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五个融合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信息管理人才

五个融合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信息管理人才

  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五个融合”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系统梳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特开设此专栏,旨在更好地展现学校各单位近年来推动“五个融合”的特色举措,以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信息管理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信息管理类人才,全面推动“五个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学院自2019年就重点支持了三项课程思政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0年继续支持了三项课程思政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着力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学院多次召开课程思政教学交流会,鼓励专业教师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实现课程思政百分百全覆盖。

  积极打造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的专业思政:以图情档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依托党支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第一学生党支部以图书馆学专业为背景,打造“图书馆文化周”品牌系列活动,宣传图书馆服务精神。第二学生党支部通过实践深入学习档案学知识,将专业特长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服务于党史与校史的服务工作。第四学生党支部通过“以搜促学”等方式推动“四史”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思想知识学习课堂,以及一个可运用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学院党委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专业办学强化学科支撑:配合学校大类招生培养改革、以学院更名为契机,进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塑造具备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以及脸谱清晰的本科课程体系。结合课程体系重塑和课程建设,统筹编写出版信息管理本科教材(教辅)1套。

  依托一流学科打造一流专业:依托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积极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的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个本科专业、三个学术硕士专业更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成为国内首个通过CILIP国际专业教育认证的专业。

  统筹教研室建设和学科建设:解决教学队伍与科研队伍“两张皮”的问题,选拔青年学术骨干担任教研室负责人,支持和鼓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教授组建高水平课程团队等,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谋划教研室与党支部统筹建设。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推动知名教授讲授基础课,如陈永生教授讲授“档案学概论”、张洋教授讲授“信息管理概论”、张靖教授讲授“图书馆学基础”等。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王惠君馆长、广东省文化馆毛凌文馆长、广州图书馆方家忠馆长等。

  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方向的课程,如《公共文化服务导论》《智慧城市与智慧技术》《知识图谱及应用仿真实验》等;将学术训练融进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如设置《科研训练》《文化志愿服务研习》等课程。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素养通识教程”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线上一流课程,“图书馆管理”“知识图谱及应用仿真实验”被认定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虚拟仿真项目。

  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并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以及本科科研训练制,推动实验室、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共享,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科-硕士一体化课程设计:已计划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针对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实施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设置研究生课程,引导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修读一定学分研究生课程,既鼓励本科生尽早接触科研,提升深造率,同时也为今后可能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尽可能投入研究。

  精细化科研指导: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本科生都配备研究生导师担任科研导师,通过导师一对一的精细化精准指导,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建立学生发展中心,通过开展学术活动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鼓励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

  针对性深造指导:每年定期开展摸查,掌握拟深造学生信息,通过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学生辅导员的协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保研分享、留学指引、考研辅导等活动,从全面导学、精准助学到主动促学,为学生继续深造营造浓厚的良好环境。

  紧扣第一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围绕我院图情档专业特色,建立起“一专业一赛事”体系,包括全国大学生中华典籍文化保护与传承大赛,广东省搜索之星大赛和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课外科技作品大赛。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工作队伍联动配合:学院学工队伍和青年教师辅导员实现积极联动协作,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

  以第二课堂为牵引推动五育融合贯通:学院积极推出第二课堂,推动五育融合贯通。如“红色搜索之星”比赛,“以搜促学”推动“四史”知识学习;承担了东江纵队与中山大学口述史项目,挖掘、传承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形式,融入青马学堂建立了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思政教育;开创“红色诗文经典诵读大赛”并推广至全校,成为优秀的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品牌;出版了《印象·中大红楼》《印象·中大草木》《雕塑上的中山大学》等书籍,丰富了校园文化,做到“以文育人”;将2020级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纳入必修课程,目前已组织学生在学院内开展劳动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成果显著:2019年获评广东省高校思想工作实践优秀案例一、二、三等奖各一项,2018年获广东省“新时代 新作为——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一等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中华典籍文化保护与传承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性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入选优秀作品,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第二届“慧源共享”全国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中获三等奖一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大学信息学院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