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男女

广东省中山市邮编(广东省中山市邮编515800)

广东省中山市邮编(广东省中山市邮编515800)

 

爱学习、爱科技的农民朋友们,

今天继续来看农业君带来的

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中的

农产品加工、茶叶、蚕桑、

畜牧兽医、农业信息技术的详细介绍~

农产品加工技术(4项)

米粉丝绿色加工技术

技术概述 :

米粉丝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米制品,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米粉丝的断条、糊汤和增白等问题,存在非法滥用吊白块,超标使用明矾、亚硫酸氢钠等添加剂等问题,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米粉丝绿色加工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发明专利一种低断条率米粉丝的制备方法及其质地改良剂(ZL 201010602404. X),一种快速鉴别米粉丝品质的质构测评方法(ZL 201210317351.6),科技成果南方谷物方便食品专用配料制备及品质改良关键技术研发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技术已在广东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米粉丝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要点 :

通过研发米粉丝原料大米的新标准,产品品质的 TPA 评价新方法及天然品质改良剂,大大提高了米粉丝产品品质,解决了米粉丝的断条、糊汤和增白等问题,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增加了产品安全性。

适宜区域 :米粉丝加工企业

注意事项 :米粉丝加工企业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 133 号

邮政编码 :510610

米糠综合利用加工技术

技术概述 :

米糠营养丰富,但目前由于米糠快速变质导致米糠无法进行高值化利用。米糠综合利用技术包括 :(1)米糠的稳定化处理技术 :采用微波连续化处理工艺破坏米糠的脂肪酶,预防加工后的米糠酸败变质,使米糠能够长期保存 ;(2)米糠中油脂、蛋白、多糖等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绿色高效制备技术 ;(3)米糠口感风味改善技术 :采用乳酸菌等半固态发酵改善米糠风味口感 ;(4)米糠休闲型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研发。发明专利一种米糠免疫肽及其制备方法(ZL200710032822.8),一种米糠短肽的制备方法(ZL200810219729.2)、一种酶法结合乳酸发酵制备米糠饮料的方法(ZL201310673962.9)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相关技术获 2015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技术应用于稻谷加工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极大提高稻谷类食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利润和农民的收入。上述相关技术已在江茂源粮油有限公司、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荔泉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研究发展中心、广州力衡临床营养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食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要点 :

解决稻谷加工后副产物米糠的稳定化问题,预防米糠的酸败变质 ;优化建立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肽、米糠多糖等绿色制备工艺 ;建立米糠风味口感改善技术,提高产品适口性 ;以米糠为主要原料研发米糠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

适宜区域 :

适宜于稻谷产区,并建有稻米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企业的地区。

注意事项 :

上述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注意稻米加工后米糠的快速稳定化及保存问题,加工工艺与生产设备的协调,加工工艺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选型作出适当调整。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政编码 :510610

华南特色果汁综合加工关键技术

技术概述 :

荔枝、菠萝等是华南特色水果 , 对广东农业和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 果汁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对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但荔枝和菠萝热敏性较强,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变色、变味等问题,以及浓缩汁加工传统方法易出现蒸汽利用率低,能耗高,成品率低等问题,在此,重点推广荔枝和菠萝浓缩汁及果汁加工关键技术。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近三年在我省荔枝和菠萝主产区,包括湛江、广州和茂名等,以及省内外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推广,推广期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 3 亿多元。

技术要点 :

该技术组合包括 :1. 果汁加工专用品种筛选 :采用数学模型方程,筛选出适宜加工果汁的专用品种 ;2. 水果高效去皮取汁技术及装备 :采用高效去皮和隔氧榨汁方式(出汁率比传统设备提高 10% 左右);3. 原汁高效节能浓缩关键技术 :采用结冰 - 解冻浓缩技术、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保护高真空浓缩技术、真空微波浓缩技术 ;4. 非热杀菌 :利用 DMDC 联合 Nisin的非热技术进行杀菌。确保成品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进一步保证高品质的果汁产品。

适宜区域 :果汁、浓缩汁等水果加工生产企业。

注意事项 :

针对不同原料和产品类型,相关加工技术和装备需根据原有基础进行验证或微调后再应用。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政编码 :510610

联系人:温靖

联系电话 :020-87236972

电子信箱 :jingw988@163.com

果蔬鲜切加工技术

技术概述 :

广东是全国蔬菜生产和消费大省,2013 年菜地面积有 1960 万亩,产量3144 万吨,居全国前几位 ;广东也是蔬菜南菜北运和供港澳的重要基地。但蔬菜储运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色,蔬菜采后损失率达 20~30% ;鲜切蔬菜也极易褐变、黄化、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围绕华南特色蔬菜及其鲜切蔬菜储运保鲜中的关键环节,系统研究了蔬菜采摘标准、前处理工艺、真空预冷、新型杀菌、高氧包装、全程质量控制等理论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

(1)以华南特色蔬菜菜心、芥蓝等为材料,建立了蔬菜的采摘标准和前处理工艺。

(2)发明了鲜切蔬菜二甲基二碳酸盐新型杀菌技术,优化了其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 ;并研究了二甲基二碳酸盐杀菌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3)创新研究了鲜切蔬菜的高氧气调包装技术,深入研究了高氧抑制鲜切菜心木质化的酶学机理和促进鲜切芥蓝叶片黄化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4)发明了鲜切蔬菜废弃物的制作蔬菜纸及发酵蔬菜的方法,开发了鲜切蔬菜新产品,其货架期比同类产品相比延长 50% 以上。本技术已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11 篇,其中 SCI 收录 2 篇,被同行引用达 29 次。经第三方评价,成果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针对华南特色蔬菜储运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系统研究,研发了相关的储运保鲜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储运保鲜技术在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近三年来,鲜切果蔬加工保鲜技术在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广东乐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示范与应用,每年新增销售额 2000 万元以上。

技术要点 :

1. 选料 :选择没有病斑、没有腐烂、没有机械损伤、新鲜的果蔬材料。

2. 预冷 :针对不同的果蔬材料,选择不同的预冷终止温度。

3. 清洗 :在自来水中清洗去表面的泥污,杂质等。

4. 切分 :用锋利的不锈钢刀进行切分。根据不同的要求切成块状或条状。

5. 杀菌 :在 lOO ppm 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 10~15min 杀菌。杀菌后用自来水清洗 1~2 次,以减少其表面的氯残留。

