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中山百姓网招聘信息(中山司机招聘百姓网)

中山百姓网招聘信息(中山司机招聘百姓网)

 

6月14日至15日,新华社瞭望智库连续两天刊发报道聚焦中山。

作为全国重要的舆论机构,全国城市研究国情国策的平台窗口,新华社密集关注中山,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做好兜底民生和基层社会治理这篇文章,中山积极探索,在顶层设计落地到基层实践的过程中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创新路径。

从东区街道探索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到全市社居委公章告别成为万能章;从三角镇临时困难群众被大数据精准发现,到全市建立精准救助长效机制;从中山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大走访、深调研,到全市三大困难帮扶中心的应运而生……两篇报道、近十个案例,背后是400多万市民群众的民生账本。

一座城市的民生幸福感是捂不住的,它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不断改善的生活里。2021年,中山在80座城市中脱颖而出,入围新华社评选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2022年,在百度地图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城市人口吸引力TOP300榜单中,中山位列全国25名。

今年元旦前夕,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将提升民生福祉列为中山实施五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中山市每个镇街均设置长者饭堂,可优惠就餐。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兜底民生,更精准了

家住三角镇的杨伟枝身患疾病,每月需支出1000多元医疗费用。随着2名子女陆续进入校园,学费也成为一笔负担。孩子接受教育,却让家庭经济情况雪上加霜,陷入困难。在此之前,杨伟枝并非低保户,即便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提高到1160元/人/月,杨伟枝一家却无法享受。

当地政府通过相对困难群众每月定期数据比对,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安排镇民政部门入户调查核实,协助杨伟枝申请了临时救助。随后,经再次入户综合评估,将这一家庭纳入低保,有效保障了一家人的生活。

上述场景,是近日新华社采写的真实故事,也是中山兜底民生工作的鲜活案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的期盼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一件件民生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紧密相连。

但是,正如中山市民政局局长廖小康所言:民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民生小事乘以百万人口,却也可能成为一项巨大挑战。

在一座拥有近500万人口的地级市,要织牢兜底民生的保障网,及时回应每一个民生小事背后的群众需求,彰显以人为本的博爱本色,中山依靠什么?

市民政局局长廖小康率队到三角镇走访调研。

去年以来,中山市建立相对困难对象主动发现及精准救助帮扶长效机制,借助大数据实现了主动发现群众困难,并精准施策。通过推动部门间业务数据互通共享,中山市11个部门及各镇(街)建立起每月定期数据比对机制,根据数据重叠强度,主动筛选发现除民政兜底保障对象以外的其他相对困难对象,及时给予精准救助,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

找人的精准度,是这一机制在实践落地过程中的最大亮点。

像杨伟枝这样的相对困难对象,指的是未达到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条件的个人或家庭,由于医疗、教育、住房、灾害、意外事故等因素,出现了较高的必要支出;或由于失业、患病、残疾、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等因素,收入变得较低,在基本生活、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陷入了困境。

针对相对困难对象的精准帮扶,中山市民政局印发了《中山市相对困难对象主动发现及精准救助帮扶长效机制》,并发动社会力量,对6078名重点对象走访登记、帮扶结对,通过大数据及时识别可能陷入贫困境遇的家庭,加快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从群众上门到干部上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中山兜底民生的方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变得更精准、更人性化了。

中山市大病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探访受助者。

基层减负,更见效了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

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着各级各部门职能任务不断下放,基层社区的任务越来越重。以中山市为例,每个社区平均常住人口约1.5万人,工作人员约15名左右,平均1名工作人员服务近千人,承担近100项业务、40多项考核。

为基层减负,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中山市民政局首先从源头管控、把好事务准入关口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村、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的通知》(下称社区事项准入制度)《中山市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导目录》等,全面规范进入村、社区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机构等,进一步健全社区治理机制。

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在中山落地执行以来,实现了真正的基层减负。近日,新华社在中山东区街道发现了一个基层治理减负的活样本——花苑社区。

花苑社区原是一个长者多、无物业管理服务、人口流动频繁的基层社区。如何管理频繁变动的流动人口?没有物业,不断老化的社区设施设备谁来修缮?如何为长者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花苑社区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

