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历史必修3知识要点和复习重点

  核心:① “仁”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 “为政仁德”,

  以德治民。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的思想: 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的思想:思想:“仁义”“王道”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恶论”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 “存天理,灭人欲” B、深化“格物致知” C、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南宋陆九渊: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A、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核心);“知行合一” 2)发展:

  北宋时期,儒家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3)评价:

  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背景:上:君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思想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离经叛道”的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黄宗羲:A、抨击封建君主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①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3分)

  ②董仲舒揉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体系;被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

  ④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3分)

  ⑤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3分) ⑥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深了巨大的影响。(3分)

  背景:A、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B奴隶制的发展(主要原因)C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代表及主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运动。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道德,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中世纪(5—14世纪)的西欧,宗教神学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3)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思想家们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重新闪耀在西欧的上空。(4分) (4)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主张信仰上帝得救,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

  进一步弘扬。 (5)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4、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的成就? 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 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圣》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著《论法的精神》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说 《社会契约论》

  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前期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维新派:主张: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实践:戊戌变法;特点是学习西方的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激进派):提倡和科学;实践:开展新文化运动;特点是学西方的思想。 共同之处: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最初表现为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 《民报》发刊词正式将其阐述为三义

  它涉及民族(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社会(民生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纲领。

  三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临时约法》。

  新三义同的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基础,推动了国民大的发展和高涨。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并指出这一学习历程的主流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派别 时间 背景 代表 思想主张 实践 目的 意义 地主阶级抵抗派

  特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的渐进过程;由学资本主义到学社会主义。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儒墨法道等各派站在不同立场讨论治国处世之道,共同构造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道家:创始人是春秋老子,他的代表作是《道德经》;他的哲学中包含辩证法思想,上倡导无为而治。战国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提出“齐物”, “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必须顺应自然。西汉初年,道家黄老之术曾被作为治国思想,有利于休养生息。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尚力”,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强调没有阶级差别的爱,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和平安定,摆脱剥削压迫的愿望。

  4、法家:韩非子认为历史是进步的,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变法维新,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变革社会的愿望,被秦国及秦朝作为治国思想。

  5、★春秋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刑罚和任意苛政,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精神。 “礼”就是“克己复礼”,追求的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保守的一面。上提倡为政以德。教育上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6、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学:战国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荀子杂陈百家,主张礼法并施,主张“性本恶”。认为人定胜天。

  7、★先秦儒学的作用: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提倡爱惜民力,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抑制,体现民本思想,但在战乱时期不符合统治者需要被冷落。

  8、★西汉儒学创新占主导: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法家、道和阴阳家思想,提出“大一统”,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核心),新儒学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儒学在上占据统治地位,也确立了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9、魏晋儒学受冲击,唐朝合流:魏晋南北朝国家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冲击儒学地位,三教间不断渗透。唐宋“三教合流”的潮流兴盛。

  10、★宋代理学形成: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天理为核心的新体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南宋的程颐程颢和朱熹。心学的代表人物有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守仁。

  11、理学与心学区别: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心学的集大成者是王守仁,两者都认“理”是世界本本源。但前者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即接触和体验来明理,后者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反省,强调自我能动的作用。

  12、★理学影响:南宋以后,理学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明初,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宋明理学维护封建,扼杀自然欲求。但她也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宋明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理学烙印。

  13、★明清反思批判儒学: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一些知识分子挑战传统道德观念,追求个性发展,反对君主,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形成一股进步。

  14、代表人物及观点:明末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权威是万世之至论,倡导个性自由发展,;被视为“异端”。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抨击君主,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发出“天子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王夫之强调,理在气中,具有唯物思想,系统地批评宋明理学。

  15、★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对晚清学风及影响深远。但明清时期,由于君主、小农经济、八股取士、闭关锁国等因素,新的进步零散不成系统,影响有限未能推动社会变革,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16、近代利用批判儒学:近代传统儒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维新变法时,康有为借助儒学宣扬西方学说;袁世凯尊孔复古,企图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孔家店,倡导科学,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7、★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促进文化传播普及;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代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13、14世纪,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到西方,指南针促进新航路开辟,活字印刷术推动新教传播,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总之,为西方资本主义到来创造条件。

  18、天文:战国《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东汉张衡地动仪测量地震方位,比西方早1000年;唐朝僧一行测量子午线是世界首次;元代郭守敬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年。