6. 保鲜处理 :采用曲酸和柠檬酸等护色剂护色,用壳聚糖进行涂膜处理。

达到保持原色、抑制呼吸的作用。

7. 沥干:沥干果蔬菜表面的水分,以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蔬菜组织的软烂。采用甩干或鼓风的方式均可。

8. 包装 :沥干后,分装入包装袋,多采用气调或真空包装。

9. 冷藏 :将包装好的产品放在 4℃冰箱中冷藏。

适宜区域 :全国各地。

注意事项 :

1. 稳定的原料供应 :原料供应地最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生产和管理规程进行全程控制的生产基地和农场。

2. 配套的加工生产设施设备 :具有满足鲜切果蔬加工要求的厂房、相关加工设备、产品冷链配送设施和车辆等。

3. 稳定的产品市场需求 :在国内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的时候,满足国外市场需求很重要。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人:陈于陇 博士 / 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 :13432041796,020-87237279

电子邮件 :cyl6817@163.com

茶叶技术(4项)

生态茶园有机替代培肥关键技术

技术概述 :

广东省 2015 年末茶园总面积 74.07 万亩,茶叶总产量 7.93 万吨。茶产业的发展对我省山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影响我省生态茶园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 :茶园施肥管理粗放(有机无机肥料配比、施肥时期、传统堆肥方法不当、缺乏商品化茶树专用肥等)和偏施化肥(我省茶园平均施氮量超过 500kg hm -2 ,其中化肥比例占90% 左右,有机肥比例不足 10%,肥料的利用率较低)。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建立了生态茶园有机替代培肥关键技术 :

(1)茶树专用型生物有机肥研发技术:本项目以中草药渣、茶渣为主要原料,建立了快速好氧堆肥发酵技术,研究建立了高效、安全的酸性(pH 值 5.5-6.5)茶园生态肥(专用肥生物有机肥)产品方案及生产工艺 ;开发茶树专用型生物有机肥 2 个 ;

(2)种养循环模式生态茶园可持续培肥技术 :利用土壤工程生物 - 蚯蚓生物学特性,研究建立了与生态茶园相配套、实用化的可持续培肥技术,即利用蚯蚓分解与生态茶园配套建立的养殖场产生的牛粪、羊粪等生产蚯蚓粪肥,既解决了养殖场粪便资源化无害处理,又满足了茶园土壤培肥需求,实现生态茶园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项目分别在我省粤东、粤西、粤北茶区及湖南省南部茶区,依托核心示范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技术示范点 13 个,并与市县农业部门协作,通过示范点组织培训、观摩活动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 4 年来,在我省主要茶区累计推广应用项目技术的茶园面积达 28.89 万亩,新增产值 63559.36 万元,新增利税 17945.95 万元,培训茶叶技术人员 1216 人次,带动农户 2650 户,核心示范企业中 9 家获得有机茶认证(占 69.23%),4 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

(1)茶树专用肥研发与应用 :以茶渣、中草药渣、牛羊粪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烟杆、麩饼,经自制发酵菌液成分混匀,堆肥发酵 20-25 天,调节水分、pH 值至适度,筛分、包装备用。分为基肥型(含养分 5%)和追肥型(含养分20%),基肥型每亩施 800-1200kg,追肥型每亩施 300-500kg,沟施。

(2)种养循环模式生态茶园可持续培肥技术 :利用蚯蚓分解与生态茶园配套建立的养殖场产生的猪粪、牛粪等生产蚯蚓粪肥,既解决了养殖场粪便资源化无害处理,又满足了茶园土壤培肥需求,实现生态茶园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将养殖场的猪粪或牛粪与碎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混匀,堆成高30-40cm、宽 80-100cm 的条垛,接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培育至物料 90% 被分解,再将被分解物料产物 - 蚯蚓粪作为基肥施入茶园土壤,每亩施蚯蚓粪 1000-1500kg,可显著改善土壤性状和提高施肥效率。

适宜区域 :全省及华南茶区

注意事项 :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大丰路6号

联系人:曾斌

联系电话 :020-85283771

茶叶全生产链质量安全追溯技术

技术概述 :

为实现消费、生产者的双向全过程的可追溯并辨别真伪,针对茶叶种植、加工和流通方式等全过程,基于企业需求和消费信息公开等要素现状,引入超高频 RFID 技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超高频 RFID 网络化茶叶追溯系统,系统采用 .NET 技术,利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 VB.NET,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T-SQL 语言开发设计,运用 C/S 与 B/S 相结合的网络架构,随机生成 20 位追溯码与标签自带的 ID 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并指向对应的批次和产品类型,这种采用三层结构开发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实现数据采集、追溯、共享以及查询等功能,数据和业务处理都集中在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以信息化带动茶园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最大程度拓展茶叶产品生产的可追溯机制,促进茶园和农村经济发展,降低投资成本。本技术已获得算机软件著作权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V1.0 ;证书号 :软著登字第0590080 号。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成果于 2014 年 4 月完成成果登记。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利用超高频 RFID 技术跟踪和追溯红茶生产全过程的实现,在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种植的 500 亩英红九号茶进行了应用示范。目前在广东龙岗马山茶业有限公司等 8 家进行有机认证的企业进行了非软件系统的应用,应用面积为1400 多亩,为企业的持续获得有机认证,在核心的追溯管理上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要点 :

根据生产实际,参考《NY 1763-2009-T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茶叶》等的要求, 利用 RFID 技术设计茶叶产品的终极防伪机制,产生由 20 位唯一的无序数字组成追溯码,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由一下模块组成 :

1. 数据采集模块;

信息采集内容包括 :茶园监测信息、茶园投入物信息、田间管理信息、鲜叶采摘信息、鲜叶运输信息、鲜叶入厂验收、毛茶加工信息、成品茶加工信息、成品茶检验、成品批次

2. 跟踪追溯模块;

追溯模块包括 :原料基地追溯部分、茶叶加工与贮存追溯部分、茶叶销售部分等内容。

3. 追溯码管理模块;

