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杜威及其中国

杜威及其中国

  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知与行,主张“从做中学”。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认为,20世纪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杜威,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也是杜威。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杜威亲自在中国访问和讲学两年多时间(从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8月20日),另一方面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人的推崇和宣传的结果。

  杜威胡适(1891~1962),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杜威是对胡适“有终身影响的学者”,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胡适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抗日时期,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解放后,胡适侨居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批判胡适的运动,其师杜威也受到批判。经过三十多年的沉寂,1979年后,人们开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三个中国,陶行知同其关系最为密切。陶行知(1891~1946)1915年9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陶行知研修《学校与社会》和《民本主义与教育》等杜威的名著,并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对杜威的思想加以发展和扬弃,变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为“生活即教育”;变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为“社会即学校”。1928年,杜威从苏联考察回国后,曾这样称赞道:“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比我高过千倍”。在中国发生了“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后,杜威应陶行知的请求,联名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致电蒋介石,敦促蒋本着保障基本的精神释放“七君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杜威又应陶行知的请求,联名呼吁许多国家的政府元首和学术名人,号召日货,阻止日本的侵略战争。陶行知逝世后,美国教育界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杜威任名誉主席,并在追悼会上发表演讲。

  陈鹤琴(1892~1982)师从杜威,杜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影响了陈鹤琴的一生。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教育家,曾任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并与陶行知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杂志,长期从事幼教研究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先后担任政务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协、江苏省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家庭教育》、《中国幼稚教育之路》等。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栏目为您提供杜威及其中国_中公教师网 ,更多杜威及其中国_中公教师网相关内容,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杜威的三句教育名言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