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珠海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珠海,虽然不是常规的名城和古城,但是有自己的城市历史、地域特色和文化遗产。珠海的历史有多长?珠海高栏港宝镜湾史前石刻岩画,记录了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中华先民走向浩瀚海洋的最初记忆。

  6月4日-5日,珠海召开了申报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会。经过现场调研考察和紧锣密鼓的座谈后,专家们认为,“许多人还不知道,珠海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丰富和多元的,珠海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这些来自全国的文物、规划、建筑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历数珠海文物古迹、文化渊源和天然禀赋,他们一致认为,珠海的历史文化有很大优势,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当准确认识城市历史地位和价值特色,珠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建议,珠海要进一步加强历史研究、提炼历史文化价值,挖掘珠海作为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起点意义,重视其作为中西文化交汇要地的重要历史地位,进一步凸显珠海的海洋文化特性和近现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张广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协同发展也是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共同目标之一。

  珠海得先天优势,中国百名留洋学童大部分出自珠海,珠海应该成为国家名城。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后,珠海的地位非常重要。

  我之前到珠海考察十几次,每次来都有新发现、新感受。珠海很可贵的一点是,既有文化,也有海洋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珠海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文明,自古就是岭南文化重镇之一,尤其近代以来,中西交融、多元包容、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珠海独特的城市文化。

  1989年,在珠海市高栏港的宝镜湾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唐代香山镇和南宋香山县最早的县治也设在现珠海境内;明清时期管理澳门事务设立的前山寨城墙遗址尚存,这些都是珠海作为古城的重要印记。同时,这座城市也孕育了陈芳、容闳、古元、鲍俊、唐廷枢、徐润等为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名人、文化名家。

  2018年,珠海市委、市政府从珠海城市文化建设高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延续历史文脉,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慎用、善用珠海本土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珠海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培育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城市归属感,发挥同乡、同质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珠港澳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物部门应该加入进来。相关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文物部门应当贯穿和参与全程,专业性对于编制的思路和接下来的推进非常重要。

  历史城区保护是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珠海规划了斗门和唐家两个历史城区,在空间上通过古驿道等文化线路连接起来。这些古驿道跟城市建设之间、与城区保护的空间上有怎样的关系,需要清晰的脉络。

  以凤凰山为核心,北部是唐家湾,东部是开放埠;以南部的香洲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基础,将斗门作为远郊镇进行申报。珠海可以探索一种新的申报模式。

  接下来开展的大湾区文化遗产相关工作,可以说是南粤古驿道的升级版,尤其是由乡村到城市延伸的升级版,我们要将湾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方式串联起来。不是像南粤古驿道这种实体,而是通过信息的传达,建立时空呼应的廊道。文化遗产演进和建设,将有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珠海的历史遗迹比较分散,类型丰富。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岩画石刻,也有灯塔、炮台、石桥和名人故居以及红色遗址还有海洋文化。充分阐述这些遗存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的时序并跟其他类似遗存进行对比,从而发掘出珠海需要梳理的独特性。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在保护规划中有利用、功能提升比较多的描述。实际上历史街区是有人居住的,要将保护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要利用,还要保护,这方面一定要强化。

  张广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珠海历史文化名城最突出的价值,一个是近现代,一个是改革开放,这是珠海最突出的价值。珠海澳门依存变迁发展的情况、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建设前后的情况,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珠海和这些历史上特殊的事件紧密相关,不同时期反映了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产生的价值对城市的变化有怎样的影响?这是需要重点挖掘完善补充的内容。

  在申报工作中,珠海应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标准,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提升文物级别,调查和公布历史建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做好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清代时康熙、雍正大力加强沿海海防建设。广东的东部南澳开始设县,广东的中部沿海海防建立了广州府统治,原来在肇庆,后来移到广州、澳门同治。整个明代到清代中叶以后,海防地位非常重要。

  如何定位珠海地区的历史?一定要从海洋的角度去认识和定位珠海的历史发展。珠海从海中的岛屿,逐渐变成了与珠江三角洲连成一片的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特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区之一,都离不开海洋。从历史上的湾区遗址,到唐宋设镇、明清设海洋机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些都跟海洋有密切关系。

