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魅力  特产

赵集镇贫困户田中山:鹅鹅鹅脱贫致富向天歌!

赵集镇贫困户田中山:鹅鹅鹅脱贫致富向天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秋日阳光下,走进赵集镇东孔村,你会被一派“曲项向天歌”的景象深深吸引,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千羽白鹅浮在水面追逐嬉戏;河岸上,一只只白鹅在悠闲地踱着步,体型健硕,姿态优美。

  这是贫困户田中山的鹅场,围栏里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大白鹅看到有生人靠近,全部曲颈高歌,叫声响彻四野,场面极其热闹。正忙着给鹅投食喂水的田中山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他停下手里的活儿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给鹅准备水和吃食。

  今年30岁的田中山是赵集镇远近闻名的“养鹅大王”。因为母亲中风,父亲患病,常年抱恙在身,2015年他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当时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吃苦受累不说,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又不放心家中父母,于是他决定回乡发展。

  田中山回到赵集镇东孔村后,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主动找到他,耐心讲解扶贫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他提出适合他的长期发展的产业路子。

  “咱这里养鸡养牛都挺多的,但是极少有养鹅的,在外面奔波我发现外地人好吃鹅肉,就决定养鹅。”田中山告诉记者,他把这个想法跟村支书和帮扶责任人说明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孩子想回来发展,咱就想办法帮帮他。”该村党支部杨清平说,在村里和帮扶责任人的努力下,通过协调,流转租赁了村里5亩地给田中山试产养鹅。

  2018年,村里和帮扶责任人郑文聪帮助田中山申请了小额贴息5万元,他首批买来了300只鹅苗,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

  万事开头难。田中山第一次搞养殖,无论从疫病防治、养殖技术、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都是零起步,但他毫不气馁,每天闲暇之余他就在网上学习养鹅技术。市里、镇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会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次培训会后,他都上台请教专家教授,并要来专家的电话,以便以后遇到问题时及时请教。

  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和专业养殖公司提供的技术指导,田中山逐渐掌握了养鹅技术。通过辛勤努力和精心饲养,在倾注大量精力探索实践后,第一批鹅苗迅速长大,被市内几家饭店一抢而空。

  田中山握着赚来的一万多块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干,干出个模样来。”

  从最初的300只到600只、1000只……田中山养鹅变得轻车熟路起来,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018年底,田中山家顺利脱贫。

  尝到甜头的田中山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但鹅的饲养成本较高,资金又成了拦路虎。就在这时,帮扶干部和村支书又及时帮他申请了小额,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田中山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现在他对鹅的一些疾病,例如常见的通风病,都可以自己进行治疗。他告诉记者,养鹅要以放牧为主,这样不仅可以使鹅采食到鲜嫩多汁、营养丰富的青绿饲料,而且可以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鹅经常生活在阳光充足、水草丰美的环境中,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重快,鹅肉口感也较好。如今他养的鹅完全不愁销路,不仅销往市区以及周边县市区,还销往广西、湖南等地。

  一只只白鹅在田中山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也在助力他一步步走上小康路,现在他的鹅场里已经有2000多只鹅了,每天,看着成群的大鹅,像一朵朵白云飘在村前村后,“嘎嘎”地唱着歌,田中山都难掩内心的喜悦。

  “一开始总是艰难的,但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付出总会有回报。”谈及创业之初,田中山为当初自己的决定感到自豪。

  一花独放不是春。田中山致富后不忘乡亲,不仅雇佣村里的贫困户到鹅场务工,还热心帮助想要学习养鹅技术的村民。

  “我呀,现在每天就一门心思围着鹅转,保持鹅场的干净卫生,每月能拿一千多块钱呢。”正在鹅棚里清扫的贫困户杨涛感激地说。

  田中山说:“党和政府给了我温暖,我必须要争光!感谢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对我的帮扶,这大白鹅算是养对了,以后我会甩开膀子继续加油,把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并带领乡亲们,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早日摘下‘穷帽子’。”

  “贫困并不可怕,只要肯奋斗,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采访中,田中山这个30岁的英俊大男孩始终面带着微笑,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暖和希望。

  如今的田中山在养鹅的道路上有了良好的开端,日子越来越好,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而这些都离不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点滴付出,正是他们对田中山以及贫困户们的支持,才让他对脱贫致富充满希望。

  在记者跟田中山的交流中,得知田中山现在除了一门心思养好鹅外,还有一个新的梦想,就是希望尽快能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到时夫妻二人携手共同努力养好鹅,和他的父亲母亲一起过幸福的生活!田中山不好意思地说着,脸上洋溢着乐观的笑容。衷心地祝愿田中山,早日实现梦想。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搭上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便车”,朝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坚定迈进,变“输血”为“造血”,既摘了穷帽,也拔了穷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田中山个人介绍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