包括追溯码生成、打印追溯标签、追溯日志查询、RFID 手持机操作模块。

4. 追溯码查询模块;

消费者购买茶叶产品后,进入标签上的查询网站,输入 20 位追溯码,就可以查询购买产品的信息。

5. 编码管理模块;

对公司、部门、组别、人员、地块、原料、设备、产品类别、产品型号以及仓库等进行编码。

6. 用户设置模块;

系统提供多模块、多用户角色设计,对权限控制要求较高,在系统中,采用分模块、分角色、分功能等一系列权限控制手段。

7.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分为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恢复、访问日志、帮助等模块。

适宜区域 :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合作社等

注意事项 :

1. 项目技术设计的是现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要求使用人员能操作手机或计算机输入法。

2. 防伪码是一一对应,要求在加贴过程要认真核对。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大丰路 6 号

联系人:凌彩金

联系电话 :02085283659 ;13602821951

电子邮件 :lingcaijin@163.com

低值英红九号茶资源创新利用与

新产品开发技术

技术概述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红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红茶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茶类,约占消费总量的 80%。有研究表明,红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抗病毒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活性作用。英红九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而英红九号茶叶的功效活性有哪些, 起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功能成分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另外,随着广东省英红九号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夏暑英红九号茶叶也逐渐出现滞销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不采夏暑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这些低值的英红九号茶叶寻找出路是广东省英红九号茶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科技成果技术基于饮用英红九号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英红九号的功效物质基础、英红九号成分功效活性及其机制、英红九号低值茶资源创新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 :首次从夏暑英红九号中提取分离到高纯度的茶黄素和高降血糖活性的英红九号茶多糖 ;首次明确了英红九号具有抗氧化、 解毒、抗前列腺癌、减肥、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炎等功效活性,提出英红九号不仅适合做红茶,加工的其他茶类同样品质优异,并具有良好的功效活性 ;首次揉合了红茶、绿茶及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创新加工工艺,开发出外形及品质更优异的英红九号红茶新产品 ;创新利用夏暑低值茶资源研发出新产品,如英红九号和(绿茶)、信(黄茶)、敬(红茶)、廉(白茶)四茶类陈香茶饼,研发速溶茶新产品。

本科技成果技术明确了英红九号的功效物质基础、功效作用及其机制,创新利用了低值英红九号茶资源,为广东省红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广东省英红九号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加速推动广东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延长广东优势红茶的产业链,增加了茶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科技成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本技术成果英红九号功效成分活性研究及其新产品开发已通过广州市科技成果成果登记(成果登记号 :GK17158),本技术成果专利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该专利技术创制的英红九号红螺春新产品在第八届中茶杯红茶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殊荣,目前英红九号红螺春产品已在市场上销售和推广应用。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基于英红九号茶叶产品具有丰富的功效成分物质基础,我们研究得知其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抗癌、抗炎等多种功效活性,且在较浓时饮用没有肝毒性等安全隐患,因此本研究成果为广东省的英红九号茶叶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功效活性理论依据。本技术成果英红九号红螺春茶产品的应用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和广泛性。创新利用广东省低值英红九号资源开发和(绿茶)、信(黄茶) 、敬(红茶)、廉(白茶)四茶类陈香饼茶和速溶茶类产品,丰富了广东省红茶品种的产品结构,为英红九号和陈茶收藏者提供了爱好产品,延长了英红九号茶叶产业链,提高了企业与茶农的经济收入。本研究成果技术为广东省的英红九号茶叶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功效活性理论依据,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内茶叶相关企业应用和提供技术支撑,新增产品销售额达 2.4 亿元,新增利税1900 多万元。

技术要点 :

(1)英红九号红茶功效物质基础分析及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

(2)英红九号功效成分的抗氧化、解毒、抗前列腺癌、减肥等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

(3)创新利用英红九号茶资源开发新产品技术。

适宜区域 :广东省英德等英红九号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地区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大丰路 6 号茶叶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640

技术所有人姓名 :孙世利

联系电话 :13826440544

电子邮箱 :sunshili@tea.gdaas.cn

高香桑叶茶生产技术

技术概述 :

桑叶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辅助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的功效,且被越来越的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

目前国内外利用桑叶开发了大量种类丰富的食品,这些健康食品的开发迎合了现代消费者的对食品天然、保健的要求。本技术秉承栽桑养人的理念,利用丰富的桑芽、桑叶资源,通过原料的分级和整理、鲜叶摊香、高温杀青、揉捻做型和干燥提香等工艺,生产系列高香桑叶茶产品。该技术针对桑叶味腥性寒等问题,对桑叶进行了多级发酵提香工艺处理,摆脱了传统桑叶茶的青草味,不仅拓展延伸了桑叶的消费领域,使桑叶茶更适应消费者感官需求,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健康植物饮料产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桑农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传统蚕桑业增铺了一条致富之路。该技术相关内容获授权专利 1 项 :一种发酵桑叶茶及其生产方法(ZL201310006598.0),该技术是已通过评价的成果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并获得 2012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以 1 亩桑园每年 3 吨鲜桑叶计,可生产优质高香桑叶茶 600kg, 以市场销售价格 60 元 /kg 计,每亩桑园每年获收益逾 3 万元。较传统养蚕 1 亩桑园获利6000 元计,栽桑做茶实现收益翻 5 倍。

技术要点 :

该技术生产工艺包括桑叶原料的分级和整理、鲜叶摊香、高温杀青、揉捻做型和干燥提香等环节。关键在于高温杀青温度范围需控制在 200℃以上,分段发酵干燥提香。

适宜区域 :全国桑树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 :桑叶原料应按茶叶生产标准禁施农药。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 133 号

邮政编码 :510610

联系人:沈维治

联系电话 :020-87236897

电子邮件 :skyforce12@163.com

蚕桑技术(4项)

果桑种植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 :

本技术适用于华南地区果桑桑园种植管理 , 包含果桑桑苗繁育技术、果桑桑园规划建设技术、果桑种植技术、果桑园管理技术、桑果产量及品质管理技术等。该技术作为核心部分之一,2016 年通过中国农学会的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先后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重庆、广西、云南、四川、浙江、陕西、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河南、云南、贵州等省(市)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应用面积超过 200 万亩,累计新增纯收入 194.2 亿元。

