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把党课上到心坎里余姚泗门生活网

时时愿学:

近年来,我市鹿亭乡、马渚镇、兰江街道、临山镇等乡镇(街道)采用因人制宜的方法,灵活开设基层党校,让“红色课堂”走进流动、商圈、合作社,消除了教育的“真空”和“盲区”。

朗霞街道天华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村党校和5个片分校(教育点),每月23日和30日各组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将村党校建成集学习交流、志愿服务、收集、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全天候、超市式宣教阵地。“1+x”“便利”课堂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集中教育难、干群沟通难、凝聚难、活动开展难等问题,营造了“想学就学”的氛围,使党教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该村有员188人,目前,到会率已从70%提高到80%以上。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红色课堂”见缝插针

【舞台上的“文艺”课堂】老区梁弄镇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让“传统变得更亲和,历史变得可触摸”,该镇充分利用“文艺”课堂,抓好重要时间节点,讲好梁弄故事。今年“七一”前夕,该镇组织红色故事、生态故事、党建故事、中国梦故事、梁弄故事等8支宣讲队伍,以“组织生活日”为契机,为党组织提供菜单式宣讲,让党教内容更加、入心、入脑。

目标准了、方式活了,“红色课堂”魅力无限,激活了基层党校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基层党校已建成省级示范、先进基层党校10所,宁波市级示范、先进基层党校20所,余姚市级示范基层党校128所。我市基层教育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多次表扬。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批示:要好好总结余姚经验,围绕落实《市基层党教意见》,以基层党校(分校)为平台,以村班子、、村民为重点,以模块化标准化课程为基础,以支持保障和督导为支撑,推动这一制度落地。

同时,该镇开展“铭记历史知党恩,坚定跟党走”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巡演,并利用“我们的节日火红梁弄”文化节等各种节庆文艺演出,穿插带有理论宣教意义的文艺作品,如快板《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得好》、三句半《家风家训是个宝》等,使广大群众在观看中接受教育。在观看情景剧《绣红旗》、双人舞《永远跟党走》等节目后,一名姓陈的年轻说:“纯粹的理论讲课比较沉闷、枯燥,这种以文艺节目融入教育内容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深受。”

针对这一情况,马渚镇2004年成立了镇外来人口党支部,并依托该党支部建立“新市民”党校,开设“新市民”课堂,为“新市民”及积极开展理论培训、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此举既解决了“新市民”找不到党组织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新家”,也加强了他们的理论学习。如今,“新市民”党校为50余名“新市民”提供咨询,为30名有意愿的“新市民”、12名“新市民”积极和流动开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两学一做”等专题理论。“新市民”课堂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了“新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此外,2015年至今,我市依托全市基层党校、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宣教活动85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7.6万余人次。其中,微型党课进基层党校活动创新推出“微型党课+故事”、“微型党课+理论说唱”、“微型党课+知识竞答”、“微型党课+主题展览”等“微型党课+”模式,深受基层群众欢迎。2014年以来,我市已开展微型党课巡讲进文化礼堂80余场次,受众超7000人次。我市“微型党课+”做法被《信息专报》刊发推介。

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谢家村今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快实施“农家小院”党建阵地,进一步夯实、做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农家“小院”课堂上,们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理论学习教育,开展“百名百面旗帜,百个先锋百个故事”征集、“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等,同时,要求学、佩戴党徽、按时缴党费,切实增强了的理想和党性意识。

在今年葡萄采摘期开始前,临山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户亮出了员户的金字招牌。合作社党支部江说,“这好比诚信工商户牌子一样,承诺不会短斤缺两、以次充好,让游客可以放心选购。”该合作社通过“两富”课堂,积极开展理论宣教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强化党组织和在推动社员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行全程服务,切实帮助果农致富,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国50佳合作社,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市优秀微型党课巡讲进梨洲街道明伟村。市委宣传部供图

处处能学:

【点面结合的“便利”课堂】以来,行政村规模急剧扩大、农村数量不断增加,集中教育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市秉承“打造10分钟学习圈”的工作,在一些规模较大、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推行“1+x”党校教育模式,即在行政村设立一个村党校,在自然村设立分校或教育点,以满足农村就近学习的需要。

“红色课堂”因人施教

像方老这样的耄耋,在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有30余位。老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社区党委采取走教形式,组织辖区内几名素质高、热心肠的年轻,带着微型党课《不忘初心》等,开展了“微型党课进墙门”活动。“墙门”课堂,让老可以就近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组织难、活动开展难和作用发挥难问题。

新常态下,基层党教工作需要主动出击,全方位占领宣教阵地。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朗霞街道等根据教学对象需求,因地制宜,精选点位,见缝插针创设“红色课堂”,将的教育向老墙门、自然村、企业餐厅等延伸,让基层处处能学。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编辑:杨月云)

“红色课堂”喜闻乐见

梁弄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巡演。(资料图)记者苏英英摄

互动力决定生命力,参与度决定关注度。我市还组建新矩阵,会同全市96家微信平台建立联盟,联动开展活动18次。今年全市第9届微型党课决赛期间,我市联合“浙江新闻”客户端、“甬派”客户端等30家新平台联动开展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微博、微信、网页、手机客户端同步,吸引10万网友在线观看,百余微友评论留言,有效扩大了理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民企的“餐厅”课堂】民营企业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而民营企业教育历来是基层党教工作的薄弱点。我市根据“灵活、多样、实用、简便”的原则,在大型民企试点建立“餐厅”课堂,通过播放微党课、微电影和人文历史、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教育视频,举办党的、中史、“中国梦”、职工风采等展览,使之成为企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皆学:

【外出的“延伸”课堂】“全村25个怎么才来了10个”,“40余个怎么才来了一半”……这是2013年3月鹿亭乡开展教育活动时遇到的尴尬事。随着我市山区下山移民、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不少渐渐地成了“流动”。他们常常不能如期参加基层党校的学习,教育的参与率和效果更是大打折扣。龙溪村村委会主任褚洪善坦言:“现在全村超过一半的已在城区生活和工作,进山学习太不方便啦!”

