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电话)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电话)

 

人活一辈子,只此一遭,别无机会。扮美些,强大些,才不辜负这一场。

今年10月,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锻造出肿瘤早诊的火眼金睛——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经临床实践数据验证,系统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0%以上,将极大提高早诊早治水平。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肿瘤学顶尖期刊《柳叶刀·肿瘤》上。

在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部署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在南方+健康广东频道上线之际,徐瑞华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全力打造三院区发展新格局,其中黄埔院区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试运营,天河院区预计5年内建成。三院区格局形成后,该中心将有望成为世界上临床研究体量最大的癌症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外景。

将重点发力消化系统肿瘤、肺癌、泌尿系统肿瘤

南方日报、南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哪些特色学科?未来将重点发展哪些学科?

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潜心耕耘、创新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特色性优势学科,例如,对鼻咽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瘤等病种的诊治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我们最重要、最顶尖的诊疗单元,未来将继续做大做强。牵头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我们将利用这些优势学科群推广规范化的综合诊疗理念,提升区域内甚至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诊治水平。

在诊疗方法方面,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精准放射治疗、内科靶向治疗以及新型疗法如手术机器人微创外科治疗等,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我们放疗的技术水平以及精细化程度更是在国内屈指可数。在新药研发方面,中大肿瘤中心正大力推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研发,并取得良好的进展。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组织开展多项抗肿瘤药物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大幅延长部分癌症晚期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未来,在继续发扬传统优势学科与技术的基础上,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将重点推动以下学科群的发展: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胸部肿瘤,特别是在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期待能够在各专科良好发展基础上,争取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我们还将重点关注肿瘤的预防与早诊早治,进一步推动肿瘤预防的战线前移。肿瘤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应对肿瘤是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建设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预防与早诊早治十分关键。借助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成果,提升区域内甚至全国的肿瘤防控水平,是中大肿瘤防治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研发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等,我们将积极推动这些技术尽快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地,惠及更多的百姓,让一流的诊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6年以来,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在消化道肿瘤、胸部肿瘤、泌尿肿瘤等多个专科开展机器人微创手术,年手术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大幅减少了手术创伤,造福广大病友。

追求三最一流,建设世界顶尖癌症中心

南方日报、南方+:中大肿瘤防治中心设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徐瑞华:我们的目标是三最一流,三最是指国内专科布局最全、诊疗规模最大、综合诊疗水平最高,一流则指达到国际一流的诊疗水平。这是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十三五战略目标,也是每个中肿人共同追求的目标。从目前来看,三最已经基本实现,我们希望在中大建校100周年之际(即2024年)实现一流的目标。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未来,在三最一流的基础上,我们将力争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癌症中心,这是我们新的战略目标。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时代机遇,我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因素。

这些目标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支撑。从全球最权威的反映机构科研实力的自然指数排名来看,在世界上所有以癌症中心命名的医疗机构中,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排在全球第七位。在国内,我们排名第三,仅次于两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国内专科医院则名列第一。

2018 Nature Index(自然指数)全球肿瘤专科医院排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位列全球肿瘤专科医院第七,中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

打造三院区格局,黄埔院区明年上半年试运营

南方日报、南方+: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正在全力推动黄埔、天河院区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徐瑞华:建成新的院区能够为区域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更能为我们开展肿瘤防控、科研、提升医疗水平发挥重大作用。目前,黄埔院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将于2020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

今年4月签约的天河院区目前总体进展顺利,我们力争在5年内建成。届时,三院区的格局初步形成,世界顶尖癌症中心也将初具雏形。未来,三个院区的发展将根据不同的学科群建设各有侧重。

青春是幻想,青春是任性,青春是红色,让我再为不多青春绚烂这一季青春年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立足粤港湾大湾区,开创三院区新格局,助推国家肿瘤防控战略的实现。

南方日报、南方+:中大肿瘤医院去年的诊疗量突破了100万。三院区格局形成后,患者就医将有哪些变化?

徐瑞华:三院区全部建成后,对患者而言,首先是就医体验将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院区空间更大,不会那么拥挤;诊疗设备更多,不再需要排长队。同时,医生在单位时间内诊疗的病人数量减少,诊疗服务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以三院区格局为基础,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从原来的以治病为主体过渡到以健康管理为重点,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学服务。在诊疗之外,我们将更加关注患者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更注重培养患者终身健康的理念。这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南方日报、南方+:三院区格局的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在世界上将处于怎样的地位?

徐瑞华:我们预计,三院区格局建成后,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在服务规模和体量上将有显著的提升,肿瘤临床研究体量更是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

事实上,我们一直将自身的发展置于全球的坐标系中,与世界顶尖机构对标,发展的目光紧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在三院区建成时,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的服务体量将更大,临床研究、创新疗法研究的数量也将接近甚至超越安德森中心。我们预计,届时参与临床实验创新疗法的患者数量达到1.5万人次,规模世界最大。

但归根结底,三院区格局追求的不是规模和体量,而是医学创新的规模、水平有质的飞跃。在黄埔院区和天河院区,我们都将布局创新药物研发的病房,专攻开天辟地式的新疗法,全力解决疑难复杂肿瘤的治疗难题。

我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广州建设一个世界肿瘤学的摇篮、国际肿瘤人才培养的摇篮,建设国家原始创新药物和器械、创新疗法研发的重要基地,成为世界引领性的肿瘤学基地。

南方日报、南方+:届时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成倍扩大。

徐瑞华:没错。目前我们储备了大约3000名各类人才,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育与引进体系。2019年,我们招聘了500名新员工,都是各地最优秀的医学毕业生。但是对三院区格局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目前,为新院区储备人才的工作已经开始。我认为,满足三院区发展需求,我们至少需要6000—8000名医学人才,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迈向世界顶尖癌症中心。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培育,并定期以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征求对人才服务的意见与建议。

【记者】卞德龙 李秀婷

【通讯员】余广彪 黄金娟

【摄影/摄像】徐昊

【视频】万稳龙

【海报】谭唯

【作者】 卞德龙;张梓望;李秀婷;徐昊;万稳龙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经历,一场历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坎坷,都无须忧伤和沮丧,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快乐的生活。

【来源】 医线观察南方号

不要轻易说出承诺,也不要轻易相信诺言,因为那永远只属于那时那刻的感觉,有一天感觉没有了,诺言也随之消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