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资讯

一批孵化企业长为“小巨人”

火炬区内的中山翔江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我们只有20多名员工,公司面积1000多平方米,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公司目标是打造企业非标自动化提供商。”4月14日,中山牛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业富介绍,受疫情影响,一些优质企业正力促自动化、智能化上新台阶,这也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新增客户。

中山牛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精密型产品制造领域,为客户提供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是一家在孵高新技术企业。与牛耳智能一样,火炬区内的19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正成为这些“小巨人”企业成长的新土壤。博顿光电、广东天创同工大数据、普惠鑫通信、汉鲲智能等一批优质孵化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有的已成功孵化毕业,并在火炬区继续做大,助力火炬区打造“双创”新高地。

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持续升级

4月初,由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2019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的考察评估结果出炉,火炬区获得82.4分。在全国30个二级类目为“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区域类基地中,排名第8。在全国62个区域类基地中,排名第13。在广东省5个区域类基地中,排名第3,仅次于深圳市南山区和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园区。

自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我国上下掀起了双创浪潮。2017年6月,中山火炬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动双创工作深入开展,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集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推动该区建设成为高端人才“落脚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双区”辐射带动“传承地”,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火炬区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石俊峰介绍,火炬区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19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5家、市级8家,孵化载体面积超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15家,累计毕业企业563家,成功培育联合光电、康方生物等明星企业,孵化规模位居全市前列。目前,已经成立了孵化器联盟,19家单位会员,中山留创园作为会长单位统筹协调该区孵化器健康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抓住了创新这一“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去年,该区通过认定首批区级“瞪羚”企业等做法,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提升双创主体地位。下一步,该区将通过重视双创载体建设,推动创新创业要素向重点载体集聚;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大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科技金融的优势,利用金融资本助推产业升级等渠道打造“双创”新高地。

科创园助力“小巨人”成长

2016年9月,来自深圳的漆永明和他的创业团队正式入驻火炬区工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01共创孵化器,创立中山市普惠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01共创孵化器第一家装修入孵企业。起初,该公司租了约600平方米场地用作研发基地,孵化与转产光纤耦合器项目。如今,该公司已从孵化器毕业,在火炬区园区内租用2000多平方米厂房,开启新的创业征程。

火炬区正打造一条从孵化器到科创园的全孵化链条,让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能扎下根来,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前不久,中山联速两岸科创园规划方案进行讨论。4年前,张凯钧将父辈的旧厂房进行改造,创立中山联速两岸科创园,为科技型企业孵化提供空间。2017年12月14日,该孵化器荣获市级专业孵化器,已引进30家为正在孵化的企业。2018年11月8日获省级专业孵化器认定,已引进34家企业入驻,其中23家是正在孵化的企业,11家为已毕业的企业。

4年后的今天,在中山大唐孵化器与联速两岸孵化器的携手下,联速两岸正由孵化器向加速器、科创园升级转变。新的规划方案将其定位为以培育科技企业为目标,引进海峡两岸人员,以特色创新企业为先导,定位物联网应用,生物制药产业等行业,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结合台湾分园一数位产业园的资源搭建两岸青年人才、技术、项目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产业融合交流、文化经济、人才发展。

在现有孵化器的基础上,新的规划方案中将打造智能车间、智能会议、立体车库等。其中,智能车间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

从孵化器到科创园,火炬区的孵化器机构也正在酝酿“升级版”,培育以及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据介绍,接下来火炬区将推进双创工作,结合深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