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教育

试以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译文 文/张文翰

大宋之风流才子

近日有关于大宋之风流才子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大宋之风流才子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大宋之风流才子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大宋之风流才子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大宋之风流才子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草书圭臬 帖中神品

——试以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译文

文/张文翰(甘肃)

【摘要】:东晋王羲之草书法帖《十七帖》,是后人学习书法的范本,千百年被书法界尤为推崇。其临摹刻写版本的源流、分帖、次序、考证、释文等诸多问题历来歧义较多,说法不一。于此才有了此帖研究讨论的价值,就当代而言,书法逐渐兴起,各种字体同步发展,尤其草书成为一个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相互补充通融的艺术形式,在追求书法审美形式的基础上,往往忽视书写内容,在白话文通行时期,人们对于古文的内涵考究的确不如当年,自然导致“文”“白”之间的审美偏差,古文欣赏的水平逐渐降低,难以进入古人的文化生活中。借此机会,笔者试以东晋王羲之《十七帖》作了新的译文,未必准确,以便阅读参考,顺理读懂此帖大义。

【关键词】:王羲之 草书 《十七帖》 译文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七帖》是东晋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原墨迹早佚,其内容大致是东晋王羲之晚年所写,通过文字可以看出,大部分内容是写给周抚的,倘是细心体味,不见得内容都是二十八通书信,因其第一帖的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故以名之。但是《十七帖》不是一个单帖,由一组多篇王羲之尺牍在唐代开始汇集而成,每个单帖以取其中内容数字便于命名。凡28帖,134行,1164字(不含帖后“敕本”后的23字)。但在其第114行、115行、116行、117行分别出现了28个楷书字,正是《十七帖》中的《青李帖(来青帖)》所涉及内容。

正如当代俞丰先生《东晋·王羲之〈十七帖〉》一文中写道[:[1]

“《十七帖》的全文虽仅千余字,但关于此帖的流传、存佚、释文、分帖、次序、断句、考证等问题,历来分歧极多。若一一辨析,详加叙述,则非专著不能名之。如需详考,可参看张彦远《法书要录·右军书记》、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晋王羲之集》、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王弘撰《十七帖述》、包世臣《艺舟双楫·十七帖疏证》等著述,今人曹大民、曹之瞻所编的《王羲之十七帖解析》一书,汇集两种刻本,并有释文和注释,颇为利用。”

本文主要试以王羲之《十七帖》译文,在这个汉白话文时代,人们学习临摹书法多在碑帖字形上去下功夫,而在碑帖的内容上欠琢磨,中国书法载体往往是语言文字,究竟书法里装着什么内容,多以忽视。这样就导致书法在审美的基础上缺乏“文”“墨”之间的审视,只顾翰墨,不顾文笔。尤其对古诗文的理解方面颇为费劲,比如临摹《十七帖》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大意上就得认真思考。不然临摹了数年,《十七帖》中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涉及哪些人,哪些事等,没有弄清楚,只是一味临摹,在审美上追求一个“像”字,这样难以深入到文人生活当中去,或者很难走进古人的文化艺术世界里领略古人的一篇“文心”,然后从古人文化那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古人书法深处,平心静气地回味古人的“文”和“笔”。

诚然,当代刘正成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一书中所言:[2]

“千百年来,《十七帖》被奉为草书圭臬,帖中神品,是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审美原则所决定的……历来认为《十七帖》最近王羲之面目,是有道理的。这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书体、审美习惯的有机联系,也为它本身的艺术内涵、艺术价值所决定。”

鉴于此,笔者用白话文试着翻译王羲之《十七帖》,其实白话翻译和文言文之间本身存着一种“语言差异”,旨在顺通文义便于大家理解,要说未必准确,权且当一种“古今文差”的相互诠释吧!

原文(释文)的版本参照文物出版社《宋拓十七帖》(2018年12月版),[3]而断句笔者依前后文语言逻辑关系所断,笔者将对应具体的译文如下:

1.《郗司马帖》:

【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刚写过信,由郗司马捎去,但他尚未出发,连日来得到阁下的来信,极为快慰。前一份信里已详谈了,在此仅写数字回复。

2.《逸民帖》:

【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此前去了东部,风光还好,我有隐逸的念头已很久了,你为何还这么说,简直如梦话?不能面谈,甚表遗憾,书信何为表达详细呢?