技术要点 :

1. 果桑苗嫁接繁育用 1 年生健壮枝条作接穗,嫁接后薄膜包扎,栽植密度以 50~60 万株 /h㎡。

2. 新建果桑园要选择远离工业污染、适合桑树生长的土地,连片种植 , 种植前翻耕平整土地,开种植沟,施足基肥。

3. 果桑园种植密度为每 667m 2 栽植 100~300 株,栽植前按规格挖好栽植坑,大小苗分区栽植。

4. 栽植当年至第 2 年每株培养 1 条主干和 3~4 条主枝,各主枝培养 2~3条副主枝。主干高 50~60 cm,主枝长 20~30 cm,副主枝长 15~20 cm。

5. 种植后按测土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果桑园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桑果收获期前 30 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6. 采果时选采适熟果,采下的鲜果及时上市或加工处理,禁止挤压、堆沤。

适宜区域 :适宜于长江以南热带、亚热带地区。

注意事项 :

桑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园,及时摘除树上病变果和散落到地上的病果。对发病较严重的桑园,可采取桑园深耕、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并结合化学方法来控制该病。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 133 号

邮政编码 :510610

联系人:王振江

联系电话 :020-87236511

电子邮件 : wzhjiang@126.com

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

技术概述 :

蚕沙是养蚕生产中的大宗废弃物,目前生产上蚕沙在蚕区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一方面,蚕沙中的大量新鲜病原,对养蚕生产是重大威胁 ;另一方面,大量的蚕沙未合理处理,还会产生恶臭和污水,严重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一些蚕区,蚕沙已成为了新的农业公害。针对目前蚕业生产中存在的蚕沙病原无害化和蚕沙资源肥料化应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蚕沙无害化及肥料化应用研究,实现蚕沙的无害化和资源性利用,解决蚕沙对环境和生产的危害,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

该技术成熟,投入少,操作简单易行,适于在蚕区推广应用。

该技术列入 2012 年农业部农业轻简化技术,2012 年获专利授权并获得2015 年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2015 年通过专家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从 2012 年开始推广应用。近三年已在华南蚕区推广应用 2 万张蚕种,每张蚕种可增加蚕沙收入 80-100 元,蚕农新增收入 16 万。随着该技术在蚕区的不断推广应用,对于净化蚕区和蚕农增收效果更显著。

技术要点 :

①蚕成熟上蔟后,先把蚕座上的病死蚕拣出集中消毒处理 ;②对蚕座蚕沙撒一层新鲜石灰粉(每张蚕种约1公斤),以蚕沙消毒剂(喷湿洁)兑水 10 公斤,对蚕座进行均匀喷洒消毒,保持湿润1h ;或者将 2 公斤石灰与喷湿洁主剂 30 克混合,充分混合均匀薄撒一层蚕座,保持 1 小时 ;③拣出桑枝条集中处理,蚕沙集中搬到蚕沙池集中堆沤,在蚕沙表面覆盖一层菌糠、蘑菇渣或前期已堆沤好的蚕沙材料 ;④经一个多月的堆肥处理后,蚕沙熟化,即可做肥料使用。

适宜区域 :全国蚕区

注意事项 :按技术要点作好蚕座消毒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 133 号

邮政编码 :510610

技术所有人姓名 :杨琼

联系电话 :020-87237435

电子邮箱 :serilover@126.com

热泵干燥桑椹果干技术

技术概述 :

桑椹皮薄汁多,酸甜可品,营养丰富,但极易破损腐烂,鲜果很难贮藏,且采收期较短,资源浪费问题严重。本技术主要利用热泵干燥技术将新鲜桑椹制成桑椹果干,既可直接食用还可用于果酒、果酱等的生产,有利于缓解果实采收的季节性和保鲜期,增加农民收入。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环境热源 , 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是一种高效、节能而又切实可行的干燥新方法。该技术是已通过成果评价的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已在广东、广西、四川、江苏等多地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以每亩果桑产鲜果 1500kg 计,可生产优质桑椹果干 350kg, 以市场收购价格 40元 /kg 计,每亩每年可创收 14000 元。

技术要点 :

采用热泵干燥机进行干燥,将经过清洗和滤干的桑椹,小心轻放摊于不锈钢筛网,厚度以 3 层桑椹以内为宜,以保证热交换和水分逸出。采用变温干燥,先在 55~60℃下加热干燥 3~4 小时,以杀灭桑椹表面的霉菌,然后将温度调低至 35~50℃直至桑椹含水量低于10%。

适宜区域 :全国果桑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 :

桑椹果干燥时在前期水分含量较高时不宜翻动,以免桑椹汁液流出过多。待水分降低后,翻动时不明显汁液流出时需要翻动,以促进干燥进程。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政编码 :510610

联系电话 :020-87236897

电子邮箱 :siyuan870704@126.com

脱水桑叶菜生产技术

青春岁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够一场考学革命,也够蓄谋一场爱情,青春列车会经过二十岁站点,不管你在青春路上选择蹒跚还是急驰。

技术概述 :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营养成分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资源极其丰富。本技术利用养蚕生产富余的桑叶及桑园管理过程中打顶废弃的桑芽等资源,通过原料的分级和筛选、清洗、烫漂、脱水和干燥等工艺,生产系列脱水桑叶菜产品。该技术针对鲜桑叶长途运输易发热导致的烧叶问题,对养蚕富余的桑叶进行了脱水干燥加工,不仅拓展桑叶的利用领域,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健康蔬菜产品而且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极大地促进了蚕农养蚕经济效益的提高。该技术相关内容获授权专利 1 项 :一种脱水桑叶的加工方法(ZL201310640401.9),该技术是已通过评价的成果桑树资源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并获得 2012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以 1 亩桑园每年富余 500kg 鲜桑叶计,可生产优质脱水桑叶菜 125kg, 以市场销售价格 50 元 /kg 计,每亩桑园每年可增收 6250 元。

技术要点 :

