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喜讯!大涌安堂林氏宗祠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174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广东获评数量最多的一个批次。位于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的

  林氏宗祠建于1645年,也叫“双桂堂”是安堂古村现存的祠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间,距今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的它,可是有不少的故事。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安堂社区双桂大街86号对面,据有关部门认定,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清明治二年(1645年)扩建为三进三间,占地面积87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76平方米。在整体格局上,该祠堂为硬山顶,龙船脊,抬梁为木结构,蚝壳墙,前墙则为砖墙。它有着强烈的明清建筑风格,是中山市历史较悠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2009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林氏宗祠的正门,挂有一副金字对联:“九龙世胄,双桂家声。”其缘由也与林皋有关。据族谱记载,林皋不仅身居高位,且9个儿子全部在赵国为官,世称“九龙世胄”。在唐朝,林氏也有一名先祖林披,也是9个儿子全部考取功名,在朝为官。其中三子和六子,更是同时高中状元,被称为“双桂”。如今的安堂林氏,便是林披六子林蕴的后代。

  据族内老人介绍,安堂林氏在该村开族已有6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先祖林玄兴到此开荒。

  花鸟木雕檐板,山墙内部为蚝壳砌成。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架,前设三步廊。廊下为木雕漆金花卉、鸟兽梁架,柁橔上雕龙云图案。次间设塾台,门前有石台阶及石狮两对。中堂为“双桂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进深十三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内设神龛,挂祖先画像。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书写着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

  开族600多年,林氏族人一直重视家族传承,不仅对先祖的习俗有所继承,同时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族内除了有“十德图”记载先祖事迹以及昭示族人修身外,先祖还编写了48字家规,教导族人如何为人处事。

  “十德”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林氏先祖林皋。当时,林皋在赵国担任宰相,“十德”便是其进谏赵王贤明治国而提出的。

  “国法当守,家规当尊;师尊当敬,交友当正;处世当明,业当勤俭;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有方,公物当爱;祭祀当诚、宝藏谱牒。”

  林福祥(1814—1864):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在朝廷任二品官,曾驻守南京。三元里战后,林福祥上书,要求乘机出兵收复香港,是提出收复香港的第一人。

  林汝杨:清光绪五年(1879年)已卯科第十七名武举人,任督标首营中军守备;庚辰科第一百零三名武进士,任营用守备。

  林君复(1879—1942):留日学生,参加兴中会,辛亥期间回到香山县负责发动起义,成功后任大元帅府参议。

  林警魂(1883年生,卒年不详):20岁入广东讲武堂,肄业后与杨鹤龄、陈少白等交游,以办理盐务为掩护,进行工作。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军曾威迫林警魂当傀儡,遭坚拒。

  林卓夫(1897—1943):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9年夏回中山接任县立中学(现市一中)校长、省教育厅督学,连任5年。他重金聘学识资深者任教,以保证教学质量。1940年夏兼任中山县县长,1942年春任海外港澳湾总支部委员兼澳门支部主任委员,为日伪所恨,被列为第二名刺杀对象。1943年2月1日,遭日伪刺杀身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