  珠海的历史离不开海洋。珠海近代名人辈出,开风气之先,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都跟海洋因素有关,具体考量到珠海历史文化遗存遗产的时候,也要从海洋的角度思考。

  珠海海域资源丰富,在文化遗产调研和确定申报保护的过程中,珠江口的海洋文化遗产要做好,因为是面向未来的。调研显示,珠江口西岸海域,从香山到台山的上下川岛和阳江的海陵岛是连成一片的,这是海上交通非常重要的海域,外洋的船只进入广州,都经过这片海域,留下非常多的海洋文化遗产。这片区域到斗门都是连成一片的,我相信以后这里是水下考古的重要区域。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名城建设中,不要忘记了这里。

  珠海有很多历史文化让我大开眼界,如果要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珠海一定是中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将30年以上的建筑称之为历史建筑。珠海改革开放从建市的1979年开始,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因此可以将珠海称作中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将珠海归纳为改革之城、人文之城、驿墟之埠、边防之城。

  珠海已经有40年的历史,有多少改革开放的遗迹,有多少改革的工具,有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街区,有没有决心将这个街区保护好,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是一百多年,大家可以在珠海探寻当年的改革开放。当年的城市、当年的文化是否可以折射出来,保护下来。

  珠海聚集了大量的人文,众多名人先辈或者在这里出生,或者在这里长大,很有意义,因此是人文荟萃之城;驿墟之埠跟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最早的香洲跟改革开放密切相关;珠海是直接对外的,真正守在海边上,海防边关之城有一定的影响和明显特征。

  珠海是面向海洋的城市,位于珠江出海口,本身形态不是团状,而是岛状和分散状的,珠海处于边陲和海防特定的功能,为此,渔业、盐业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

  我参加了深圳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盐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官盐不希望这里有大量的人,因为这里是重要的物资资源地。因此提到了桑基鱼塘和盐业与城市所在的位置,也包括了产业与城市的关系,珠海在这方面应该加强梳理。

  珠海的古驿道文化线路很有特色,目前国际上对现行的文化遗产如何活化和利用非常重视。过去珠海盐业和渔业在古驿道上的作用,物资方面与内地是怎样的联系,历史上古驿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方面应该加以补充。珠海的名人文化也可以进一步加强。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城市的发展路径,包括管理的方式都是积极的。珠海市政府提出了能保尽保,进到名录的都要保得住,这一点可圈可点。

  历史文化名城不在于历史上是怎样的级别。从商贾名流到传教士到西方科技,这些是一种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就要强调人,不仅仅突出建筑。

  珠海申报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要突出珠海的特点,要与深圳等城市有所区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还有海洋文化,包括众多的岛屿。我特别赞成海洋的观点,全世界都知道伶仃洋就在珠海,珠海应当将这一点突出,也要突出海防文化。

  虽然目前珠海修建了伶仃洋广场,但重点还是要突出历史文化和文天祥,不是建筑的概念,要突出文化的概念。广东办了很多的华侨农场,珠海也有很著名的华侨农场,华侨农场也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珠海有全国最早的度假村。读一些中国近代史,才会理解珠海的历史有特别的意义,一定要突出珠海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意义。

  在珠海,唐家古镇文化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融在一起,这是珠海做得特别好的地方,我认为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地方。

  珠海的历史文化非常深厚,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下非常好的基础。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定位和方向。

  建议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部门。能不能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每一条进行一一对应,缺什么就补什么,尽量去挖掘。

  珠海可以围绕历史上的人、史、地开展系列研究和出版丛书,提炼珠海历史的特质。南昌是英雄城,瑞金是红都,广州是千年商都。珠海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的研究,提炼出珠海的文化特质。

  申报名城是长期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也不会一蹴而就。通过申报名城的活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市民以及游客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这才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目的。

  如果比较澳门和珠海中西文化交汇有什么不同,珠海从近现代以来,主要吸收外来文化,珠海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珠海尝试新的东西,因此珠海是中西文化实践的交流地。澳门很多文化在历史上是跟珠海有关的。

