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生活

政协委员肖伟平:中山应由点变面抓基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政协委员肖伟平:中山应由点变面抓基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在“后疫情时代”下,原本面临转型的中山应该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彰显中山新力量?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院长肖伟平带来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建议》等提案。对于中山如何打赢经济翻身仗,他认为中山应该在传统优势产业挑出自己的亮点,把这些点做透做深,扶持企业成为“月亮”。

  南都: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原本面临经济转型的中山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下重振虎威,打赢翻身仗?

  肖伟平:实际上无论疫情发展如何,中山都不应该放弃传统优势产业。很多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技术升级和变革,包括它的运营手段都需要升级,政府应该帮助他们去提升,而非一味去追求一些时髦的产业。实际上,这些时髦的产业有些并不适合中山,但因为它们是热点,政府就想把他们培养出来。我认为这样还不如把以前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好。

  拿大湾区来说,从现代化发展上来看,就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在哪里?政府层面应该意识到,我们有特色的优势,或者说相对优势,找到这些点,再把这些点集中精力来做突破。在湾区整个大层面上,这些产业也许是中游的,但是在某个点,我们有基础优势,在大湾区,我们就是领头羊——这种点慢慢的多了,整个经济效益就出来了。

  这些点,在哪里找?肯定是在传统的、有优势的地方找,这样概率更大。这也就是说,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实际上是一脉相承,并不矛盾。在传统优势范围内找一些,去引导培养一些,只要在大湾区范围内,我们有一些相对优势的、或者有特色的产业点,就把它做大做强,做成领头羊。总的来说,不要去盲目的跟风,想着把每个都当成热点。例如以前的机器人产业,大家觉得不错,都去跟,但得你这个地方就有基础才行,而中山的定位是有基础的。

  肖伟平:我虽然对中山食品、五金、电器之类的传统优势产业不熟悉,但我知道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就是中山的电梯行业。中山的电梯行业有国家级的企业,而且他的门类很齐全,包括垂直电梯,手扶电梯等。在电梯这个行业,它的优势资质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是相对完善的,尤其现在而言,例如旧楼加装电梯、家用电梯等,中山的电梯行业都有发展基础,而且在某些方面来说,在行业内都算是领头羊。

  还有就是它派生出来的东西也是值得注意的。在全球来说,电梯行业的技工是紧缺的,中山在电梯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是领先的,这样可以把这一点做大——不是说一个学校做一个专业,而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做,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等,都是可以变成产品拿出去卖。这些东西不光是在粤港澳地区,而是在整个国内行业里面,都是属于领先的。

  还有家用电梯方面,譬如说三菱、日立这些巨头企业,虽然产业很大,但是对整个家用电梯产业领域没有去关注。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更多放在了高楼大厦这样的商用领域。

  而中国的国情是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村宅基地也很多。而过往宅基地没有加装电梯是因为电梯太贵了。开发一个低成本的农村使用的家用电梯,巨头企业很少关注,中山在这个方面有着技术储备已经有一个基本雏形。在这些方面,中山是完全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做成老大,这就是巨大的市场。

  南都:中山的企业只能看见“星星”,看不到“太阳月亮”,中山政府也意识到了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中山要把“太阳月亮”做出来。您认为政府还需要做些什么,给予一些什么样的支持?

  肖伟平:个人觉得,从定位看,中山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土地人口有限,把大型企业吸引到中山来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还是应该把小型企业慢慢做大做强,中山的中小微企业还是很有潜力的,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慢慢发展,聚集起来。

  肖伟平:行政方面我个人觉得中山已经做得不错,行政的办事效率和对企业的管理都是可以的。现在的确有待改善。第一是资金和方面,这些虽然不是市政府说了算,也与金融政策有关,但是整体来说还不够,而且这些政策感觉上对小微企业的重视方面也有所欠缺。即使政策要求银行要帮助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甚至有比例要求,但在真正操作上面对小微企业还是比较大的难度,银行有烂账之类的担忧,这就要政府好好研究做一个确实可行的政策。

  第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功能来减轻负担。中山一直致力于发展专业镇,但这么多年来,除了古镇以外,目前力度还不够。譬如,产品检测、技术支持、技术攻关等仅凭一个小企业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他养不起这么多技术人员,而不是他不想做,是做得不太好。举一个例子,产品的普通检测,一个小微企业本身拥有的检测设备并不多,有些检测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另外是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说和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个人觉得还不够。现在更多的还是企业和科研机构自发性质,这种当然是可以鼓励和支持。但是若形成真正的交流机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目前是没有的。

  第三个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商会、协会等组织,到目前为止虽然算多了,政府也比以前重视了,但是我觉得还不够。他们应该能产生更大的效果,这个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或者支持,才能做得起来。据我了解,这类协会基本上依靠会员交费,虽然经过政府评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扶持,但是力度不大。

  还有,要扩大影响某一个产业的活动。比如说要举办一个产业的活动,能够在国内或者行业内产生影响的,这些活动一般有产品展览会、技术论坛、大型行业年会等。政府应该用政策支持当地的产商、行业协会来承办这些活动,或者吸引这些活动来中山举办。一方面这个有利于提升中山的影响力和形象,另一方面能覆盖更多中小企业,对于行业的影响力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些事情缺少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部分企业来做是做不好的,或者做不起来。

  南都:前面有提到专业镇的做法,政协提议中也有提议,应该重视产业发展一体化,尽量不要各干各的。您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实现整体统筹、协同协作?

  肖伟平:就统筹的效果来说,目前并不理想,但各个专业镇自己干也存在局限,层面、高度不一样,最理想是结合起来。政府部门应该有一些协同创新,一个是部门和部门之间要协同,另一个是部门和镇区之间要协同。以古镇的灯饰来说,它的创业规划,古镇政府肯定要参与,还要跟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都结合起来做规划方案,市里面和镇里有什么条件,甚至还要说中山本地的学校给出相应的专业怎么提供支持,这些都应该结合起来。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的协同都是不够的,比如说同一个项目可以说成技术攻关也可以说工业攻关,实质内容差不多,但在不同部门批下来能相差一两年,如果部门之间能够沟通,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还有考证,现在的职业培训,政府的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但现在中山的考证补贴都由人社局来发放,只有人社局发的证才能领取补助,不是人社局发的证就不没有,但这个证再就业中往往是必须的。譬如同样也是政府发的证书,电梯维修 、叉车司机这些都不是人社局发放的,电工焊工的证书都是以前安监局、现在是应急管理局发的。同样为了拿到这个证书也要交钱培训,但因为不是人社局发放,所以都享受不到。然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政府部门,为了从业都要去拿。将这些证都纳入到补助中,这并不是件难事,但这种状况现在还没有改变。

  现在听说有这样的政策,深圳今年开始已经开始做了。这种问题在中山解决起来难度并不大,专业镇想做大做强,不是光靠一个镇政府能决定的,也不是靠主管局办就能做出来,而是要靠大家结合起来做才能做好做强。

  南都:您去其他城市考察过,您认为在经历领域方面,包括产业经济,其他城市有什么值得中山学习的地方?

  肖伟平:根本上来说,整个政府需要营造好好服务、积极解决难题的思维,各级政府同样要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不是表面样子,很多东西就有办法解决了。要做到这点,除了有好服务,还要将部门的短期既得利益能放弃,这点是改革的一个重难点,学某一个具体的东西好学,但真正要学的是实质性的东西,包括内在的做事方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优势产业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