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

  8月30日至9月1日,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在贵州贵阳举行。这是全国唯一以国学为主题的图书博览会。通过持续深入打造,孔学堂国学书博会已成为贵州人家门口的阅读盛宴、国学盛宴、文化盛宴。这表明,根据中央精神,多彩贵州结合实际,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又向外界递出了一张崭新而亮丽的文化名片。下一步,贵州还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进一步深化打造孔学堂国学书博会品牌,乘媒体融合纵深推进之势,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互相搭台,切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党的以来,围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理论形态的诸子百家、孔孟朱王等一整套完整的思想文化学术体系,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表现在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之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要通过一系列的传播和活动,把理论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影响大众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助力。同时,提供更优质的、贴近群众的文化内容和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和意识形态建设。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亟须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爱国情怀等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的思想观念之中,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必然增强和加深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解,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费孝通先生曾有论断,中国传统文化是长在土里的文化,与老百姓有天然的联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染群众,在基层群众中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将其融入基层社会价值的重塑、基层社会冲突处理、基层社会文化重构,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筑牢基层意识形态防线的重要手段。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层传播的快捷通道。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也是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今年5月底,实现了全省8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当前融媒体中心的布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

  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需产出更多文化产品。县级融媒体必须进一步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再造生产流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切实增强群众认同度、信任度、喜爱度,才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运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既是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的题中之义,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用户黏度的重要手段。中宣部、广电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在总体要求中提出,应按照“媒体+”的理念,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规范》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提供的媒体服务,在多个业务板块均强调了文化、教育的内容;在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方面,其中两个重要业务板块是文化、教育。特别指出,要“为本地用户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主要开展文化新闻资讯报道、文化基础设施全方位展示和沉浸式体验、体育赛事资讯和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地域特色展现、演出活动支持等业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必须切实把握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建成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切实发挥与受众物理距离最近的绝对优势,高度重视本地化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真正把镜头对准用户,让人民书写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县域文化创意中心。

  切实把握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全方位融合打造县域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狭义上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广义上还是指互联网时代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媒体时代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战略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时代大势和传播规律,从内容、渠道、机制体制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融合传播格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上,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线上文化产品和线下文化活动的互动,切实实现融合传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高度重视本土化文化内容的生产,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破壁人。县级融媒体中心处在传播网络的最基层,具有与受众物理距离最近的绝对优势,承担着贯通上下,引导和服务当地群众的重要功能。下沉基层、接近用户的“零距离”优势,正是大数据时代媒体深度融合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本土化的信息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政务信息、生活资讯,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本土化的文化内容和产品。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文化传播中要研究如何去尊重和表现这种“多元一体”。贵州素有“文化千岛”的美誉,各民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和谐相处,却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石阡说春,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囤,完整保留明朝风味的屯堡文化等等,数不胜数,都是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以全民阅读为具体抓手,立足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设立常态化项目,切实将主流思想文化融入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之中,通过贴近本地民众的文化产品,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充分挖掘本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制作易为当地群众接受的本土化文化内容,提升本地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实实在在把镜头对准用户,让人民书写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用户生产内容是融媒体时代的一大特点。融媒体时代的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做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需要表达、需要展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把镜头对准人民,除了要自己生产内容,也要为用户生产内容提供平台,既充分激发民众的文化创造力,又做好发布的把关人。具体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要让本地文化名人、乡贤等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角、打造本土文化网络大V。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众的也是大众的”,当你充分激发大众的潜力,把本土化的内容做到极致,往往又能成为整个互联网上的“爆款”。现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很多方言内容、地方化的内容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就是对这一观点很好的注脚。

  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打造县域文化创意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本地用户为主体,通过“传媒+”“内容+”“产业+”等方式,打造平台、服务、产业的圈层化,横向实现内外部的协同融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沉淀核心用户,重塑本地化的用户生态,这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最基本的策略选择。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文化服务是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立足根本,拓展业态,打造针对本土群众的文化培训、会展演出等文化产品,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濡染作用。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主动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播的重要使命,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坚定群众文化自信。(谢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