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香山印记】中山港的变迁与发展(下)

【香山印记】中山港的变迁与发展(下)

  2019年2月18日,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东承西接的重要枢纽,除发展陆上交通外,港口发展也是其重要一环。其实早在中山模范县时期,在以唐绍仪为代表一批香山有识之士的倡议和带领下,中山曾在唐家湾(今属珠海市)筹建起中山港无税口岸,可惜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未能成功。直到改革开放后,经过中山人民的努力,终于在横门水道(今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内)筹建新中山港。新中山港自建成起,就承担起连接中山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枢纽的作用,如今更是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连接港澳市场的重要口岸之一。本文参考结合馆藏档案史料、志书以及论著等资料,概述中山港的变迁与发展,以飨读者,因篇幅较长,分为上下篇发布,此为下篇。

  中山县筹建中山港的各项工作在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之前就已展开。1929年7月,训政实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大会,通过三项筹建中山港的决议:一是由训政实施委员会月拨经费一千元,设立唐家湾商港筹办委员会,推举唐绍仪、超、卓康成、郑芷湘、陈乐宾、唐有恒、容星桥、唐叔平、郑仲廉九人为委员,由李超召集;二是由训政实施委员会呈请南京国民政府转交财政部,令税务司在唐家湾增设海关分关;三是呈请南京国民政府将香洲无税口岸撤销,改为唐家湾无税口岸。

  据馆藏档案《中山县政府教育局训令(第三六七号)》记录,训政实施委员会召开第三届大会第一次会议后,训政实施委员会组织唐家湾商港筹办委员会,讨论唐家湾开埠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决定以唐家湾为中心将中山港的范围扩大,确定中山港区域以唐家湾所在的第六区为范围,包括淇澳岛和第四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翠亨村在内,以唐家湾为港口区域。后中山与荷兰治港公司初步达成协议,由荷兰治港公司设计和建设中山港。经过荷兰治港公司的勘测和设计,1931年12月,训政实施委员会与荷兰治港公司正式签订建设中山港第一期工程合同,内容包括在中山港前环和后环分别建筑一个大型深水码头,另建筑避风塘、防浪长堤、信号台以及西江沿岸港口的航线,从而使中山港成为可停泊5000吨级至20000吨级轮船的“南方巨大良港”。

  1930年,中山县政府教育局关于遵守县政府令迁到唐家环(今珠海唐家湾)和各区调整划定的公文。(中山市档案馆藏)

  为促进中山港的建设和管理,训政实施委员会决定将中山县政府驻地由石岐迁往唐家湾。1930年3月,黄居素就任中山县县长之后不久认为唐家湾“为中山政府所在地,最为适宜”,有将中山县治迁往唐家湾的打算。1930年4月,唐绍仪在上海主持召开训政实施委员会特别会议,讨论黄居素提出的中山政府由数百年来和经济中心石岐迁往唐家湾的提案,获得通过。1930年5月中旬,县政府驻地正式迁往唐家湾办公。据馆藏档案1930年12月16日绘制的《中山港区全图》,训政实施委员会规划将唐家湾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渔业区和住宅区。训政实施委员会还规划兴建岐关东路、环中大道、皓东路、中山公园路、大同路等高规格大马路,重新规划整个县城,准备将中山新县城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唐家湾与内地的联系,训政实施委员会规划修建工程庞大的中佛铁路,与粤汉铁路接轨,从而使中山港“北行接连粤汉、平汉各铁路,与东三省、西伯利亚各铁路沟通,南端以中山港为出海尾闾,努力实现东半球太平洋最重要商业的中心和南中国最重要的商港”。在孙科和唐绍仪等的共同努力下,粤路广韶局将兴筑中佛铁路事项列上了议事日程,1930年11月派两名工程师赴佛山和中山踏测沿线相关数据,经初步测量,规划中佛铁路长约70英里,途经中山、顺德、佛山。