3.《龙保帖》:

【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平安吧,以表谢意。稍迟一点拜见您舅父大人,可好?因相隔较远。

4.《丝布衣帖》:

【原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今寄送制做单衣的丝布衣料两丈,聊表心意!

5.《积雪凝塞帖》:

【原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细算与阁下别了二十六年,虽然至今常有书信相问,难以寄托久别之情。细读前后两封来信,且添加一些感慨。近来积雪冷寒,曾五十年来未见,想一切都来照旧,希望在来年夏秋之季能再收到你的佳音,近来思念悠悠,何况语言能表达呢?

6.《服食帖》:

【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服食丹药已是很久很久了,身体仍是欠佳。要说比年初似乎稍有好转。请阁下多多保重为好,临帖之际,心中惆怅不尽。

7.《知足下帖(足下至吴帖)》:

【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译文】:得知你要去吴地,此去遥隔,不能与尔同居,愚弟何当西行?迟复问候为歉意。

8.《瞻近帖》:

【原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照来近日无缘相见,深怀苦衷。请问阁下阖家老小一切平安吧?听说你将来要在这里生存,我满心欢喜,想来定当如愿,恐怕还得苦等一段日子,我推想你不会安居京城,再说此地偏僻,天气适宜,因你的到来令人欣慰,特此回音,详细答复问候。

9.《天鼠膏帖》:

【原文】:天鼠膏治耳龙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译文】:天鼠膏治耳聋,真的能见效吗?若是实有良效,(对我而言)那可真是重要的药啊!

10.《朱处仁帖》:

【原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译文】:朱处仁今居何方?往年曾收到他的佳音,我已写好回信,(送信员)却未送走,今日借给你写信的时机给他捎封信,务请寄达。

11.《十七帖》:

【原文】:足下今年政七年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懃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译文】:阁下今年正好是七岁吗?得知你身体和气力一直很好,此是一件大好事啊!愿你多加珍重颐养。我是将近花甲之年了,照人的常理来说,能够像这样已是甚幸!唯恐来日不多,于是欲要来一次岷山游览,不是常人所言。愿阁下多加照顾,以待相见之日,不要以为我在说大话,要是果真随缘,那也算是人生中的一段奇事了。

12.《邛竹杖帖》:

【原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译文】:去年夏日,你寄来的邛竹枝都收到了,此处的士大夫大多有尊老之风,于是把这些竹杖都分发到(他们)手里,实在是令人感恩你来自远方的那份恩惠。

13.《游目帖(山川帖、蜀都帖)》:

【原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译文】:细读阁下的再次来信,详叙那边的山川风物的奇美,扬雄的《蜀都赋》、左思的《三都赋》,的确还不完备。读了那些奇特的陈述,让人前往一游的想法更加充足。如果可以达成,恳请你接我,我这里还无合适人手,届时再告诉你。期待这一日早点到来,不然真是度日如年。想来阁下坚守在那里,该不会调动的。重要的是趁着你还在位时前往,登上岷山、峨眉山而游回,实在是一件人生不朽的大事啊!唯有言及这些,我心已飞向那里去了!

14.《盐井帖》:

【原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译文】:(不知)你那里都有盐井、火井吗?阁下亲眼目睹过吗?为了想增广见识,特此打听,劳驾仔细告知(见信回音)。

15.《远宦帖(省别帖)》:

【原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远。

【译文】:又一封来信收读,多谢阁下在信中问及我阖家老小,我把你的问候给家人传达了,大家都非常挂念你。陶侃的几个儿子都已在外做官,你惦记他们,是否给他们一一去信了?我的老伴近来重病在身,时常担心她危在旦夕,其余家属都安然无恙,感谢你的一片深情!

