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旅游

游中山徑感受偉人愛國情懷

游中山徑感受偉人愛國情懷

  雨后的翠亨村分外清幽,孫中山故裡景區恢復開放后游人漸多。1894年,年僅18歲的孫中山在這裡寫下《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之主張。此后,孫中山走出故鄉,在香港、澳門、廣州等地求學、開展活動,在粵港澳三地留下諸多重要史跡。

  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看來,打造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是因為孫中山思想文化中包含著粵港澳三地居民最大的情感共鳴——一種深厚的愛國情懷。

  廣東歷史博物館館長楊琪認為,通過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今天的人們可以重新走進孫中山和他的時代,重溫近代中國走向復興的進程。

  “他從中山走出,在澳門和香港學成行醫,從醫人到醫國,走上了之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辦公室主任郭昉凌說。

  孫文路騎樓街頗具南洋風情,從西山腳到岐江河邊,短短800米的路程,縮影展示了孫中山的人生。中山海外同志紀念社及中山紀念圖書館牌坊、香山商會、中西藥局、日昇銀鋪、天字碼頭等史跡點將游人拉回到孫中山的倥傯歲月。

  不遠處街角立有一尊青年孫中山雕像,手拿聽診器端坐桌邊准備問診。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並獲得華人首張行醫執照,隨即去往澳門鏡湖醫院行醫,成為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由於受到排擠,1893年,孫中山轉至廣州行醫,並向鏡湖醫院借錢在石岐創立了中西藥局。

  郭昉凌告訴記者,當年孫中山曾在澳門和廣州開設西藥鋪,在澳門草堆街的叫中西藥局,在廣州冼基東街的叫東西藥局。石岐孫文路的中西藥局則保留了三層清代騎樓建筑。“孫中山當年以藥局為據點開展活動,在日昇銀鋪、中西藥局的史跡點,印証著孫中山從醫人到醫國的轉變。”

  1912年4月,民國始肇,就任三個月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辭職,5月,他受聘全國鐵路督辦,返鄉探親,短暫逗留后從天字碼頭登船離開,自此再未踏足故土。如今,天字碼頭的史跡點設一尊孫中山佇立船上舉首眺望的塑像,寓意深遠。

  “如果說香港是孫中山思想的發軔地,那麼廣州就是孫中山進行活動實踐的基地和大本營。”廣東歷史博物館館長楊琪說。在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的摸查梳理過程中,省考古所在全省共發現233處文化遺產資源點,廣州一城多達50余處,佔據非常重要的比重。

  孫中山研究專家、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張磊表示,孫中山曾在廣州學習和長期戰斗,從青年時期曾經入讀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校,到他最后北上時從陸海軍大元帥府離開,留下了多處重要史跡點。

  回顧孫中山的生涯,在他領導的推翻清政府統治的十次武裝起義中,三次發生在廣州。他更是先后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從廣州濱江兩岸的孫中山大元帥府、孫逸仙紀念醫院,到廣州老城區東風路、越華路一帶的中山紀念堂、國民政府舊址、“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再到國民黨一大舊址、咨議局舊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舊址……孫中山異常曲折艱辛的實踐之路,潛藏在廣州市區內數十處史跡點中。

  楊琪告訴記者,1912年,孫中山曾率領各界人士到黃花崗主持公祭,如今墓園高大牌坊上“浩氣長存”四個大字,即為孫中山親筆所寫。更有史料記載,孫中山曾五次祭奠黃花崗72英烈,並評價起義“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之役並壽”。

  沿先烈路向西南經陵園西路,在茂密鬆柏圍繞下,有一組坐北朝南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廣東咨議局舊址,也是廣東歷史博物館所在地。

  建筑為仿西方古羅馬式的議會大樓,穿過四根羅馬柱形式門廊,走進一樓大堂,圓形穹頂通透敞亮,南面牆上懸挂著一張巨幅孫中山的戎裝照,讓人聯想起中學教科書上的照片。楊琪告訴記者,孫中山生前的戎裝照屈指可數,這張照片正是孫中山1917年就任海陸軍大元帥時在此處拍攝。

  與之遙相呼應,位於廣州河南濱江路段的孫中山大元帥府,兩度成為孫中山的帥府。“孫中山在廣州發動了兩次護法運動,分別討伐北洋軍閥、桂系軍閥,主要陣地就在大元帥府。”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陳列研究部主任李興國說。

  “運動屢次失敗,孫中山最終找到了一條解決之道,就是國共合作。”楊琪說,大元帥府、國民黨一大舊址是孫中山醞釀、思考並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搖籃地、見証地,黃埔軍校舊址則是孫中山探索國共合作的實踐地。

  早在1996年,香港中西區就設立了一條孫中山史跡徑。從香港大學般咸道起步延伸至中環德己立街20號,15個史跡點,勾勒出孫中山在香港求學及思想孕育的過程。

  香港西環般咸道94號,香港大學最古老的建筑陸佑堂前熙熙攘攘,一個碩大藝術裝置矗立一旁,由多個立體方塊組成,用手輕輕撥轉方塊,或顯現孫中山肖像,或有“醫學”等字眼。

  1923年春天,正是在香港大學陸佑堂,孫中山向在場學生作演講。“演講完以后,學生們將他團團圍住,拋上半空,以示支持。”香港歷史博物館原總館長、香港中文大學名譽高級研究員丁新豹說,孫中山曾在香港求學長達8年,在香港西醫書院度過了5年之久。

  循著史跡徑地圖追溯,拔萃書院、中央書院、西醫書院……孫中山的求學之路躍然眼前。踏上香港的孫中山史跡徑,諸多史跡點串聯起對孫中山在廣州、澳門等地開展活動的聯想。

  考入香港西醫書院前,孫中山曾在廣州博濟醫院學醫。今天的廣州沿江西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還立有一塊方尖碑,上刻有“孫逸仙博士開始學醫及運動策源地”。當年他一邊學醫,一邊聯絡同志,開展活動。

  2016年,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由廣東歷史博物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共同舉辦的“遠矚——孫中山的經濟建設計劃”展覽在香港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展覽獲得空前反響。

  楊琪頗有感觸地說,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在廣州建設“南方大港”等一系列宏偉設想。“今天來看大多數已實現,或超額實現。”

  不久前,張磊剛從《孫中山選集》上卷中找到孫中山當時畫下的地圖,廣州、香港、澳門、東莞、佛山、江門等今天的大灣區多個城市都在規劃內。張磊說,孫中山提出的這個“世界大港”構想恰恰印証了發展城市群的必要性,也說明了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充分的客觀條件。“可以說,百年前孫中山就有了一個大灣區夢。”

  如今,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的出爐牽動著學術界的關注。在中山大學教授、孫中山研究所副所長趙立彬看來,粵港澳地區是孫中山活動最重要的核心地區之一,又是孫中山先生的桑梓所在,諸多史跡點對於孫中山的成長、思想的形成、活動的開展、感情的寄托,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孫中山文化遺產游徑的意義在於,踏上游徑,聆聽百年中國走向強大的歷史足音,感受偉人愛國情懷,激發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