  1932年7月,举行中山港建设开港典礼。据馆藏刘秀莲所著《百年香山·城市日记》一书提到训政实施委员会邀请广东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官员、港澳来宾和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观礼。中国空军创始人张惠长、云等率战机13架从广州飞抵唐家湾,为开幕典礼作别开生面的起飞、降落、编队等花式表演,场面热闹空前。为了完成中山港的筹建工作,训政实施委员会还积极宣传,大量印发《中山港建设大纲》,向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呼吁支持。特别是唐绍仪奔走于唐家湾、石岐、广州、南京、上海和香港之间,发表演讲,召开记者招待会,宣传模范县和中山港建设规划,并且邀请国内外政要和专家前来参观,以扩大中山港的影响。同时他还努力筹措建设中山港资金,并争取由南京国民政府拨出建设中山港专项资金12万元。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中山港建设所需资金巨大,仅修筑中佛铁路一项需要投资1300万元,以一县之财力无法承担。对于修建中山港、设立无税口岸,广东省政府基本没有投入资金,南京国民政府也仅拨出12万元的专项资金,杯水车薪。经过多年努力,中山港仅建成了简易码头、信号台,在唐家湾修建了环中大道、皓东路等公路,开通了石岐至香港、澳门的不定期航线。而前环深水码头、避风塘、防浪长堤等商港必备设施均在施工后不久因经费困难而停工。

  二是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正值陈济棠祸粤时期。陈济棠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逐步成为广东的“南天王”,而受孙科影响的广东海军和空军却不听命于陈济棠。于是1932年夏陈济棠以武力强行收编广东海军和空军,并在唐家湾一带与海军第一舰队交战,双方激烈的轰炸使中山港工地遭受严重破坏。民众大量外逃,唐家湾从此一蹶不振。

  由于各种原因,起于模范县时期的中山港建设失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山重新选址,在石岐东14公里、东南距香港73公里的横门水道南岸(今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建了中山港。据馆藏档案《关于同意横门口新港区改名为中山港的复函》(粤办函〔1983〕2815号)可知,新建的中山港前身是1981年12月中山建设石岐港横门口作业区,其位于西江和北江的出口处,可通往港澳和沿海各大城市,国外能直达东南亚各国,是一个地理环境优越的江海交叉型天然良港。1984年6月15日,中山港建筑第一期工程全面施工。次年2月5日竣工,共建有500米堤岸,1个5000吨货运泊位,3个1000吨货运泊位,7公里进港公路等港口设施以及港监、客运综合服务等19幢大楼建筑。1985年2月,新建的中山港区被选为“中山十景”之一,名为“新港扬帆”,半个多世纪前中山人建设中山港的夙愿终于如愿以偿。

  1984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山港为客货运对外开放口岸。1985年2月9日中山港举行了客运通航仪式。过去往返香港和中山需绕道广州或澳门,花费需时。现由中山与香港珠江船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开通中山至香港的航线,拥有“秀丽湖”和和“逸仙湖”号2艘双体高速客轮,通航时间大大减短到约13小时,至1985年底,中山港旅客吞吐量仅次于广州洲头咀港,居广东省第二位。时至今日,该公司拥有“中山”“逸仙”“金珠湖”“兴中”等4艘具现代化设备的豪华高速双体客轮,每天往来中山至香港24个单航次,高峰期每日可运行32个航次,航行时间大大减少为1小时30分。 1985年至2018年,已安全优质运送旅客近3000万人次。2004年12月中山港开通了中山—香港国际机场航线,方便世界各地来往中山及珠江西岸的乘客。2017年8月18日开通了中山至深圳福永机场码头航线,为中山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货运方面,1986年中山港建成年吞吐量60万吨的货运码头和30万吨的集装箱外运码头。1988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开通中山港货运口岸,正式接办货运业务,并开设中山港——香港的货运航线年,港口的各项经济指标步入广东省同类口岸的前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据馆藏资料《中山港总体规划》介绍,为进一步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2013年中山市委和市政府对中山港进行全面规划,力求打造成广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如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山港已是中山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更是中山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口岸。

  2013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中山港总体规划》,图为附图4 港口总体规划图。(中山市档案馆藏)

  “新港扬帆抵五洲,孙公方略展雄遒。今朝破浪出关去,丝路开通货畅流”,半个多世纪前中山人建设中山港的愿景终于在中国党支持下的中国实现了。新中山港自建成起,就承担起连接中山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枢纽和沟通港澳的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山“三个定位”的深入推进,深中通道、深茂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山发展迎来极为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山将牢记习总的亲切关怀和殷殷重托,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中山精神,继续深入改革开放,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先行排头兵的作用,做好粤港澳大湾区东承西接的纽带作用,为早早将中山市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港码头简介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