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资讯

中山大学教务处(中山大学教务处官网)

中山大学教务处(中山大学教务处官网)

 

定要加倍努力变得优秀,等到哪天遇到对的人,才不会显得狼狈不堪,毫无准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徐建华。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中山学院)在骊歌声声中送走了4600余名毕业生。今年,中山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近94%,有四成进入中山市和珠三角地区的重点行业。

在孙文故里、莲峰山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被中山人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大学。近年来,学校每年近半数毕业生留在中山工作,成为服务中山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独特力量。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长徐建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学校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省市校形成合力,进一步凝练特色,努力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助力广东区域产业升级发展。

搭建政校企

科研转化平台

笔者走进位于中山市石岐区科技创新谷的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中山学院副教授于效宇正在调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测试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实现产业化,主要面向电信研发项目开始接单测试。

‘产研院’真正让我走出校园,和中山市的产业同频共振。于效宇笑着说。进驻产研院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输出技术服务,支持美的、OPPO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进,承担多项国家、省级课题,2次荣获中山市科技进步奖。

2016年以来,中山学院主动面向区域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2015年12月,在政府推动下,以学校主导打造的中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科创谷,形成政校企深度融合的产学研转化平台。

目前,和于效宇一样,中山学院有多个教师团队入驻产研院,其中三个教师团队携科研成果、专利等在产研院注册了公司。截至目前,产研院已与7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科研项目40多项,为合作企业带来近亿元的新增产值。

学科专业设置

深度匹配地方产业

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人才,和中山学院的合作感觉是找对了路子。广东华快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崇智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2017年9月,中山学院青年教师李志莉和潘新建来到企业参与项目开发,成功研制出的飞秒激光器已处于国内光源设备行业的领先水平,预计实现产值超亿元。

这是学校推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中山学院共组建31支为中山经济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学术团队,和一支由53位教师组成的省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直接进驻各镇区、企业,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02年以前,学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以文科为主,与中山市制造业匹配度并不高。此后,学校聚焦人才培养质量能力、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的双提升,经过多年努力,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学科,数量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中山学院教务处处长陈泉介绍:目前,中山学院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公、管为主干,其他各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模式,深度匹配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搭建高端科研平台,中山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更上一层楼。2012年3月,学校与母体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目前,实验室已获得中山市980万元经费支持,将在薄膜器材照明技术、LED和OLED等照明显示光源及其产业化技术等领域开展研发,有力地支撑中山市半导体照明产业。

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

最后一公里

在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先锋创想园里,10多个入驻企业为学校提供近200个实习岗位,学生可以零距离和企业管理人员及工程师合署办公。

这是打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尝试,培养的人才可以无缝对接企业需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校长邓春健介绍。

近五年来,中山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投入了5000万元进行实验室建设,建设了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每个专业至少有3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提高了学生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理工类不低于总学分的32%,文科类不低于总学分的21%。2015年中山学院入选首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擦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招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不断提高。

有些人不能在一起,可他们心在一起;有些人表面在一起,但心却无法在一起;有些人从没想过在一起,却自然而然在一起;有些人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却发现其实他们并不适合在一起--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并不代表我不爱你了。

中山学院在独立学院中先行先试,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自2012年起,该校与母体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截至去年已累计招收研究生129名,三届共55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同时,学校也是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已有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参与交流培养。

■访谈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长徐建华:

校企合作开发

产学深度融合

南方日报:在冲补强提升计划入选高校中,中山学院的办学体制最为特殊。请问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定位和特色?

徐建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至今已有32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是中山市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举办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合作方为电子科技大学。

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借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冲补强提升计划的东风,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以理工类学科为重点,人文管理类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努力促进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南方日报:学校扎根中山市办学,在对地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支持方面,有什么新模式和新探索?

贤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门弄斧,二是不打断别的的话,三是不急于求成,四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谈话要有始有终,七是要立足于实际。(古犹太箴言)。

徐建华:在理工科高校中,产学研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山市布局的主要产业是处于转型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硬骨头。以前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一般都是委托性质,企业交给学校一个项目,由学校老师单方面开发,可能与企业所需产生一定的差距,企业认为学校的技术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合作难以长久持续。

为了把高校科研和企业需求的脱节弥补起来,中山学院通过平台搭建,试水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由以前的委托开发变成合作开发。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到学校里办公,同时也给学生很好的实习机会。在人文社科方面,学校通过建设实体智库,为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地方决策贡献智力支持。

南方日报: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理工科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您对高校人才培养有什么观点?

徐建华: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的产业结构,对理工科人才需求很大。大学生正处于20岁左右的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和理解力最好的时期,学生必须以学为主,要尽量装墨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踏踏实实地掌握基本功。

关于人才培养,中山学院一直狠抓学风建设,严把毕业生质量关。我们也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要明确,针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培养,是一种能力培养,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学生抛弃学业去创业。

数读中山学院

专业布局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拥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省级重点专业。

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六年获得立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

五年来,为中山市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0项,合作企业包括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全通教育(数码)。承担中山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调查研究、咨询等项目100余项。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谭茵华 张远秀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我不愿回头你看不见的哀伤,仿佛你不想记起我忘不了的遗忘。你说这就是童话,是时光许诺了沧桑年华,忆昔落泪依繁花伊几世梦剪西窗露,阁楼望月搁相思隔千年一段尘缘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