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孙中山遗体(孙中山遗体为什么一度有被焚毁的危险)

孙中山遗体(孙中山遗体为什么一度有被焚毁的危险)

 

在战乱年代,世道艰险,民不聊生,就算生前德高望重,死后也免不了要受到炮火的侵袭,更不用说是普通百姓了。

例如,我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因病离世后,其遗体先是暂时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中,直到南京中山陵完工之后才移陵至中山陵安葬,不管是在北京时,还是在南京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都曾受到过炮火乃至险遭损毁的危机,幸而最后由于孙中山先生威望崇高,其遗体才得以保全。

因病离世,遗体暂放于北京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次举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终结了两千年以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被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不过,虽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还成功推翻了帝制,但他知道,革命仍然没有成功,因为他在革命斗争中已经开始意识到,要争取中国的富强和独立,就要推翻帝国主义,于是,孙中山先生在晚年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4年,孙中山先生绕道日本、天津,扶病到达北京,计划与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共商国是,提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难题。

可谁都没能想到的是,孙中山先生在抵达北京后,身体健康情况急转直下,北京协和医院在剖腹探查之下发现,孙中山先生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很难治愈。后来,孙中山先生还曾尝试过中医疗法,但是最终都回天乏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癌症在北京逝世,在他的遗嘱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希望仁人志士能够继续高举革命大旗,创造一个全新的中国。

根据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望,众人决定将孙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并将他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以供后人瞻仰怀念。

可孙中山先生突然离世,陵墓位置尚未选定,更别说动工了,即使将其遗体运回南京,也需要找地方停放,因此,大家决定先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放在北京香山的碧云寺之中。

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之后,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放入了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之中,随后,国民政府令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卫队常驻碧云寺内守护孙先生灵柩。

卫队的队长是孙中山先生之前的侍卫长谭惠全。谭惠全曾在陈炯明叛变时拼死保护孙中山夫妇,也一直对孙先生忠心耿耿。而说是卫队,但其实负责守护孙先生灵柩的加起来不过只有6个人,勉强凑够了一个小队。

不过,他们对孙中山都是忠心耿耿,守灵时也非常尽忠职守,为了保护孙中山遗体,他们可谓是尽心竭力。

张宗昌借口风水欲焚毁孙中山遗体

孙中山先生遗体所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是来自于张宗昌。在停灵的前两年,虽然整个中国都陷于战火之中,但碧云寺内孙中山的遗体好歹也没有受到侵扰。

到了1926年,国民革命军10万人出师北伐之后,全国局势更是一片大乱,孙中山的遗体也遭遇到了危险,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张宗昌。

那一年,奉系军阀李景林和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攻入北京,张宗昌的部队大多驻扎在北京西郊,而张宗昌本人和其部队一向以军纪败坏作恶多端而出名。

在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中,就专门记录了咒骂张宗昌的民间歌谣,由于其作恶多端,山东人恨到要煮了张宗昌。当时的报纸直接称张宗昌是狗肉将军,还说他有三不知,不知道钱有多少、不知道姨太太有多少,也不知道手下士兵有多少。

这样人的带出来的兵,当然也不会是什么好兵,他们驻扎到哪里就在哪里横行无忌。

据称,有一天,张宗昌手下的一伙士兵到碧云寺闲逛,看到了灵堂前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就漫不经心地询问守灵的卫士,这画像上画的是什么人?

守灵卫士不想与之起冲突,于是就回答称这是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孙中山先生。此话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先生就任大总统是大家都承认的事。

不过,那名士兵却大为不满,他一瞪眼睛,张口就骂,还口出狂言称孙中山先生不是总统,骂着骂着又要拔枪朝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开枪。

卫士们看对方人多势众,怕事情闹大,毁坏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于是赶紧好言相劝,这才阻止了张宗昌手下的胡作非为,让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然度过了这场风波。

可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一开始张宗昌的部队取得了胜利,但到了1927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取得了胜利,张宗昌则节节败退。

张宗昌打了败仗之后,心情烦躁,但他又没什么其他人可以责怪,让他更加郁闷,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孙中山的灵柩暂时停放在碧云寺,于是他立刻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失败的理由,他觉得,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占据了碧云寺这个风水宝地,而且其阴魂不散,才导致自己节节败退。

张宗昌越想越有道理,他觉得一定要想法毁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才能让自己重新取胜。换做是别人,碍于孙中山先生的威望,怎么都不会打这个主意,但张宗昌土匪出身,根本不管这么多,他决定的事情,就是非要干不可。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他必须得想办法让自己的顶头上司张作霖也同意自己的意见,事情才能办成。

张学良奋力阻止,密电南京接孙先生遗体

张宗昌知道,张作霖同样也是一个极为迷信的人,于是张宗昌就假称自己找了一个算命的算过,算命的说碧云寺是风水宝地,而孙中山的灵柩占据其中,相当于占据了主位,这样他们肯定打不赢,所以必须得捣毁孙中山的灵柩。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张作霖一听,顿时觉得十分有理,此时他正被前线战局搞得焦头烂额,一怒之下也管不了这么多,就同意张宗昌将孙中山的灵柩挪走。