生产工艺包括桑叶成熟度分级、烫漂护色、脱水和热风干燥等环节。关键在于烫漂护色温度范围需控制在 90℃以上,热风干燥温度 60-70℃。

适宜区域 :全国桑树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 :桑叶原料采摘前需确认农药残效期已过。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政编码 :510610

联系人:沈维治

联系电话 :020-87236897

电子邮箱 :skyforce12@163.com

畜牧兽医(7项)

改善猪肉品质的关键营养技术

技术概述 :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养猪生产面临诸多应激,通常在日粮中广泛、过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这不仅导致恶性传染病频发、耐药菌产生增加,而且造成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污染环境,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发达国家以安全、卫生、健康为由,制定越来越高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猪肉产品的出口。我国虽是猪肉第一生产大国,但是出口所占比例极小就是最好的证明。为此,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有效解决因饲料抗生素残留导致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营养技术主要针对猪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率高、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日粮配制,重点研究了益生菌和植物活性成分异黄酮及其替代抗生素对猪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影响,使猪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得到改善,建立了益生菌、异黄酮替代抗生素的技术,实现了猪肉中无饲料来源的抗生素残留。该技术属于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猪健康养殖关键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部分内容。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已在全国 10 多个省、市及地区近 60 家饲料生产企业和养猪场推广应用,累计用于生产安全、健康的猪预混料约 20 万吨、全价配合饲料约 350 万吨,用于饲养商品肉猪约 2400 万头,实现社会经济效益达到 2 亿元。

技术要点 :

①研究发酵乳酸菌对猪小肠粘膜的粘附作用、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调控、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以及替代抗生素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表明发酵乳酸菌可达到或优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并揭示了发酵乳酸菌改善仔猪肠道健康和肥育猪肉质的机理。

②在商品猪生长全程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不仅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外观指标,而且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确定异黄酮在断奶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阶段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③开展异黄酮替代抗生素(生长猪用金霉素 + 阿散酸,肥育猪用抗敌素 +吉他霉素)的试验,结果显示,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生长猪日增重提高了 5.3%,饲料转化率提高 4.6% ;肥育猪日增重提高 4.2%、饲料转化率提高 4.8%。

④使用该技术可改善猪肉品质,显著减少 PSE 劣质肉的发生率,降低猪肉贮藏过程中的滴水损失,实现猪肉中无饲料来源的抗生素残留,提高养猪生产者和猪肉加工者的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 :全国所有地区均适宜推广,尤其是南方高温高湿地区。

注意事项 :本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需要。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大丰一街1号

邮政编码 :510640

技术所有人姓名 :蒋宗勇、王丽

联系电话 :15915805560

电子邮箱 :453968647@qq.com

黄羽肉鸡肉品质营养调控技术

技术概述 :

黄羽肉鸡由于集约化高密度饲养,追求高生长性能和生产效率导致的肉品质量降低、腹脂沉积增多、肌纤维变粗、肌肉渗水以及货架期缩短等问题日益突出,降低了消费者对肉质的满意程度,严重影响了黄羽肉鸡的市场占有率。本技术针对我国黄羽肉鸡产业发展趋势和黄羽肉鸡生长特性,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硒代蛋氨酸、半胱胺、谷氨酸钠、宰前高剂量钙和维生素 D3、宰前饲粮中补充天冬氨酸镁对黄鸡肉品质的营养调控作用,提出改善优质鸡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 1 套 ;据此研制开发出一系列改善黄羽肉鸡肉品质和风味的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技术可有效地发挥肉鸡生产性能遗传潜能,还可以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改善肉鸡肉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养鸡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经专家鉴定,本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得 2014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制开发的产品南都硒宝、益长素和一种改善肉鸡肉质的添加剂预混料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本技术应用于 15 亿只鸡的生产,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 15.7 亿元,社会效益达到 37.8 亿元。

技术要点 :

(1)改善黄羽肉鸡肉质的营养调控技术,即在黄羽肉鸡宰前三周饲粮中添加益长素 300mg/kg、VE40mg/kg、有机硒 0.225mg/kg。经试验验证,使用该技术可显著降低黄羽肉鸡肌肉水分损失,减慢肌肉褪色速度,维持肉色稳定性,提高肌内脂肪含量,降低肌肉剪切力值,最终改善了鸡肉品质。

(2)改善黄羽肉鸡风味的营养调控技术,即在黄羽肉鸡宰前三周饲粮中同时添加益长素 300mg/kg、VE40mg/kg、VB28mg/kg、有机硒与无机硒各 0.15mg/kg或同时添加 VD31800IU/kg、钙(仅大鸡阶段)0.4%、谷氨酸钠 540mg/kg。经试验验证,使用该技术改善了滴水损失和肉色。

(3)缓减运输应激对肉品质

不利影响的营养调控技术,即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宰前饲粮中添加L- 天冬氨酸镁 10-20g/kg+ 维生素E40mg/kg。经试验验证,使用该技术可缓减运输应激和高温高湿应激对黄羽肉鸡肉品质的不利显著,表现为改善了鸡肉肉色,降低了肌肉水分损失,延长了鸡肉贮藏时间。

(4)研制开发出改善优质鸡肉品质的产品南都硒宝和益长素。

适宜区域 :全国黄羽肉鸡养殖区域。

注意事项 :请按技术规程执行,无特殊注意事项。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大丰一街 1 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人:蒋守群

联系电话 :020-61368822

电子邮件:jsqun3100@sohu.com

鸡抗应激饲料与饲养技术

技术概述 :

