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男女

男女平等个屁

男女平等个屁

  起因是一档叫《向前一步》的节目,节目简介写的是“这是第一档人和公共领域沟通的节目”,通俗地说,就是将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公共秩序和上层制度方面的问题,摆到台面上厘清说明。

  节目里都是普通人真正遇到的问题,譬如什么俩小区用一条路、装电梯业主反悔、疫情期间封闭小区快递问题等等,说大不大,但都是“眼睛里的沙子”,有必要好好对话合理解决 。

  所以这档节目请上台的,一般除了当事人、诉求者、法律专家以外,还有额外请的社会学专家,本意是想构建一个平等合理又权威的对话平台。

  原本,北京市要修建一条地铁,这条地铁会穿过平谷(对就是那个平谷一点红的平谷)某几个村庄,自然需要拆迁。而现在的拆迁协议上,仍有几户没有签字,刘先生就是没有签字的一户。

  拆迁补偿条款规定,家中有两个儿子,如果一个儿子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另外一个儿子也能分到宅基地,女儿就没有。

  刘先生家里有一男一女,儿子25岁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女儿21岁,所以只有儿子有一套宅基地,而女儿没有;而自己同村的两儿家庭,按照补偿条款被分配了两套宅基地。

  刘先生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男孩行,一儿一女就不行?刘先生觉得女儿也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条款设置是重男轻女,剥夺了妇女的权利。

  刘先生说,法律明明规定妇女有和男子一样的、经济权利,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分配宅基地这件事情上,男性就是比女性特殊。

  底下人纷纷摇头,表示几十年了都没有给闺女批过,接着土地科的科长解释,女方是要结婚的,将来不会在这里生活,所以只批给男方不批给女方。分男不分女,历来就是这样规定的。

  这时候专家激动起来了,说你问你闺女要了,那你儿媳妇怎么没要呢?因为她和你儿子算一家了。而且土地对村里来说是稀有资源,不可能随便给别人,这项规则,是被大家认可的。

  台上嘉宾严厉指责,台下村民嗤嗤讥笑,刘先生还想解释什么,却被突然闯入画面的妻子拉走了,电视台记者极力挽留,要求他再听一听“专家们的说法,不想让刘先生蒙受损失”,但刘先生拒绝再听。

  讨论接着继续,问题此时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宪法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制订补偿协议的时候一子一女与两个儿子情况根本不一样,这算不算违反宪法?

  律师表示,宪法是母法,但是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参照公序良俗,沿袭这几千年的传统生活习俗,为了给大多数人一些公平,还是以男方为主,因为女方会外嫁;

  而著名社会学家石述思表示农村重体力劳动,男方干活多,女方干活少,北京地区女性的平均寿命也比男方高好几年,他严厉反问:“你说这公不公平?”

  他本人是不是只为了多要一套拆迁房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很多人在意的问题在于,这样的规定本质合法吗?又合理吗?

  刘辉律师表示,这种符合“公序良俗”的“批男不批女”的宅基地审批方法,本质上和《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是相违背的。

  也有博主质疑,为什么管理规定一直是依据“公序良俗”和“自古以来”而不考虑执行的特殊情况。如果女儿一生未婚,父母死后是不必须露宿街头;男性如果跟随女方家庭一起生活,那他手里的宅基地叫不叫浪费;如果男方的叫浪费,那女方为什么会有“嫁出去后土地就浪费”这一说?

  很多人不敢说,一旦社会事件拉出“传统”和“公序良俗”背书,那它一定是一个陈腐且没有得到改善的社会矛盾。

  宅基地分配“批男不批女”,首先的立场是“男婚女嫁”的传统观点。“婚”意味着加一个人进入家庭,“嫁”则表示在家庭里去除一个身份,这也是稀缺的“土地资源”以男性为准进行分配的来由。

  然而这样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女性在家分不到地,出嫁后也是局外人,在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里,永远处在边缘化的位置。

  如果男性不婚,那他的地不需要和别人分享;如果女性不婚,那永远没有拥有宅基地的资格;那不婚女性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宅基地呢?

  再次,如果说男性寿命比女性寿命短是一种不公平,那社会主义的正常逻辑下应该是给女性审批宅基地才对,谈何“大家都认可”、为什么说“没有绝对的公平”?

  根据《人民法院报》2019年11月报道,有80.2%的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权证上没有登记姓名,是所谓的公序良俗和传统做法,是硬生生为农村女性铸造的不公之铁笼。

  根据联合国家庭农业组织披露的一组数据来看,女性只拥有15%的农田,却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近50%。两个数字之间的不均等,就是父权制度的剥削。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耕者有其田,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妇女作为农民的一份子,是可以获得自己土地所有权的;

  而80年代制度变革后,以性别身份为主轴,以男娶女嫁为依据,以性别权益的剥夺为重心的乡村性别分层开始慢慢出现了。

  根据中央党校教授林慧英、在去年12月出版的书《乡村社会治理与性别分层加剧研究》里的说法,我们陷入了一种国家和社会的消极互动:

  耕地承包时,女性权益随着婚配得而复失;宅基地的使用中,住房分配受限;农村集体资源分配时,必须依附男性才有资格享有。剥夺女性村民资格的承包制、男婚女配的“公序良俗”,都是这一不平等现象的维护者。

  农村妇女,一直处于性别利益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双底层,而站在腐朽的框架里自圆其说循环论证的人,是谁给你的勇气叫“向前一步”?

  而最最好笑的是,在专家油腻的神态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北京卫视立即下架了这一期《向前一步》,本来可以引起讨论、值得发声改变的声音全都湮灭不见。

  回头看它的slogan不觉得讽刺吗?“第一档人和公共领域沟通的节目”,沟通了吗?达到效果了吗?效果不如意就假装无事发生迅速掩埋痕迹,只许赞扬不许反对,这是沟通还是?

  法治完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看得见弱势群体、愿意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男女平等的画经典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