实施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后,很多工作在实施要求上也由原来的主导推进变为协调配合,大大降低了社区的工作量和困难度。花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常态化巡查、检查类工作由33项减少到21项,定期上报报表由40份减少到29份,切实推动了社区减负增效、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

有些人注定不能和你携手白头,再热情的主动、再卑微的讨好,于对方而言,可能也仅仅只是一种打扰。

社工及志愿者为长者服务。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基层减负,中山市民政局第二步从末端治理入手,利用3个月带队深入各镇街调研,全面摸查社区各类证明的现况,梳理出社区日常出具证明事项50项,索要单位涉及公安、司法、市场监管、人社、卫健等几十个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最终全市形成了《中山市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确定取消证明事项26项,保留证明事项4项,并向社会予以公布。

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光靠出台清单还不够。

以住改商证明为例,以往,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社区不仅要协助居民开展周边住户同意、公示以及加具意见等工作,耗时最少1周以上,且每次走访人员都要安排5人以上才能完成这个证明事项。

经市民政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协调,该项工作最终调整为由街道市场监管分局协助商户开展相关工作,改变了社区减少无权核定资质但不得不盖章的被动局面。

我们发现,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工作,必须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综合施策,并与‘放管服’改革 ‘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服务协同推进、有效衔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万能章’的问题。中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源头管控到末端治理,中山形成了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有效突围。

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量血压。

社区治理,更聪明了

生病了线上预约挂号、远程会诊;想出行,动动手指就能叫车、订票;想学习,就能在线收看名校名师的公开课……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ICT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在中山基层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智慧大脑也上线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如何有序安排成千上万的居民接种新冠疫苗,这成为中山乃至全国各地社区都要面临的挑战。陈明(化名)是中山市石岐街道迎阳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统计并有序安排社区全体居民接种疫苗。然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仅18人,综治网格8个,辖区内常住人口达17723人。

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需要由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或上门登记采集信息,这样一来,实际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存在数据偏差。

此时,一个社区智慧大脑帮上了忙。

2015年上半年,中山市就通过技术革新,正式启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2017年,由中山市民政局负责建设的中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正式在镇街、村(社区)推广应用。

社区工作人员为危房改造做足准备。

中山市民政局充分协调中山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市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云平台等现有系统资源,设计推出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整合集成了现有的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信息系统,形成了前台一站受理、后台分工协作的运行模式,建成了以居民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涵盖社区内居民、家庭、房屋、场所、设施、事件等基础信息的基层大数据库,为社区治理打造出了一个定位精准、反映高效的智慧大脑。

在中山社区信息平台上,居民各项数据管理被打通,陈明只需将居民健康申报的数据与信息平台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就能快速筛选出已接种疫苗的人口数据,然后对未完成接种的居民进行通知提醒,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迎阳社区负责人还反映,社区信息平台设置定位功能,社区各类重点服务对象居住地点清晰标识在所对应的网格。社区信息平台的应用将延伸到网格员的手机APP,社区信息平台系统接到居民的诉求、反映的问题,系统将以工单的形式及时发送到相应网格员的手机APP上,由网格员及时上门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在平台系统上,做到事事有人办、件件有落实的痕迹管理。

社区网格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将日常巡查、实地核查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上传至系统内,准确掌握网格内的民情民意、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及时更新系统数据,完成网格内的服务及管理事项。

通过平台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社情动态,作出管理决策,有效推进网格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迎阳社区负责人表示。

建设上线社区智慧大脑,是民政治理创新的重要体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运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既是推进社区基层治理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路径。

当前,中山正不断推动民政治理、服务和机制的创新,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平台为基层减负,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造福民生。另一方面,以服务创新,推动全社会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织密兜底保障网络,以满足中山人民对美好生活多层次、多元化的向往与需求。

孤独不曾远离,幸福却也无处不在,只是自己总是不愿意去拾起那些飘落,只想把希望留给那些等待的人,他们也需要心灵的美酒……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钟民轩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那远去青春,是如此模糊又如此清晰,是我生命里插曲吗?它是那么遥不可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