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

承千年基因,全力创建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

“中医药助力惠州战疫”系列报道之二

  我市中草药种植企业工人在育苗。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惠州古已有之。1600多年前,葛洪在惠州罗浮山以青蒿治疗疟疾,以造福人群。今天,惠州仁医推出艾熏消杀、预防发热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治疗等特色“药方”,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取得明显疗效。

  惠州能如此快速应用中医药抗疫并取得成效,是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在泽被今人,也是初显效益的中医药产业在发挥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惠州中医药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惠州正以全力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为契机,并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惠州着力发展的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大力发展中药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业,促进中医医疗、医养产业、康养产业、中药研发和高等教育等“五位一体”项目集群落地,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健康养生基地。

  承袭文化基因

  惠州形成中医药种植制造研发诊疗完整体系

  惠州中医药“亮剑”抗击新冠肺炎,迅速运用并取得成效,这座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中医药“基因”?

  惠州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品牌荟萃,药用植物多达1656种。其中,罗浮山“洞天药市”自古是岭南著名的中药材集市。

  1600多年前,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采药炼丹、修道行医38年,写下了《肘后备急方》等一大批中医方剂著作。他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个药方,改写了现代中医药历史——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受到启发,成功提取青蒿素,研发抗疟新药,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是葛洪等无数名家名医积淀的医学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罗浮山有了独特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因和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博罗县便以“一县五药厂”冠称全国。悠久历史品牌沉淀造就了一批惠州本土特色中药品牌,如罗浮山国药、九惠制药、新峰药业、惠州中药厂等,这些品牌产品大多根据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研制生产而来,是具有本土特色和历史传承的产品,功能独特、疗效确切。

  以罗浮山百草油为例,一瓶3毫升的罗浮山百草油,经历了1600多年的传承,从最初的炼丹制药变成一种祛风解毒、消肿止痒的便民药,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如今,“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中药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仅如此,在东南亚市场,新峰药业和九惠制药的产品借助“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国门,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好评;香威中药饮片厂的饮片常年畅销台湾,信兴中药材饮片厂的饮片也一直享誉香港。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长期产业积累,惠州已形成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药研发、中医诊疗完整体系。目前,我市有中药制剂企业8家,2018年中药生产总值超20亿元。其中,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九惠制药等5家企业年产值过亿元,成为惠州中医药领军企业。

  布局种植基地

  在重点区域建设南药繁育种植基地

  中药材种植业是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中药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业,以中药材特色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去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鼓励山区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建设岭南中药材种植园。

  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6万多亩,主要品种有沉香、牛大力、巴戟、辣木、淮山、粉葛、艾草、灵芝、石斛等,主要分布在博罗、龙门、惠东、惠阳、惠城等地,其中博罗县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约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1.4%。

  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的“药王谷”里,牛大力、三丫苦、岗梅等道地南药长势喜人。规划7000多亩南药种植的“药王谷”,将是博罗大健康产业三大空间布局中“南药基地”的一部分,成为博罗当地中药企业原料供应地之一。

  在龙门县平陵光镇村,村民李莉以合作社形式,与村民一起种植200亩中草药铁皮石斛和金线莲,仅自产自销就供不应求。李莉及村民种植的石斛、金线莲,走的是有机种植路线,尽管石斛售价达到430元/斤,金线莲售价达到480元/斤,但仅在自己的神草山庄,以休闲生态旅游带动销售、餐饮的模式就供不应求。村民们也算了一笔账,种植100平方米的金线莲,一年可以收两季,增收5万元,而且只需要闲暇时间管理就行。

  这是我市近年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缩影。当前,我市提出要根据本地南药资源禀赋,考虑整合10个市属国有林场资源,并在东江沿岸、环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等重点区域的周边乡镇重点布局,建设南药繁育、种植基地。市林业局正在编制《惠州市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草药种植规划(2020-2029年)》和《惠州市桉树林改造结合中药材种植建设管理技术指引》,详细论证规划未来近10年的发展蓝图。