16.《旦夕帖(都邑帖)》:

【原文】: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乙乙[4]。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译文】:都城里早晚一片宁静和谐,期盼你任满而归,(我)心怀牵挂。时任州将的桓公极其欣慰,他颇器重你,于是将好几次委加重任。谢奕(字无亦)在外当官,屡次书信往来,却无其他特殊情况。谢尚(字仁祖)不在人世了,说起令人顿时心酸,像这不知咋说呢?

17.《严君平帖》:

【原文】:严君平、司马相如、杨(扬)子云,皆有后不?

【译文】:严遵(君平)、司马相如、扬雄,都有后人在吧?

18.《胡毋帖》:

【原文】胡毋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以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译文】胡毋氏的堂妹一切都好,她原来住在永兴县,距我这里约有七十里路吧。我上任期间,好多事儿办得极其差劲,顺便匆匆作答,来信说有向胡毋氏的问候,而信(暂时)我还未见到呢。

19.《儿女帖(七儿一女帖)》:

【原文】: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惟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译文】:我有七个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一个女儿(王孟姜),都是一娘生,婚嫁基本已完成,唯有一个最小的还没有结婚吧,等到办完这桩婚事儿,我便能去你那里了。而今我膝下有内外孙十六个,眼看十分欣慰了。因阁下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如实告知。

20.《谯周帖》:

【原文】:云谯周有孙¨(笔者按:当代俞丰释为“秀”字),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译文】:听说谯有一孙子叫谯¨(秀),志行高洁不出为官,如今不知在何地,这人是否名副其实呢?让人大惑不解,请阁下如实详叙。

21.《讲堂帖(汉时帖)》:

【原文】: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须具告。

【译文】:听说那里有汉代的讲堂,不知是汉代哪一个皇帝所建?由此可知,画自三皇五帝以来就有了,讲堂中陈设的壁画精妙绝伦,实在是可以观赏的。哪里擅长的画工吗?我本想复制一些摹本,不知能不能得到?静待你的佳音。

22.《诸从帖》:

【原文】: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一一。

【译文】:诸位堂兄弟和你所问侯的人,大概都很好。只有王耆之身在远处,偶有音信,让人惦挂。王胡之病重,果然未西行,公私事都很遗憾。阁下所言都是时下大势,我不持不同观点(看法),诸位的问候细阁下以不同信件寄去,这里不再一一转告了。

23.《成都帖》:

【原文】: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译文】:以往在都城遇到诸葛显,曾仔细问及蜀中之事。当一说起成都的城池、门屋、楼观等,都是秦朝司马错所建造,追忆起来,不禁令人感慨!要是你不信,全部告知你,想广开不同的见闻。

24.《旃罽(zhanji)帖》:

【原文】: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得,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译文】:收到阁下寄来的旃罽、胡桃、还有两种药,多谢你的至深之情。戎盐是至关重要的,是服用食物的必须品,得知你得到此物,以便供服食之需。郗愔(字方回)近来不许我服食丹药之行为,这里有一成语:“知我者希(稀)”。今无缘与你相见,写此还当见笑了。

25.《药草帖》:

【原文】:彼此须此药草,可示,当致。

【译文】:你那儿若需要这里出产的药材,可以来信说明,便于寄去。

26.《青李来禽帖(青李帖、四果帖)》[5]:

【原文】: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惟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译文】: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果实,种子以布袋装为好,用木盒封装恐不能生芽。阁下来信说这些果树品种优良,可以寄上种子,便于种植。此处种那里出产胡桃都能成活的。我非常喜欢种植果树,如今在田间,整日只干这样的农活儿,于是在远方恳请你寄来,要说你能寄发的这些种子,对我而言是一种恩惠啊!(笔者按:在译文的时,把《青李帖》和《胡桃帖》,二帖合一。)

27.《清晏帖(清晏岁丰帖)》:

【原文】: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乏[6],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译文】:听说你那里清静平和,而且年成丰收,并且所出的物产丰富,没有一样不缺乏。因而此地是名胜宝地,而且山川风景独好,为何可以不用来畅游呢?