黄羽肉鸡产业化发展迅速,年产量巨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南方地区是黄羽肉鸡的主产区,但广东省及我国南方夏季酷热高温,有 3 - 6个月最高气温在 32℃以上,相对湿度 90% 以上。据统计,热应激导致畜禽增重下降 15% - 25%,饲料转化率降低 10 - 13%。本技术针对黄羽肉鸡在热应激与高饲养密度应激条件下出现的内分泌失调、养分消化吸收降低、免疫功能异常、血液电解质平衡失调等问题,研究了热应激、高饲养密度应激对鸡生产性能及体内代谢、免疫、内分泌等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了饲粮整体营养水平、油脂、粗蛋白、精氨酸和多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吡啶甲酸铬、酸化剂、维生素 C、维生素 E、大豆异黄酮、复合抗应激剂)对鸡的抗应激效果。据此提出了一套抗应激饲养技术,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缓解和阻断鸡热应激与高饲养密度应激反应的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技术可调节鸡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产性能,缓解应激反应,提高养鸡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经专家鉴定,本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 2005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 2007 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产品必补- 18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啄毛必补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新产品。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已推广至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海南、江西、河南、浙江、江苏、四川等 10 多个省,包括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广西桂林漓源饲料公司、广东智威畜牧水产有限公司等 100 家多家企业、饲料厂,以及鸡场、养殖专业户,应用于 5 亿只鸡的生产,实现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 5.2 亿元,社会效益达到 15.2亿元,提高了畜禽养殖业水平、节省成本、增加了产品的技术新优势、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必补- 18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啄毛必补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新产品。

技术要点 :

(1)提出鸡应激研究模型,揭示集约化生产中热应激与高饲养密度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机能等的反应机理。

(2)提出饲粮整体营养水平、油脂、粗蛋白、精氨酸和多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吡啶甲酸铬、酸化剂、维生素 C、维生素 E、大豆异黄酮、复合抗应激剂)等抗热应激与高饲养密度应激技术一套。

(3)研制开发出缓解和阻断鸡热应激与高饲养密度应激反应的产品必补-18、啄毛必补。

适宜区域 :

本技术适用于夏季炎热地区,以及采用高密度集约化方式饲养肉鸡的地区。

注意事项 :请按技术规程执行,无特殊注意事项。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大丰一街 1 号

邮政编码 : 510640

联系人 : 蒋守群

联系电话 : 020-61368822

电子邮件 : jsqun3100@sina.com

集约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

与净化技术

技术概述 :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影响广东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猪病之一,本成果对广东省的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综合防控和净化进行性了系统研究并在 50 多个大中型猪场进行了应用验证。1. 本技术利用长达 11 年的近 6 万份猪血清样品的分析检测数据,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猪伪狂犬病时间分布研究,运用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ARIMA 模型和回归模型等建模技术,对猪 PR 流行趋势进行预测。 2. 在国内外首次运用互谱分析法,研究了随时间变化猪伪狂犬病与其它动物疫病的关系。 3. 本技术在国内首先运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动物疫病危险因素研究。最终确定了猪场距离设置分场、购买后备母猪、本场人员未更衣淋浴是猪伪狂犬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4.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全面的PR 防控与净化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针对猪场 PR 阳性率的高低,分别制订了密集免疫和检疫 - 淘汰的措施。该技术获广东省科技厅 2010 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名称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和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奖时间 :2011 年 2 月,编号 :粤府证(2011)201 号)。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近年来,该项技术在 50 多个猪场示范应用,有 30 多个猪场取得了 PR 基本净化。PR 野毒抗体阳性率大大降低,其中 30 多家猪场得到基本净化。提高了猪场的生产性能,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要点 :

1. 猪场血清样品以病死猪内脏器官的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和数据分析 ;2. 猪场内及周边生物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 猪场免疫程序和净化措施的拟定与执行 ;4. 净化效果的定期监测与调整。

适宜区域 :广东省及全国集约化养猪场

注意事项 :

该技术还需要结合猪场的猪瘟、猪蓝耳病等其它重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白石岗街 1 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人:李春玲

联系电话 :13729882585

电子邮件 :lclclare@163.com

猪健康养殖关键营养技术

技术概述 :

我国生猪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母仔猪生产效率低下,②氮、磷、重金属排放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③抗生素滥用带来严重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0% 以上,安全、绿色饲料的研发及其高效利用是控制养猪成本、发展健康产业的关键因素。猪健康养殖关键营养技术针对养猪生产效率问题,研发了高效母猪料配制技术 ;针对猪场污染物排放问题,研究确立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猪营养需要量,开发低氮、磷、重金属排放饲料配方 ;针对猪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率高、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问题,研究建立了益生菌、异黄酮替代抗生素的技术,实现了猪肉中无饲料来源的抗生素残留。该技术申报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获准登记的科技成果 4 项,获省、市主推技术认定 4 项,开发饲料产品 15 种(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 1 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2 种),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40 余篇。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全国 60 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技术属于 2012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猪健康养殖关键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部分内容。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该技术近三年已在全国 60 多家大中型企业(含 6 家全国饲料十强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共计应用于 776 万吨猪饲料、3044 万头猪的生产中。应用该技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 3.3 亿元,社会效益 8.2 亿元 ;同时显著降低养猪生产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其中氮、磷、铜、锌、砷排放量分别减少 3.3 万吨、2887.5 吨、1044 吨、722 吨和 225.3 吨,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要点 :

①针对母猪产仔数少、仔猪断奶窝重低的问题,研究阐明精氨酸、谷氨酰胺、异黄酮改善母猪生产性能的作用机理,建立了高效母猪料配制技术和改善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的营养调控技术。

②针对我国不同养殖模式和养猪生产水平,研究建立相应的营养供给技术16 套,技术参数 220 个,显著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粪污排放。

③针对猪场氮磷排放多、环保压力大的问题,研究建立高效低氮、磷排放日粮配方。将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 2.2 个百分点,补充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在不影响生长猪的生产性能的情况下,猪粪中氮含量降低 11.8%~12.5% ;根据各生长阶段猪的营养物质需求,精确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针对性应用单体或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或者分别与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的复合物)提高日粮氮的利用率 ;日粮总磷水平降低 0.09 个百分点,同时添加750 FTU/kg 罗氏植酸酶,不影响生长猪的增重,饲料利用效率提高 12.1%,猪粪中磷含量降低 26.4%~35.7%。

④针对饲料中重金属用量大、排放多、污染严重等问题,建立基于有机 -无机微量元素联合应用的低重金属排放饲料配制技术,显著降低重金属排放。

适宜区域 :全国所有地区均适宜推广

注意事项 :

本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施。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大丰一街1号

邮政编码 :510640

技术所有人姓名 :蒋宗勇、王丽

联系电话 :15915805560

电子邮箱 :453968647@qq.com

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

PCR-HRM 分子鉴别技术

技术概述 :