  我们对珠海的文物考察持续了很多年,而且很有收获。例如众多的沙丘遗址,例如20年前对梅溪牌坊进行测绘,修缮过菉漪堂,也做过唐家湾的调查,尽管如此,珠海历史文化的丰富还是让我眼前一亮。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先是资源的梳理。不了解珠海的人,觉得珠海没什么历史,实际上文化遗产是丰富和多元的,沙丘遗址、高栏港宝镜湾岩画,展示出了新石器时代岭南鲜明的生活场景。珠海同时还有相当多的近代史籍,名人荟萃,文化资源既丰富又多元。

  提炼价值也是申报“名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我个人倾向于近代名城,珠海是放眼看世界的地方,海洋、海防都非常重要,这是一体两面的而且有实物见证。同时还要强调近放城市,珠海开放的时间更早,有连续的开放性,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如此,珠海历史文化核心城区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确定。依价值提炼,划定合理的历史城区。

  珠海于2018年启动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申报工作。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朝晖介绍说,坚持规划引领,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发展战略,提升文化遗产魅力与活力,是珠海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申报工作中的亮点之一。

  珠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城市“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山、海、河、田、岛、城、乡和谐共生。与此同时,珠海作为香山文明的发源地、中西文化交汇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珠海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同时始终坚持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发展战略,结合空间脉络和城市历史,梳理出点线面覆盖、与城市山水格局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保护结构。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的工作要求,并构筑了“三轴两片”“八圈两湾”“两区多点”的珠海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框架。2017年《珠海市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CI设计》进一步划定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提出了建立城市特色风貌的精细化管控模式和遗产空间资源管理策略,让珠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在总规的引领下,珠海开展了建章立制、完善名录、保护规划编制、盘活历史资源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全方位规划管理体系。

  珠海在拥有两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基础上,普查划定7处历史文化街区;在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8处省级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建立起传统村落名录制度,2017年珠海市共甄选出市级传统村落39个。

  此外,在73处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珠海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5年至今,共登记历史建筑线处,先后公布并挂牌了两批历史建筑共92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30处;推进第三批57处历史建筑、第二批6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的认定公布。

  2018年12月,珠海起草并印发我市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珠海经济特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搭建了保护工作的基本框架,明确了预保护等工作制度,强调了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创设了保护对象奖励和补偿制度,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制度支撑。

  结合名城总规,我市策划开展了《珠海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珠海经济特区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完成了《珠海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情况调查研究》《珠海市历史建筑修缮维护指引》等一系列专项研究,为保护工作的机制建设和规划决策提供了研究支撑和有益补充。

  珠海的水、陆古驿道是古代南粤地区出海、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是香港开埠前东西文化、商贸交流的口岸。从2016年开始,珠海开始普查梳理古驿道四条,共计64.5公里,完成了6公里精华段古道的原真修复。

  据介绍,珠海打造“香山古驿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串联了名人故居、历史遗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挖掘了古驿道沿线名人事迹、历史典籍、古老传说,带动了周边村庄环境整治、村史馆建设、旅游民宿的发展。

  根据任务分工要求,相关部门在现阶段从保护工作名录完善、规划编制、建章立制、文化遗产盘活等方面扎实推进名城建设和申报工作,逐步夯实珠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申报基础。

  目前,我市已完成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珠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步成果,并开展了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根据工作部署,将在今年底前完成申报材料,2020年初正式开展申报工作。

  据了解,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高门槛和稀缺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非常艰巨且需要举全市之力长期坚持的工作(通常需要耗费5-10年左右的时间),需要全市统一思想,各部门分工协作,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提升、完善、沟通、宣传等工作。

  截至2018年11月,珠海市市域范围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5处,其中宝镜湾古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石溪摩崖石刻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4处。在73处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我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5年至今登记历史建筑线处,先后公布并挂牌了两批历史建筑92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30处。

  截至2018年11月,珠海市市域范围内,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处;中国传统村落2处,广东省传统村落6处,珠海市传统村落31处。

  截至2018年11月,珠海市市域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共4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2项,市级28项。

  我国于1982年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国务院曾先后于1982年、1986年、1994年批准了三批共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再成批公布,而是按照审批原则“成熟一个公布一个”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4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有着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国务院2008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五项条件:

  第四,历史上曾经作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