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导写示例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导写示例

  2019年2月,四川乐山一组雕塑中,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拱手礼”引发质疑。文史专家陈洪认为,雕塑施礼方式有误,拱手礼从揖礼演化而来,行礼时应右手成拳,左手在上,表示压住了具有攻击性的右手来表达善意。

  2019年2月,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一目了然。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应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使命神圣,任重而道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命题与新时代主题共振,视角宏大,能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又贴近实际,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谈的都是当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一段材料是反面事例。四川乐山的雕塑“拱手礼”引发质疑,根据文史专家陈洪的说法,可知雕塑的施礼方式是错误的,可以看出是设计方忽视了对拱手礼的考证。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第二段材料是正面事例。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一是因为有神秘的甲骨文、亲民的设计、直观的动物形象、时尚的网络用语,又有图案与意义的完美结合;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甲骨文表情包借助手机成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

  本题写作的具体任务是“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写作时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归纳材料提供的写作方向,并联系当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认真学习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创新改良,永葆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接地气聚人气;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原本高冷的甲骨文成了萌萌的表情包,变得魅力四射,深受网友欢迎,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这启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唱响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少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明珠蒙尘,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可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伙计们,抄家伙!”一首融合现代摇滚和传统华阴老腔元素的《给你一点颜色》被谭维维唱响,迅速问鼎热搜榜。她在歌中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豪迈质朴,唱出了黄土高原的厚重积淀,唱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舞台上复活,散发出诱人的光芒,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让传统文化走出去。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的局限,因此我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多个国家成立,像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在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连特朗普的小外孙女都能流利地背中国古诗、唱中文歌曲,可见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完美的“穿越”。从“萌萌”的故宫文创,到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有了温度和热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借助新技术手段传承传统文化,能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活力,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传承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传统经典,能激发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让传统文化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甲骨文手机表情包的走红,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普通大众、重新焕发生机只是缺少一个契机。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定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让我们收获满满的文化自信。

  本文开篇引用材料确定立意,然后从三方面展开论证,篇末再次点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文章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是考场议论文的范本。(邢照允)

  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而四川乐山一组雕塑中,错误的“拱手礼”引发质疑。正反对比的事例发人深思。创新传承方式值得肯定,但文化精髓不容亵渎。在传承中坚守传统文化精髓,我们责无旁贷。

  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让传统文化根脉永存。有人传统文化,也有人为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声疾呼,身体力行,无私奉献。樊锦诗用四十余年的坚守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从北大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大漠深处,喝咸水、点油灯、住土屋、睡土炕,用生命守护敦煌,只愿保住中华文化根脉。为了坚守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樊锦诗锐意创新,构建“数字敦煌”,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让传统文化遍地开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批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让传统文化火了起来。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精品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坚守传统文化精髓的好节目于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展现了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让传统文化一时间受到关注。

  然而,在傳统文化的传承中也有令人担忧的事。有人知识匮乏,又缺少考证精神,不辨真伪,错误传递传统文化精髓;有人急功近利,断章取义,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化、商业化、庸俗化解读;也有人戏说历史,经典,英雄,以讹传讹,亵渎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承中坚守文化精髓,要多读书,汲取营养。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我们要敬畏经典,潜心研读,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涵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泽被后世。

  在传承中坚守文化精髓,还要善辨别,慧眼识金。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传承不是为了守旧,创新也不是为了颠覆,我们要坚持去伪存真留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本文开头引用材料,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重点阐述坚守文化精髓的意义,再联系现实论述“怎么办”,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升华主旨。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邢照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的具体例子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