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红色地标 中山公园

红色地标 中山公园

  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按照《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要求,在故宫西边兴建了社稷坛,定期祭祀谷神、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1911年清朝灭亡,北洋政府建立,社稷坛划归国家所有,1914年时任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根据世界发展潮流,将社稷坛改造成中央公园,向市民开放。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盟国德国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按照协约国约定,将1903年将东单北大街上为德国外交官克林德建立的石牌坊迁移到中央公园内,并将这象征着中国丧权辱国的牌坊改为“协约公理战胜坊”,纪念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为纪念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大会,将牌坊更名为“保卫和平”坊。

  1919年先驱李大钊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张闻天、赵世炎等中国党早期都是这个团体的成员,他们经常来这里召开会议,组织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0年周恩来领导的天津觉悟社等团体来北京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北京会员在陶然亭举行茶话会,商讨中国的方向,后来又在来今雨轩再次召开茶话会,李大钊提出了学会“对内对外似均有标明本会主义之必要”,即指出该学会要有一种主义作为指导。

  1921年6月,少年中国学会十多名成员在来今雨轩召开会议,工人运动的骨干邓中夏主持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学会有采用一种主义的必要,而且不可不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进步再次得以大力推广。来今雨轩与中国党早期的成立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在园内拜殿停放灵柩,举行公祭,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了纪念伟大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特将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将拜殿改为中山纪念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堂先后召开过多次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60周年,北京市政协提议在中山公园树立孙中山铜像,而后获得批准于1986年11月12日落成。铜像为孙中山立像,气势雄伟、神态非凡,展现领袖的风范,正面有手书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的鎏金题字。

  中山公园作为北京第一座公立公园,她见证了文人墨客的嬉笑游玩,见证了先驱的澎湃,见证了伟人的生离死别,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欣赏美景,也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