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是 由 猪 瘟 病 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引起的一种以患猪高热稽留、出血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接触性和高度致死性疾病 ,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 A 类传染病。中国在 1954 年就成功研制出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HCLV 株 ),被世界公认是最优秀的猪瘟疫苗并应用至今。在 CSFV 的诊断方面相继建立了病毒分离、动物试验(如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和多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如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间接血凝试验、Dot-ELISA、E2-ELISA、Erns-ELISA ;PPA-ELISA 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但是由于病毒分离和动物试验诊断周期长、操作繁琐、检出率低 ;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又都存在一定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因此难以将 CSFV 与同属的 BVDV 和 BDV 感染区分开,更难以鉴别 CSFV 野毒株感染和疫苗接种。本技术融合 PCR 技术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在 PCR 后进行 HRM 分析,由于野毒株、疫苗株具有特异性的 HRM 曲线,且该 HRM曲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简单对比,即可快速鉴别猪瘟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该技术对猪瘟野毒株的最低检测限为304.2copy/ul,疫苗株的最低检测限为 270.5 copy/ul。本技术于 2013 研发成功,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14 年底获得授权。先后获得广州市、广东省、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的资助进行应用推广。目前已经组装试剂盒,开展临床猪病服务,参与猪瘟净化工作。该技术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名称 :重要动物疫病监测及诊疗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奖时间 :2015 年9月18日,编号 :KJ2015-D3-017D01)。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近年来,该项技术在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康宏润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省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疫病诊断中心等企业、研发服务机构推广使用,参与猪瘟净化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技术要点 :

该技术融合 PCR 技术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在 PCR 后进行 HRM 分析,野毒株、疫苗株具有特异性的 HRM 曲线,且该 HRM 曲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简单对比,即可快速鉴别猪瘟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该技术可以在具有 HRM 分析功能的荧光定量 PCR 仪上进行(如 Lightcycle 480, Lightcycle96, Rotor gene Q, Light Scanner 96,Connect 等),该技术对猪瘟野毒株的最低检测限为 304.2copy/ul,疫苗株的最低检测限为 270.5 copy/ul。

适宜区域 :全国猪养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

注意事项 :该技术需要在具有 HRM 分析功能的荧光定量 PCR 仪上进行。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白石岗街 1 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人:张建峰

联系电话 :13668939298

电子邮件 :13668939298@139.com

狮头鹅饲养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 :

狮头鹅是我国最大型肉用鹅,其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等特点。而且饲料中的主要营养(代谢能及粗蛋白质)40-50%可来自青粗多汁饲料和放牧。狮头鹅由于体型大,对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其育雏期、后备期、种鹅期饲养及种蛋电机孵化均有其特殊性,需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培训下农民饲养户才能掌握。狮头鹅饲养管理技术由狮头鹅提纯复壮技术、饲料营养调控及配制技术、种蛋电机孵化技术、肉鹅和种鹅饲养标准以及疫病防控技术等组成,涵盖了狮头鹅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一套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的实用技术。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经过我所培训的饲养户,其狮头鹅品质比其他饲养户有较大的提高,料肉比由原来的 3.2 :1 降低到 2.7 :1,降低了 15.6% ;商品代肉鹅体重由原来的 5.6公斤提高到 6.2 公斤 , 提高 10.7%。仅以澄海区为例,目前饲养种鹅 50 万只,通过我所技术培训,饲养肉鹅 880 万只,每年可增加 8800 万元以上的社会利润 ;在全国范围内,则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 12000 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技术要点 :

育雏:一周内育雏温度为28℃~30℃,以后每两天降1℃,至20℃为脱温。饲料要求粗蛋白16~13%,代谢能3.0~2.8Mcal/kg。

后备种鹅的饲养 :后备种鹅采用限制饲养,供给充足青料。每天补喂精饲料1次~2次。饲料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3%,代谢能 2.65Mcal/kg。种鹅饲养:应供给充足青料,精料每天饲喂2次~3次,精饲料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4%,代谢能 2.75Mcal/kg。

其它技术参照我所编制并由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外颁布实施的《狮头鹅》等 4 个汕头市农业地方标准。

适宜区域 :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都适宜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 :

1. 狮头鹅种鹅后备期和停产期(也称拖草期)的限制饲养 ;

2. 狮头鹅种蛋机电孵化技术关键点控制。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

通讯地址 :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白沙埔

邮政编码 :515800

联系人:杨辉勇

联系电话 :13342779523

电子邮件 :yhy87@21cn.com

农业信息技术(2项)

精准农业信息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

技术概述 :

1. 技术背景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农业具有地域分散、种养殖对象多样、生产过程受环境影响明显等特点,存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预测困难、生产过程控制精度低等问题。农情信息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动态变化快,具有不确定性、不完整性、稀疏性、时空变异性强等特点。若能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信息的在线快速获取并对生产环境和生态状态进行精确控制,对保障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企农户收入十分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信息数据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广泛应用,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大量涌现,各类信息系统相对独立,信息汇总与实时处理能力弱,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广泛存在。应用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问题已经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本技术体系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综合利用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图像识别、图像(视频)压缩技术、工控组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3S 技术、自动分类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JavaEE 和 B/S 多层架构、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构建一站式农业信息采集、管理与服务体系,成果产品包括农业生产信息采集装置、控制终端(包括设备硬件和软件)和云服务平台三部分,数据采集由信息采集装置构建的无线通信网完成,控制终端负责数据的记录分析和环境调控,并通过有线以太网或无线网络上传集中至后台服务器,云服务平台再通过 WEB 技术发布至网络,让用户可随时随地了解需要信息。云服务平台具有应用集成、数据资源集成和服务集成等功能,可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共享、整合和应用,提升数据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 技术成熟程度、先进性、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本技术体系的推广,可以实现对土壤信息、水质信息、气候信息、图像信息、农作物 / 农产品品质信息、病虫害 / 污染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等七大类信息数据的实时综合采集和远程监测,并依据这些与农作物生长息息相关的信息,及时按照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实现对相关设备的现场和远程精准控制,实现精确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最大限度调动环境生产力,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以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或更高的产出。