  具体到“重头戏”博罗南药产业园的建设,市农业农村局透露,惠州拟以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按照博罗县南药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建设博罗南药产业园,总体形成“一核、两区、一谷、多基地”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打造长宁镇罗浮山国药加工区、罗阳街道新峰药业加工区、象头山药王谷岭南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多个南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成打造惠州南药基地。

  布局产业基地

  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园区与基地规划建设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中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节身体机能,达到防治效果,有助于让更多人形成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这样的养生理念,也让中医药产业拥有广阔前景。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基础上,我市正紧抓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以中医药产业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目前,我市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园区与基地规划建设逐步展开,为惠州大健康产业全链条式发展提供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基地。

  罗浮山下四时春。博罗紧抓大健康产业发展“东风”,立足中医药产业基础,深挖罗浮优势资源,加快编制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大健康产业三大空间布局,将在博罗东部重点打造“南药基地”、西部规划建设医疗科技产业园区、以罗浮山为核心打造“健康服务区”,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博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博东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山水等资源,有连片开发的土地,适合南药种植,这里将打造成为‘南药基地’;博西靠近广州,我们计划打造先进医疗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大健康制造业基地,依托大湾区创新走廊承接孵化成果的转化,积极引进和培育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中药制品、保健食品、生物制药等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环罗浮山区域,我们将以罗浮山为核心,在周边乡镇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健康文化、健康体育、健康养生等健康服务产业。”

  目前,博罗已确定几大健康产业项目,在全力推动项目动工。这包括平安集团两大康养项目,在罗浮山打造葛洪中医院和建设ALila七星级酒店,两大项目总投资超过9亿元;华夏顺泽拟在罗浮山周边区域建造名家大院,计划与北京一大型医疗产业园合作。

  在龙门县唯一的工业园——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当地政府和企业已经“嗅出”先机,将高端医药作为工业园的主导产业,瞄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上市潜质企业,以及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行招商,培育大健康医药产业聚集发展、企业集群发展。目前,该园区已引进健康产业企业11家,主要生产心脑血管药片、特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养生酒等产品。为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园区还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在北面规划1496亩土地作为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用地。

  做强优势产业

  健全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培育新经济增长动能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中医药产业发挥的作用亮点纷呈,如提供中药汤剂赠饮服务近80万份,有效避免一线战疫人员发生感染。一包广东人眼中的“凉茶”,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药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包含着健康养生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仅能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也能为健康惠州建设作出贡献。

  在大健康产业中,中医药是惠州基础与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中医药产业每年均以近3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依托选址罗浮山的中医科学大会,数百亿元的中医药及健康养生项目相继落户惠州,提出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正当其时。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平台,我市将大力发展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以我市创建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和我省创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线,促进“健康+”旅游、体育、文化、农业、林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康养基地,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为香港、澳门、珠三角重点城市重点人群提供全方位、高品质康养服务,健全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惠州一方面主动“请进来”,通过因地制宜,发挥惠州中医药产业优势,以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为抓手,大胆探索试点,面向全国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对接引进港澳先进中医药科研技术和医疗人才,欢迎他们来惠州从事中医药研发、种植和生产。医药企业、海归博士、国医大师……一批批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另一方面,惠州积极“走出去”,通过外出考察,积极学习借鉴日韩等国的中医药及健康产业发展经验做法,把中医“治未病”“治难病”与现代先进诊断技术结合起来,推进医用重离子等先进诊断技术应用,引导社会资本建设高水平医养结合康复机构,推进罗浮山医养项目、葛洪中医院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常见疾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惠州将串联起中医诊疗、养生保健、医药研发、生产流通、药材种植等产业链条,实现中医药产业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特别是在医养结合、康养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优势,科学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通过人才、技术引导,打造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让古老的中医药爆发蓄能,迎来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