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资讯

中山市工信局驻肇庆广宁荷木村联合扶贫工作队打造不走的扶贫队

中山市工信局驻肇庆广宁荷木村联合扶贫工作队打造不走的扶贫队

  扶贫目标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队终究要离开,于是,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成为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一环。

  记者5月中旬蹲点调研中山市工信局驻肇庆广宁荷木村联合扶贫点,透过一个个扶贫项目带来的综合效益,真切感受到村民的获得感。

  离城区5公里的荷木村,隶属中心城区南街镇,拥有广宁县第三高峰、全县唯一重阳登高点——857米的石马山,县养老院就建在村内,条件得天独厚,却是省定扶贫村。

  2017年走上村支书岗位的廖肇盛说,扶贫队到来之前,荷木村不是这样的,那时村里没有广场,没有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的,村民晚饭后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更致命的是,那时村民没有共识。

  他说起一件事,扶贫队跟村委会一道决定,援建村中心广场,后来以荷木谐音取名“和睦园”。广场需要征用村委会门口一片地,地块涉及高崀和龙兜两个自然村。得到消息,两个自然村村民坚决阻止施工,索要高额补偿,对村干部恶语相向,甚至发生推搡。

  变化跟着“和睦园”一起到来,建成后的“和睦园”成为村民活动的中心,荷木村历史上第一支舞蹈队也组建起来。舞蹈队长廖少玲说,舞蹈队拉近了村民的距离,大伙常常聚在一起无所不谈,多了份亲密,少了份隔阂。

  行走在村内,见不到垃圾飘飞,没有人随地吐痰,扶贫项目美化了山村,凝聚了村民家园共识,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

  荷木扶贫牵头单位——中山市工信局局长徐成彬说,扶贫追求的不仅是贫困户脱贫,更重要的是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建设了一批具备造血功能的长远项目。

  石马山路途立着一座中山亭,为了纪念中山市援建石马山道路和山顶公园,成为荷木扶贫点的一个标志。

  几年里,扶贫队多方筹集资金,为村里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组建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推出了三华李种植、鸡骨草种植、走地鸡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

  记者在“中荷水电站”施工现场看到,水泥、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压力坝主体已经完成,作业的工人正在埋设管道,要抢在枯水期结束前完成因疫情拖延的收尾工程,预计7月中旬可正式投入使用。

  这项工程脱胎于闲置的小水电站,位于穿过村中心的河段。以前,小水电站年久失修,丧失了蓄水、灌溉功能,大雨时山洪多发,洪水沿着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灌溉渠,穿过村子后面的山坡,一路渗漏,不时引发滑坡,成了村民的心腹大患。

  作为荷木最大的扶贫项目,“中荷水电站”新修了蓄水9000立方米的压力坝,埋下1380米输水管,形成防洪、蓄水、发电等综合功能,解除了灌溉渠带来的隐患。“中荷水电站”还能给村里带来20多万元年收入。

  常年蹲守扶贫点,天天跟村民打交道,个中艰辛不言而喻。试着跟扶贫队员谈收获,来自中石化中山分公司的扶贫队员夏文锐说:“走到哪,村民都叫我去家里吃饭,那份信任,是对扶贫队的最高奖赏。”

  在扶贫队驻地,有一位老人几乎天天给队员送菜,扶贫队都吃不完。老人叫冯容娇,今年已76岁,常年留守村庄,家里种了许多菜。队长李凯华还介绍,冬至那天,老人的儿媳带着孩子回来团圆,老人盛情邀请他们去家里一起吃饭,把他们当成家人一样。

  李凯华说起常年孤身一人的廖元龙。李凯华记得第一次联系他时,他说想当兵。行伍出身的李凯华深知,军营能够锤炼人。为了他的这个愿望,扶贫队员和村干部多方奔走。复检前一天,信心不足的廖元龙还没有回到家,李凯华带着队员梁宇,深夜驱车3小时到他工作的花都接上他,凌晨才赶回家,参加次日复检,最终圆梦军营。

  荷木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探索出可持续发展扶贫项目,令荷木村扶贫机制长效化,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市工信局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