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文化的私人解读

文化的私人解读

  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这种文化是社会通病还是生活常态?每个新的文化符号出现的时候,人们都发出类似的疑问甚至反思,这足以证明这些现象并未剥离生活本身,只不过如一抹寡淡的色彩,在平静生活里小起波澜。至于缘何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无非是这些无论刻意还是做作的情怀投射着生活的常态。

  为此,才可以在类似的文化发生的过程中听到既有欢快的掌声也有批判的叫嚣。仔细看看就会注意到那些给予掌声的人未必在心灵深处与客们深情相拥,但至少他们从庸常的生活碎片中释放了附在自己身体上某种无以名状的。生活就是在本质上有着庸常的一致性,才会无论发生什么都有人去关注和评析。

  要说文化,不仅仅是所谓的装13或者是那些以自己实现炒作目的的人才是主角。网络界的文化流行了好几年了,“博客、威客、播客、拍客、晒客”等等客网站都是文化的衍生物。那些追求流行的人造成了这些文化的风起云涌。

  我个人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属于丑文化的范畴,它也有良性的一面。我们的社会讲究和谐文明,和谐必然是各种因素都包含在内的。这些东西的存在给人轻松愉快的瞬间,这就是它的价值实现。都说中国人不幽默,这些东西以及那些娱乐节目的出现,恰恰证明中国人正在幽默。但这些只是一种现象,说它是一种文化,我认为有些高看了它。是对人们的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是要把精英思想教育给下一代。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称之为低俗事物,但是这些的确就像是臭豆腐,只对准了某一部分人的口味,一些喜欢正餐的人并不接受。文化好比饮食,有人好这口儿,有人好那口儿。食物的花色品种繁多,吃多了米面的人偶尔希望调剂,而读多了正襟危坐的文化思想,这些不着调、不靠谱的滑稽现象正好给人们新鲜、好玩的刺激。现象只是应运而生的快餐,暂时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已,不可能对正统的文化构成任何冲击。更不可能成为气候,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被新事物所取代。

  那些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标榜自己,显示自己的文学水准和生活品质的人,就是所谓的装13者,应该也被大家所容纳和尊重吧,至少应该承认他们是有文学基础的,只不过像里的散户,他们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抒发,以个人为出发点,不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这也恰恰说明了人们的窥视,促使他们实现被传播和关注的目的。

  作为那些将自身形象七扭八歪地处理的人,他们换取的是什么?是一些唏嘘和掌声,或许我们认为这唏嘘是一种嘲弄,可表演者却只看重掌声,这掌声带给他们的满足感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才是出丑者的本质追求。有人表演自然就有人喜欢,否则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普通人能通过出丑的方式红起来,主要是看客们的猎奇心理。现在不是流行颠覆这个词吗,偶像看多了,丑女就成了流行;深刻理论读多了,浅显高调的文字就成了新锐。

  首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文化就是一种低级趣味的社会现象。毕竟任何新鲜事物的产生都是顺应人们心理需要的,包括文化。这些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文化趣味在降低,也不是娱乐形式的泛滥,应该是当事人满足大众的八卦心理,而大众帮助客们实现他们的表现欲。

  说到文化的时候,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另外一个字,是两个呆字拼在一起。单看那个字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意思则成了比呆还要呆,简直呆到家了。由这个字再去想字,不可排除这也有对一个象形字的刻意推崇。网络上许多新鲜事每天都在发生,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必然会出现特殊的元素,这就引发了类似文字的出现。所以说,无论是文化还是网络文化,都应该是关乎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的事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出丑也好、装13也好,这一个群体,既然作为少数者出现,必然有着与大众心理不同的元素,通过这样的手段去实现他们的心理目的。我们把这些划分为压力的释放、危机的化解、自我的满足等。但是这些人与芙蓉姐姐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些人或者只是用另类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但并不过火,没有嚣张的言论和激进的行为,所以只能称之为另类却还不低俗。

  任何一种文化的出现都是顺应人们需要的,有人提出这个字,必然也是合乎大家需要的。其实人人都有表现欲,只不过有些人通过经济体系实现自己,有的人通过社会地位实现自己,而客多数都是通过网络炒作自己。有时候这些人活在自己的臆想里,用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自我标榜,达到别人眼里的一个高层次,让别人看得起自己,或是证明自己的存在。客通过这样的非正常手段实现自己而已。

  有人说到就扯出了网络,因为网络是其发源地,也扯出了媒体,说得更多的是媒体不仅传播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而且电视节目本身也存在着之漏洞。譬如在电视上呈现方言主持,一些情感节目里出现极端的语言,甚至一些互动节目里有过于亲密的动作,这应该在人们惯常思维里是格调较低的文化,文化。

  其实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些节目的收视率决定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观众乐于消费,这节目能给人们繁重的生活带来轻松和乐趣,为什么就不该存在呢?很多节目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精英文化,那时候电视节目占着主导,引领人们的生活意识,而现在大众文化成为主题,电视节目也只是开始迎合普通人的口味而已。人们总用两个字去判断事物,好或者坏,应该是第三种状态,没有褒贬之分,只是一种现象。存在即是合理,即是需要。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推崇这一现象的人,是80后是90后,这是反英雄和反崇高的一代,他们希望创造出属于这一代的标志性符号。另外,这也恰恰反映了这代人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下,以自嘲自的游戏心态却寻求真正自我的愿望。只是他们选用的手段看上去高调,却并不那么高明,因为不符合多数人的价值观。

  至于装13的人,更应该宽容对待。至少从他们装的目标上看,也算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三有青年,只可惜未必是有为青年。装13意味着不抛弃不放弃,很执着却也很辛苦。现实是灰色的,而装13之梦常青,把理想和现实之间“装”起来,与其说糊弄别人更像是在安慰自己自己。“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13已经可怜到只剩下内衣,轻易还是不要拆穿的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什么叫文化解读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