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新闻

现场祭扫按下“暂停键”缅怀先人“云端”寄哀思

自我市颁布暂停清明现场祭扫通告后,不少市民纷纷加入“网祭”行列,由中山日报APP推出的“清明思亲”征文活动,有超过600名市民向本报发来了纪念文章,大家纷纷通过文章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把清明时节的纷纷雨丝化作字里行间的绵绵思念。此外,包括一众海外乡亲在内的市民网友留意到中山日报公众号和APP推出的H5云祭拜栏目,纷纷点击表达思念,该栏目的影响力目前已超过50万人次。

来自阜沙的吴旅令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粤北来到中山已经超过30年了。他以《祖母的白米饭》发表在中山日报APP上,表达对祖母的思念。吴旅令告诉记者,在家乡的清明祭祖一般采取宗族的形式进行。宗族兄弟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准备好祭品和聚餐的食材后,大家分工合作,男的负责祭扫,女的负责洗菜做饭。祭扫的过程是先到祠堂拜祭先祖,然后一行人走几个山头,时间大概要大半天。祭扫完毕,一大家人在一起聚餐谈天说地,既是慎终追远,也是一次难得的家族聚会。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生命健康更重要,大家都很理解。”怀着对祖母的思念,吴旅令写下了《祖母的白米饭》一文,发表在本报APP的“清明思亲”征文栏目中,感动了许多读者。“祖母一辈子劳碌清苦,没享几天福就离开了我们,让我留下深深的遗憾。我觉得,生命是一条长河,我们除了关注生命的起源和归宿,更要重视生命的历程和体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是我希望引起读者共鸣的。”吴旅令认为,怀念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有其意义,“采用云祭扫、写文章方式纪念,可以避免感染的隐患,如果能够通过只言片语,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那就更有意义了。”

市民谢文雄写下了《不让祖父“漂泊”海外》一文表达对祖辈的怀念,他动情地说,云祭祀不仅是减除繁文缛节,革除陋习、更文明、更环保,更能解决“路远山遥”、力有不逮的问题,满足无边思绪的铭刻;市民曾林锋则以《清明那天,发条微信给老郭》,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道尽了与老郭相处的点点滴滴,最后以“清明那天,我要发条微信给老郭。”作为结尾和标题,说话的语调就像老郭没有离开自己一样,让人泪目。本报文棚编辑徐向东点评说,生死向来是最疼痛主题,本次“清明思亲”征文活动收到了不少催人泪下的好作品。市民通过自己的文字说友情、说亲情、说爱情,最终还是落点在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予读者以无尽的启发。

“尽管在美国生活多年,我几乎每年都会回到家乡祭拜先祖,但根据家乡政府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今年的祭扫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也因此取消了回乡的计划。”祖籍中山沙溪的乡亲郑向阳说道。1980年随父母移居美国,郑向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却始终如一,尽管暂时不能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在亲人的帮助下,他留意到家乡媒体的云祭扫栏目,将心情和哀思传递回家乡。据悉,郑向阳在亲友的帮助下关注本报公众号和APP,清明节当天,就点进H5“云祭拜”栏目参与网络祭扫。据悉,该栏目上线不久,点击量已经超过50万人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