通过农产品标识与溯源技术的广泛实施,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查询农产品追溯信息,大幅度降低消费者购买危害农产品的风险,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稳定社会和谐发展 ;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和标识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等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并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冲破进口国对我国动物产品的贸易壁垒。

女人需要扔掉的三样东西:“过了时的衣服 ,玩心眼的姐妹,光说不做的男人!” 女人谨记:喜欢就去买!没钱就去赚!青春那么短,磕碜给谁看?——致女人

云服务平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销售等信息的录入、溯源、统计分析和发布等功能,能实现检测信息、疫情疫病、灾害应急处理以及其他农业相关业务的综合高效管理。同时将包括农业机械、种子、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兽药、饲料、农业应急管理、疫病溯源等不同领域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系统数据进行深度梳理、整合与分析,将信息分析管理成果与电子商务手段相结合,为广大农企提供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应用服务。

因此,本技术体系对加强农产品生产高效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政府部门监管效率和国民生活质量以及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技术成果鉴定和获奖情况

本技术已于 2016 年 8 月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登记号 :粤科成登(1)字 [2016]0193)。

本技术相关获奖情况如下 :

①智慧农业农情综合信息采集关键技术产品示范与推广于 2015 年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②现代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组态与融合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于 2015 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③农业信息采集与智能监控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于 2013 年获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项目成果首先经过广州市农业机械总公司、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韶关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阳江市农村信息化管理中心,用户对系统反映良好,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随后,项目成果在广东省 30 多个典型基地和企业试验示范,累计推广使用各类产品设备(包括设备软件和硬件)273 套,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超过 110 次,对基层农业生产者及农技推广员进行技术培训 8000 多人次,辐射带动北京、新疆、河南、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市使用各类产品设备超过 150 套。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4000 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 1.8 亿元,共产生经济效益 2.2亿元,新增利税 5000 多万元,新设备和技术应用后节约种养殖成本 9000 多万元,全省每年可以增加至少 10% 的贸易出口额,使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在现有基础上平均降低 3 个百分点,每年减少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0 亿元,减少间接经济损失 60 亿元,农民人均年增收 2 万元左右。

技术要点 :

1. 信息采集装置和控制终端

①信息采集装置能实现土壤信息、水质信息、气候信息、图像信息、农作物 / 农产品品质信息、病虫害 / 污染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等七大类信息数据的综合在线采集,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和扩展检测指标。

②信息采集装置支持最大 32 路传感器供电与信号输入转换,具有无线通信组网功能。

③控制终端具有数据记录、分析、显示、查询、溯源、无线传输等功能。

④控制终端提供设备开关控制输出功能,可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以及生产需求,对多种环境 / 生态调控设备进行远程精准控制。

⑤当被监控点数据异常时,自动声、光报警,并通过短信、软件系统及时通知用户。

⑥信息采集和控制装置具有野外抗振、抗干扰性能,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适应农业生产环境的需要。

2. 云服务平台

①平台基于 J2EE 技术架构,采用开放式结构和标准化接口,为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并预置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参考模型。同时还实现了运行环境和上层应用的松散耦合,支持多种数据库和操作系统。

②平台根据农业信息化应用的特点,全面整合多领域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农业机械、种子、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兽药、饲料、农业应急管理、疫病溯源等,具有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等特点。

③平台对信息采集装置、控制终端、环境 / 生态调控设备等硬件进行远程控制,具有数据通信、信息入库、产品溯源、统计分析、空间分布展示等功能。

④平台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与电子商务手段相结合,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提供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应用服务。

适宜区域 :不限区域

注意事项 :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261 号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办公楼 A213

邮政编码 :510630

技术所有人姓名 :孟祥宝

联系电话 :13600460583

电子邮箱 :mengxb@e-jiankun.com

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概述 :

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贯彻落实朱小丹省长关于加强科技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农业科研项目库的重要指示,在省农业厅的组织下,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进行建设,平台致力于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公共的对接桥梁、权威的信息窗口、专业的中介服务,从而降低成果转化的门槛,提高转化效率。

平台融合了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多媒体展示等技术,深入探索互联网 + 农业科技的新模式,深化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和制定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水平评价与价值评估方法,开展了农业科研项目库顶层设计和农业科技大数据研究,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科研力量、科技资源的科学管理,科研成果技术水平与市场价值的公正评价,基于多终端的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与转化对接,科技创新热点与需求的深度挖掘,科研机构与涉农企业的在线互动交流等功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近三年应用面积和增产增效情况 :

在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下,平台于 2015 年和 2016 年分别开展了三期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在研项目、知识产权征集与梳理工作,截至 2017 年 4 月底,平台涉农企事业单位用户数达 612 个,科技人员用户共 1138 个,其中包含主管部门 45 家,科研机构 121 家,高等院校 9 所(二级院 / 系 106 个),涉农企业340 家,共入库农业科技成果、需求、项目、知识产权 3249 项,其中农业科技成果 1868 项、农业科技需求 679 项、在研农业科技项目 527 项,知识产权 175项。并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热点挖掘与可视化分析,为政府决策、科研工作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技术要点 :

1. 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网上征集、直观展示、供需对接,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成果库信息的规范化水平 ;2. 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和工作流程,初步实现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评价和市场价值评估,指导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梳理了全省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凝练了农业重大共性科技需求,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开发了平台移动端软件,以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为载体,为各类用户提供成果推广服务,拓展了科技成果传播渠道,消除了科技推广中的孤岛现象,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适宜区域 :全省

注意事项 :

单位信息 :

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金颖路 31 号

邮政编码 :510640

技术所有人姓名 :黄红星

联系电话 :13632363583

电子邮箱 :5886902@163.com

农民朋友们,

今天是不是也有所收获呢?

如果你在实践过程中有好的技术,

也欢迎评论留言分享哦~

供稿:科技教育处

编辑:付慧英

更多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关系到农业收成,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赶紧get!

【详解】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水稻(16个)

【详解】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蔬菜(18个)

【详解】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花生、甘薯、马铃薯、玉米、畜牧

【详解】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综合、水稻、果蔬、水果、甘蔗、花卉技术

宇宙寂静,没有风声;虽然如此,我仍想安慰你,欲把乌云密布的区域变成晴空万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