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

疫情下的高考中考生如何缓解焦虑?这些建议很中肯

  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学生及家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特别是复学时间的不确定,更容易增加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日前,为帮助我市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及家长缓解心理压力,由团市委、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共同策划组织了“心理健康,阳光备考”的主题活动,推出了心理健康辅导直播课堂。焦虑是人类的本能情绪,是指对自己或者亲人安危、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可以说人人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心身就会受到影响,难以理性思考,陷入消极化的思维,继而出现种种症状。

  心神不宁、内疚、自责都是焦虑症状

  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初三、高三学生做了一个心理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有同学因为过度关注疫情信息,总担心自己或家人受病毒感染,担心防护措施不够到位,出现心神不宁、紧张甚至不敢出门的情况;有的因为不习惯网络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不高,担心成绩受影响;也有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动力,注意力难以集中,既想学又想玩,还面临升学压力,容易出现内疚、自责等内心矛盾;还有的因为想到考试,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主任杨惠青指出,这都是同学们基于现实状态下的焦虑表现。

  此外,焦虑表现还有4种类型:第一是杞人忧天型,对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事胡思乱想,惶惶不可终日;二是躯体症状型,总是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头痛、心慌、心跳、喉咙或腹部不适;三是恐惧型,对人或事物产生恐惧,比如见到生人的时候突然紧张、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不出话来;或者是出现对进入商场、密集人群、乘坐交通工具等的广场恐惧;又或者出现怕高、怕动物、怕黑等特定恐惧;四是惊恐发作型,突然出现高度紧张,伴有强烈的心慌、呼吸困难、失控感、濒死感、大难临头感。

  七大方法助力缓解焦虑情绪

  那么,应该如何自我调节呢?杨惠青分享了七大调节方法。

  第一,调整认知方式。根据心理学的ABC理论和费斯丁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换言之,我们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去决定剩下的90%,就是说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比如上网课,这是我们现当下无法去改变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可以调整对这个方式的看法和态度,可以从网课可以实现回看、利于复习巩固知识等方面去看待,我们的感受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科学应对疫情。减少对疫情过度的关注,控制关注疫情的时间和频率,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放下手机,控制“刷”手机的时间。另外,可以通过主动适当关注正能量信息、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减轻对疫情的焦虑。

  第三,训练“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从逆境中反弹的能力,又叫抗逆力,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就好像是一个橡皮球被外力挤压变形,但它随后能很快恢复原状,人的心理也一样,在遇到变故或逆境后,具备良好心理弹性的人会迅速恢复,回到正轨。突如其来的疫情、居家学习、高考延后等,这些都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建立良好心理弹性的第一步是直面正视它;第二步是增加社交活动(比如可以找同学和老师,加强交流,倾诉感受,获得良好的情感支持);第三步是增加合适的运动量;最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训练自己的大脑,比如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来,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

  第四,创造学习仪式感。有不少学生依旧停留在“未开学”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差,可能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仪式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学习的仪式感,比如按照以往在校上课的习惯,穿好校服,准备好水杯、学习用具、书本及物品摆放跟以往在校摆放一样,并保持在校上课的作息规律等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保持美好期待。心理学上的“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对待事物保持美好的期待,能在自己身上创建出自信心,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使人更加坚强,而且往往能创造奇迹、取得神奇效果。比如,你期待考上某个学校,并保持能够考上这个学校美好的期待,大脑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会促使我们朝着目标迈进。

  第六,培养兴趣爱好。可以是学习厨艺,如学做糕点、做菜;将平常的生活琐事培养成爱好,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娱乐用品、搞搞清洁,看到屋内干净整洁,也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研究表明,身体动起来,大脑神经内分泌会产生改变,焦虑感就会明显降低。

  第七,学习放松技巧。可以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瑜伽等,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情绪和一些身体反应。

  家长也要调解好自己的心理

  杨惠青指出,家长要做好“配角”和“后勤”,调解好自己的心理。

  首先家长要做好自我情绪调节。家庭成员间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作为家长应该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更不要“迁怒”于孩子。

  其次,做好孩子学习的“配角”。作为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避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打扰、不唠叨等。

  第三,做好孩子学习的“后勤”。如做好饮食起居的基本保障;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不要出现卡顿、断网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时保持环境安静;配合做好学习的仪式感等。

  惠州日报记者黄婷 通讯员邱福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