28.《虞安吉帖》:

【原文】: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是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译文】:虞安吉这人,我曾与其共事,时常还挂念他。今为他做了殿中将军,曾经相遇,他说与阁下是“中表”关系,若不觉他年迈,非常想做你的幕下。我看他的天资,可以管理一个小郡。阁下可以考虑接纳他吧?因他有此念头?因而专门写信远寄。王赐御令,将此卷直接交付弘文馆解无畏负责刻制以备馆藏之本,由大臣褚遂良校审无误。僧权(人名)。

敕: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僧权。

【译文】:王赐御令,将此卷直接交付弘文馆解无畏负责刻制以备馆藏之本,由大臣褚遂良校审无误。僧权(人名)。

参考注释:

[1]俞丰编著,《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22页。[4]参照本书《晋·王羲之十七帖》注解50:“‘乙乙(ya ya四声)’,通‘轧轧’,观念、担忧貌。参见(晋代陆机)《文赋》‘心乙乙其若抽’,按,‘乙乙’两字,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识为一字,作‘具’。明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卷六注云:‘刘释阙,施作乙乙。似当从施说。”而在本文所参照的《宋拓十七帖》,草书释文以朱文“具”字对应,明显存疑。笔者同意俞丰先生的“‘乙乙’说”。不同意其他一些版本的“‘具’字说”。[5]参照本书《晋·王羲之十七帖》注解87:按,词句释文多歧:《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释文》卷四《释文定异》曰:“‘有无无乡’,亦从顾释,但义不可解。或作‘由丰一乡’,或‘有无无以’,或‘有无一乏’,草法俱不甚合,存疑。”明安世凤《墨林快事》:“ 此帖致佳,乃释之者最可笑。或作‘有异产’,已可捧腹。至云‘所使有丰一乡’,是何言语?况并‘出’亦改为‘使’,愈可不解。细绎之,乃‘所出有无一乏’ 也,始涣然明了。盖所出者,地产之也,所有者非地产而聚于此者,皆无一乏也。文义、章法无一牵强。右军诸帖如此等处多有之,不尽能辨。” 此取安世凤之说。

[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辞典》,2006年6月版,第164页。

[3]《宋拓十七帖》,文物出版社,2018年12月版,第2至36页。[5]笔者按:在译文的时,把《青李帖》和《胡桃帖》合一。如《宋拓十七帖》是两个帖,俞丰先生在其《东晋·王羲之十七帖》将其译注成一个帖,此以俞丰“二合一”为主。

张文翰,字飞染,号游堂。甘肃会宁人。报社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师从于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何学森、张同印教授。

多年来潜心于书法、对联、绘画、文学、诗词、篆刻、甲骨文、中国古典文化、戏曲评论等领域。

文艺作品发表于《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华诗词》《人民艺术》《飞天》《诗选刊》《当代人》《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赏评》《大众文艺》《甘肃日报》《白银日报》等。

发表学术论文有《羲、献书法比较研究》《论殷墟甲骨文化中的“信仰与占卜”》《“天下三大行书”的人文比较观》《石鼓称谓、刻制年代及其书法美学简论》《篆刻:立道平心演绎中》《读<兰亭> 说“癸丑”》《论殷墟甲骨文化》《说文解字“起一终亥”说》《篆刻漫谈》《宋四家书法研究》《甲骨文书法研究》《中国对联艺术初探》《国学与书画的关联》《黄宾虹笔墨文化》等十多篇。

2017年元旦,“俯首写心——张文翰书法展”在甘肃卫视新闻联播播出。自2019年9月起,“立象尽意——张文翰书画巡展”在华亭、会宁等地展出。

版有诗文集《环草幽岩》,诗集《山来影》《游堂漫话》等。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剧评、文艺评论、杂文、散文、小说等40多万字。

其书画作品被国内有关部门和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单位和个人收藏,另外有一些书法作品被韩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的一些爱好收藏者收藏。

作品入展情况:

书法入选2008年甘肃省第五届书法篆刻中青展。

书法入选2008年甘肃省第三届书法新人新作展。

2020年,《“颜公三稿”比较研究》一文入选甘肃省第六届“张芝奖”书法理论奖。

欢迎您加入“中国书法”平台,也欢迎您加入“青年文摘”微信公众号和“读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希望可以通过您的帮助加快平台的影响力,我们会努力的做好平台的服务工作,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大宋之风流才子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