而就在这个时候,守灵的卫士们也接到了这个消息。当时,熊希龄给守灵卫士打电话,问他们有多少兵,守灵卫士表示他们只有6个人,没有兵。

熊希龄接着表示,张宗昌扬言要派卫队烧毁孙先生遗体,叮嘱守灵卫士要设法保存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谭惠全等人听闻此事后,大为吃惊,他们立即开始想办法保存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一开始,他们想借重新对孙中山先生遗体进行防腐处理的理由,将孙先生遗体移入北京协和医院,毕竟协和医院当时还属于美国的财产,应当可以保全孙先生的遗体。

可没想到的是,院方害怕张作霖的报复又觉得此事事关重大,不敢接纳孙先生的遗体,卫士们只得另想办法。

此时,碧云寺中的一个师傅表示,西山中有一个很隐蔽的洞穴,叫做水泉山洞,常年低温,应该适合保存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于是,谭惠全赶紧带人前去那个洞穴查看,果然隐蔽、阴凉,十分符合保存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条件。

于是,卫士们从协和医院配来了专门的药水,并于1927年11月25日深夜,秘密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药棉裹好,移入美式棺材内,并秘密地将棺材转入水泉山洞中安放,并派人日夜守卫。

另外一边,守灵卫士还求助于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张学良曾说,孙中山先生对其亲切教诲,期望很高,他一定遵从先生教导,而且,张学良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关系也不错,因此,只要接到求助,张学良一定会设法帮忙。

果然,在得知张宗昌要毁坏孙中山先生遗体之后,张学良先是打电话大骂了一通张宗昌,要求他不要轻举妄动,还说,如果他敢动孙先生的灵柩,就要他的命,暂时稳住了张宗昌。

但张学良知道,张作霖确实下令要求挪走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这个命令基本上不可能收回,那么,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再放在碧云寺就不安全了。

因此,张学良还曾密电南京国民政府方面,让他们尽快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接回南京,并且他还表示自己可以亲自将遗体护送到天津,如果有别的需要,他也可以尽量帮助。

可问题在于,南京方面一边忙着北伐、一边忙着内斗,根本没人有空管孙先生遗体的事,只是要求守灵卫士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护孙先生遗体的周全。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守灵卫士将孙中山先生遗体藏入水泉山洞中的一幕。虽然这个方法保全了孙先生的遗体,但也有许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次搬动,才导致了后来孙先生遗体发黑,无法放置于水晶棺中供人瞻仰,只能安葬于地下。

威望崇高,无人敢妄动遗体

但不管怎么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终于是躲过一劫:半年之后,奉系军阀彻底败退,张作霖也在撤回沈阳的途中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再也没有人提及捣毁孙中山先生遗体的事。

1929年,中山陵终于建成,南京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也正式从北京移至南京中山陵安葬,守灵卫士们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过,战争并没有结束,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乃至衣冠冢也没有那么安全。在移灵之后,碧云寺建立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只埋葬了孙中山先生的衣物等随身物品,但就是这个衣冠冢,也差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破坏。

守灵卫士谭惠全并没有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回到南京,而是在北京继续守卫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而就他看守期间,当时华北地区日军最高长官岗村宁次曾来到碧云寺,想毁坏衣冠冢。

谭惠全面对日本士兵的刺刀半步不退、据理力争,后来,岗村宁次大概也是被谭惠全说服了,并没有对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多作纠缠。

另一边,在南京的中山陵也面临着危险。日本军官松井石根曾给民国政府发出一封最后通牒,声称南京是中山陵所在,如果中国军队不投降,那么日军的炮火就会将中山陵化为灰烬。

中国军队没有投降,而日军在进攻南京时,也确实将中山陵作为了其中一个突破口,陵园内的奉安纪念馆等多处建筑都遭到了炮火的损毁。幸好,陵寝主体并没有被毁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也安然无恙。

不过,在占领南京后,日军并没有对中山陵进行进一步的毁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人对于孙中山是熟悉的,他们对于孙中山也是有敬佩的,慑于其威望,日军最终也没敢破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孙先生的遗体也终于得以完好保存。

人生就像很多双高跟鞋,你决定穿哪一双上街,你觉得哪一双最漂亮,哪一双最合脚,这些只有你自己穿过才能真正知道。

据说,国民政府在撤退至重庆时,也曾考虑过要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移走,但最终因为担心频繁搬运会导致遗体损毁而作罢,可见,孙中山先生威望之高,其遗体也无人敢妄动。当然,孙先生之功绩,确实也配得上这一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民政府早已不再给谭惠全发放恩饷,但他仍坚持义务为孙中山先生守护着衣冠冢,生活十分困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还曾特意去看望谭惠全,并告诉他,给他在香山园林局安排了工作,仍是为孙中山先生首领。

而且,政府还将原本孙中山先生每月发给谭惠全的60块大洋恩饷给恢复了——只不过发放的是60元人民币,这一下,谭惠全立即成为了园林局职工中收入最高的人,全家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对于新中国仍是十分重要的,新中国仍旧敬重孙中山先生。

缘不会随意而来,因为相吸;份不会永远无期,故要呵护。一再的冷漠,伤的是一颗心;一再的漠视,错的是一段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