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美食

中山32年传统老店:传统添新意 街坊更“粽”意

中山32年传统老店:传统添新意 街坊更“粽”意

  端午临近,尽管市场上的粽子层出不穷,街头巷尾的老店熟悉的味道仍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美味最纯粹的惦念。6月12日,循着飘溢的粽香,记者来到在大涌经营32年的传统老店黎奇饼家,只见品种多样的芦兜粽深受大家喜爱。多年来,为了留住隆都传统美食风味,老板林桂明对食材的精选、手艺的坚持和味道的把控,形成了他与食客间的信任与默契,而儿子林俊宏等年轻人的加入,让传统美食变幻出更多新意,丰富了人们的味蕾。

  咸肉粽、红豆粽、八宝粽……店铺门前的摊位散发着芦兜叶独特的清香,木牌标识着粽子的品种与价格,盘子里摆放着新鲜出炉、大小不一的粽子,摊位一侧还挂着两个约四五十厘米长的巨型“粽子”。

  店铺内的员工不停忙活着,买粽子的客人也络绎不绝。“明哥,我又来买粽子了,今天挑个大的咸肉粽。”街坊王先生是二十年的老食客了,每年端午他都来店里买粽子,“明哥的粽子咸香软糯,我们全家都喜欢,二十年来已经习惯这个味道了。”王先生拎着粽子说道。

  听到老食客的称赞,林桂明露出欣慰的笑容。1989年,林桂明开始经营一家几十平方米的食店,主要做粽子、面、饼类等传统美食。从开店第一天起,林桂明就把食材、手艺和味道放在首位,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让小店生意越来越好。经过几次搬迁后,最终形成现在的黎奇饼家。

  粽子的制作工序很讲究,以咸肉粽为例,先把处理过的芦兜叶圈成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酿入提前洗净浸泡好的糯米,夹以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咸蛋黄,用圆水草绑扎,经过12个小时的慢火煨煮才可出炉。“为了制作端午粽子,我们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处理芦兜叶,准备各种食材,调配好味道等。每个环节我亲自把关、手工制作,保证粽子的传统风味与特色。”林桂明边介绍边摆放粽子,只见他的右臂缠着绷带,是前几天煮粽子时烫伤所致,但他依旧从早到晚在店里忙碌。

  厨房内,林桂明的儿子林俊宏忙着把新出炉的粽子盛出来,与他一同“闪亮登场”的还有一条重达近15公斤、长约80厘米的“巨无霸”芦兜粽,只见粽身用几根长竹条固定住,“我们炮制这种粽子有10多年历史,当时有客人提出需要定制大粽子,供亲朋好友分食享用,结果大粽子一直受欢迎。它的熬煮时间比一般粽子长,要整整两天。”用力竖起“巨无霸”芦兜粽,林俊宏边用手臂与粽子作对比边介绍。

  22岁那一年,林俊宏开始帮助打理黎奇饼家,从小浸润在芦兜粽的香气中,他坦言自己对它有些厌倦,刚接手时也颇为抗拒,“有一次深夜应酬归来,饥肠辘辘的我拆了一条芦兜粽吃,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一下子戳中内心,我想,可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

  为老店注入新活力、创造更多新意是林俊宏努力的方向,他立足于原有基础进行创新,鲍鱼粽、瑶柱粽和芝麻粽等新品在今年陆续上市。“我们会邀请街坊免费试吃改良的芦兜粽,直到他们都说美味后才会大量推出。传统的味道不应该被遗忘,但适度创新也很有必要。”在林俊宏和弟弟的推动下,黎奇饼家还在今年实现“触网”,进入短视频平台,同时引入真空包装技术,延长粽子保质期,助力其拓展销路。“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线日进入销售高峰期,据不完全计算,每天约有800-1000条粽子销往全国各地,最远销往吉林、北京等地。”林俊宏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传统美食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