,据史载,贺开古茶园的历史有1000多年,茶树最早为布朗族先民所种,约500年前,布朗族迁走后,拉祜族迁徙到了贺开一带,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开始扩大种茶规模,在一代代拉祜族的守护下,最终形成了如此规模的连片大茶园,每株古树都透着苍劲、沉稳的力量,仿佛述说普洱茶时光里的故事。

  2011年,西双版纳州颁布实施了《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条例》,依法保护古茶树及古茶树遗传基因的完整性,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促进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茶树保护有法可依。勐海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工作持续发力,印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阐明了古茶树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古茶树保护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古茶树保护,任重道远,勐海县也坚持以古茶树保护为己任,以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广大茶农为宗旨,将勐海县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勐海茶叶品牌。

  2022年,西双版纳州针对古茶树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台《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全州古茶树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宣传等措施,切实加强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保护,促进古茶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