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以文化界面创新推进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以文化界面创新推进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近日,“首都文化论坛(总第3期)”在线上举行,论坛主题为“以文化界面创新推进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郑水泉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文化与国家治理和人类文明紧密联系,国家的、民族的和组织的最核心标志最终都要体现在文化和文明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核就是讲好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所以把文明与文化带到领域内研究十分必要。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他谈了三点体会:一要坚持以习总关于北京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首善标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积极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二要特别把握好首都文化所具有的性、代表性和包容性三个显著特征。三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大戏看北京”这张文化名片打造好,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促消费、高水平消费稳发展的新业态走向深入。他强调,当前首都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发布了一系列规划、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学术研究应该针对“四个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给予更多理论关注。本次论坛是首发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厚实积淀,汇聚校内外专家力量和智慧,是推动首都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努力。希望首发院积极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发挥好平台作用,在服务首都北京重大战略部署上推出更多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教授李文钊发布了题为《文化界面创新推进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从文化界面创新出发,借助北京市八大文化界面实例,回答了如何看待首都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一命题。李教授指出,北京市在红色、古都、京韵、创新四种文化类型和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服务保障五种功能的指引下,建构了8种文化界面:(1)以北大红楼、香山纪念馆和中国党历史展览馆等为基础建构红色文化界面;(2)以历史文化名城和中轴线申遗等为基础建构老城文化界面;(3)以长城、大运河和西山永定河为基础建构自然文化界面;(4)以大戏看北京、会馆和胡同等为基础建构老北京文化界面;(5)以首钢、798艺术区等为基础建构工业遗产文化界面;(6)以夏奥会和冬奥会等为基础建构奥运会文化界面;(7)以使馆区、国际人才社区和国际交往活动等为基础建构国际文化界面;(8)以“三城一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为基础建构创新文化界面。展望未来,北京需要以文化想象力和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创新首都文化界面的新形态,激发出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形态交叠的首都文化界面体系,进而形成一种具有韧性、活力和生命力的首都文化生态。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指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有六个要点,包括:文化的根本用途是“以文化人”、文化产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从全国层面提出文化发展空间格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与合作共生。随后,杨教授分享了三点建议:第一,北京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均衡城乡基础设施、提升数字赋能文化产业供给、强化文化建设的刚性约束;第二,将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相结合,重视北京城市的国际推广,提升北京的涉外服务功能;第三,推动北京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消费的深度和广度;第四,打造数字文化发展的本土品牌;第五,做大做强北京举办、主办的国际赛事、会议会展,借助科教资源谋划全球性的教育交流中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立华作了题为“文明学和文明公共管理学:新时代中国学和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新任务”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将文明的要素纳入到整个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中。杨教授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更为总体的本质要求,应该包括人类和公共管理文明新形态。文明相比于文化是更为总体性的概念,文明为和公共管理提供了基础和环境,前后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随后,他提出文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可以采用沉浸式体验和研究、破坏性试验或破坏性自然试验、缺失性实验、反事实设想式研究、比较研究、数学方法等大科学研究方法、大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最后,杨教授讨论了发展系统的文明学和公共管理学、重估现有的学和公共管理学、重建新型全球学和公共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黄隽作了题为“北京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中心建设”的主旨演讲。她通过翔实的数据对北京艺术品消费市场、北京画廊市场、北京拍卖市场进行了现状分析。她指出,北京文物艺术品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端拍卖行业具有引领作用;北京画廊市场集中了全国头部画廊,拥有多元的画廊代理艺术家,其展览的学术水准显著提高;而中高端的北京拍卖市场则具有收藏喜好多元的特点。最后,黄教授指出,文化艺术品交易作为自愿付费的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持久动力。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市场的力量,让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更加深入人心。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作了题为“文化界面、文化想象与文化底蕴——以中轴线文化内涵凝练为例”的主旨演讲。沈教授对文化发展提出了三点感想:第一,文化发展在以文化界面作为抓手的同时,要避免其对文化的某种异化;第二,深度、高度、厚度与人文是文化想象力的合法性所在;第三,基于文化想象的文化界面思考一定要把准和守住文化的“魂”和“脉”。随后,沈教授以北京中轴线为例,说明了文化内涵凝练应遵循人文性、人民性、时代性和人类性四大原则,同时需要强调“多元一体”、“天下为公”、“安所遂生”的思想。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于文轩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体验文化精髓、梳理文化自信”的精彩分享,他通过沉浸式学习和缺失性实验的研究方法,阐释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首先,于教授指出西方传统公共行政学是一种没有文化的研究,建立在后实证主义的基础上,认为全球人类文明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这些真理可以抛去文化空间的限制。随后,于教授从个人人类学的角度介绍了他自身四个阶段的文化苦旅,包括:无意识懵懂、感悟、觉醒、真正沉浸式的体验,这些经历让他体会到中华文化天人合一、中庸守正的思想精髓。最后,于教授认为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物资源,是中华文化之都,结合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北京也终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最后,李文钊对本场论坛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论坛是对以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践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反思已有实践提出了新的理论认知,以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与促进。“首都文化论坛”将持续关注首都文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的功能有哪三点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