【外来的“新市民”课堂】近年来,马渚镇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安居就业,包括来自新昌钦寸水库的一批移民,他们一起成为了推动马渚建设发展的“新市民”。然而,“搬迁”新居容易,让“心”安家却难,特别是“新市民”中的出现了找不到党组织的苦恼。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流动、商圈、合作社等日益增多,使原本依托单位或村(社区)的教育“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加强对这些的日常教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2016年4月19日起,新丰轴承有限公司的“餐厅”课堂组织播放《筑梦中国》等系列党建宣传片,每周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并定期开展学习,谈观后感,受到许员和员工的点赞。公司副总经理周兴国评价该“餐厅”课堂:“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和职工集聚的特定空间,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走出了民企教育组织难的困境,开拓了民企教育的新径。”

【社区的“墙门”课堂】家住城区县东街小区的89岁老方海卿因身患痛风,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近日,当社区将《中国》和《习总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送到他手中时,方老连声感谢:“组织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啊!”

外出多,教育难实施,怎么办?乡党委征求多方意见后,决定将基层党校的课堂延伸到外出的集中居住地,先后在外出聚集地建立12个基层党校教育点,明确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教育计划,确保外出能够按时参加党教活动。外出教育点“延伸”课堂建立以来,该乡12个教育活动点均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活动参加率超过90%。其间,该乡利用“延伸”课堂定期开设党课,及时向传达“三改一拆”及“零违建”、村三资管理等内容,得到了外出的一致好评,提高了他们对党务、村务的参与度,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明商圈党支部2009年成立至今,共有21名,每月开展教育活动,到会率都在90%以上。该党支部熊百川说:“从到会率可见基层党校的吸引力有多强。现在要加入商圈党支部的企业很多,商圈党校真正发挥了教育人、凝聚人的作用。”

【商圈的“联合”课堂】伴随着新兴商圈、专业市场迅猛发展,这一区域成为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为此,我市在中国塑料城、四明商圈等地组建了基层党校“联合课堂”,组织开展理论党教、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职业等思想教育活动,组织举办“创新驱动,携手圆梦”研讨交流、诚信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商圈“联合”课堂的建立,解决了一些“两新”组织少学、失学的难题,带动了商圈内各商户的学习交流,促进了商圈内党教工作的开展和商圈经济的繁荣发展。

【农家的“小院”课堂】“很多‘两学一做’要求的事,我们村的10年前就在做了!”泗门谢家村的“好嗓子”倪秋梅是该村第九党支部。她家是支部日常的教育活动点,也是一个农家“小院”课堂。近日,谢家村11个“农家小院党建园地”新鲜出炉。们坐在飘着瓜果清香的院子里,一起学习讨论党建工作、评议村里大小事务、挖掘身边的好事。

“红色课堂”要最大限度发挥党课教育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就要摆脱“简易”、“刻板”的模式。近年来,我市主动“微时代”特点,连接互联网和掌上平台,打造“指尖上的阵地”,让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随身听。同时,我市还通过、辩论、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育。

【指尖上的“虚拟”课堂】2013年来,市委宣传部在全省率先建立理论“一网两微一端”新,构建“四位一体”理论宣讲新平台。运作中,“一网两微一端”既按各自优势和功能发布资讯,又互相打通终端,实现资源共享,目前,网页点击率达10万余人次;微信关注用户达3.4万人,浏览量累计超40万人次;微博累计推送图文信息1万余条,阅读量100万余人次。“新微理论”获评全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三贴近”优秀案例。其间,我市利用新“虚拟”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20余次,提高了理论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微信知识竞答,利用“组织生活日”,首次引入H5技术,吸引8.5万人次参与答题、9.1万人次浏览关注;自2014年在全省首创“微型党课人气选手”微信投票活动以来,累计吸引微友18万人次;前不久组织开展的“两学一做”微信图文大赛、创意H5大赛评选等活动,浏览量达10万余次,点赞量达近5万次。有粉丝说:“参与活动学理论,好学、好玩!”

【合作社的“两富”课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我市选择在较多的合作社建立党校,开设“两富”课堂,“教育兴社、产业富农”的,实行教育内容“理论+农技”、教育对象“+社员”、教育形式“课堂教育+田间实验”的新模式,为农民搭建了一个集理论教育、农技培训于一体的平台,实现了“脑袋、口袋一起富”的梦想,深受群众的欢迎。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胡瑾中)基层党校是基层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历来十分重视基层党校作用的发挥。自2007年以来,市委宣传部依托基层党校,积极探索覆盖广泛、门类迥异、形式活泼的“红色课堂”教育模式。如针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实际,设立“墙门”课堂,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行政村规模较大、集中教育难的问题,设立点面结合的“便利”课堂,打造“10分钟学习圈”;针对年轻思维活跃、熟悉网络的特点,搭建“一网两微一端”虚拟课堂,通过加强互动,实现党教“零距离”……

黄家埠镇横塘村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农家“小院”课堂,老潘嘉森在自己家建立“百姓讲坛”,每周五与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说、话成就,凭着直白易懂、生动活泼的党课,在当地拥有了大批“粉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