  19、数学:春秋出现九九乘法表;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20、农学:北朝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北方农业畜牧业经验;元朝王祯《农书》重视生产工具 的改革;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吸收西方科技,徐光启被喻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1、医学:战国《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是最早采用技术;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2、★明清科技状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总结性巨著,但由于君主强化、自然经济主导、程朱理学束缚、闭关锁国隔绝等因素,自然科技几乎处于停滞。16—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中国科技开始落后西方。

  23、书法艺术:商朝出现甲骨文,秦统一小篆通行全国,魏晋形成书法艺术,书圣是王羲之,代表作《 兰亭序》,隋唐书法讲究,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狂草;两宋忽略法度,讲求个性,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24、绘画:魏晋时出现文人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唐代:“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代:理学兴起,追求意境,文人山水画流行;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许多民间风情画;明清木刻版画、年画等流行。

  25、文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楚辞:屈原新体诗歌《离骚》开创了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元曲的代表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明清小说繁盛。

  26、戏剧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傩;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清代:乾隆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7、★宋词、元曲、小说、戏剧、风俗画等都属于市民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

  28、★古希腊起源:公元前7—5世纪,古希腊工商业发展,繁盛,成为人文思想发源地。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知识即美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9、★文艺复兴发展: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中世纪神学,宣扬人文主义,使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英国莎士比亚是代表人物。

  30、宗教改革:16世纪宗教改革以德国为起点,披着宗教外衣,利用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会与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加尔文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和教皇权威,欧洲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并立局面。

  31、、★启蒙运动成熟: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直接反对封建制度和教权制度,要求建立自由平等、法治的理性王国,成为资产阶级的理论依据。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卢梭主张提出社会契约论,,共和;康德提出人非工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实质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

  33、科技: 16世纪波兰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挑战了神学世界观,17世纪意大利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17世纪英国牛顿力学创立,标志科学时始,为法国启蒙运动及工业奠定科学基础;1785年“万能蒸汽机”使用,1814年火车问世;19世纪中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

  34、★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随着欧洲的资产阶级和工业展开,资本主义制度却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此感到失望,先后产生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35、★代表: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有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代表作《西风颂》,充满感性、洋溢着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未来的色彩;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法国的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立足于对现实社会进行冷静的审视与批判。

  36、★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体现现代人失望、迷惘、痛苦、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代表作是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7、艺术:18—19世纪受与启蒙影响,贝多芬的交响曲体现了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19世纪末由于第二次工业,光影技术的进步,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的印象派艺术产生,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是印象派美术的代表;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20世纪现代艺术流行,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西班牙毕加索是代表。

  38、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翻译书籍介绍西方,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开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新思想潮流;

  39、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学校,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40、★19世纪40—90年代甲午战争前,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技术,不变革制度的中体西用理念是新主流。突破了传统的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促进了西方技术在中国传播,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变制度的局限性使自强求富梦难以实现。

  41、★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新主流。

  42、★19世纪末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兴民权、严复引进社会进化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兴起,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43、★20世纪初改良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1905年建立同盟会,以三义为指导,1911年掀起辛亥,结束了封建帝制,创立中华,颁布《临时约法》,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4、★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却尊孔复古,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实现,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思想,提倡与科学,孔家店,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与科学,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五四运动爆发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5、★近代前期(1840—1919)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技术—制度—思想的层层递进,在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新旧冲突、中西碰撞的思想浪潮,促进了思想解放,虽未改变两半社会的性质,但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46、初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十月后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扬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的主流,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党成立。

  47、1924—1927年国民大时期,思想萌发,1927—1936年土地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思想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了《新主义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 “七大”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8、★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促进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以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伟大的转折。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的“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思想,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五大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9、2002年“十六大”,提出的上 “”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其主题是关于如何建设优秀政党。

  50、★思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思想指导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新主义的胜利,创立新中国,实现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理论开创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效斐然。

  51、★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德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进步。20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兴起,1969年互联网问世。

  52、新中国建立后,60年代在核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钱学森是导弹之父;70年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成功;80年代,“银河”计算机问世;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展科技,重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证。

  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在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右斗争扩大化和“”,使双百方针被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得以恢复。

  54、建国初扫盲教育为中心;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到2000年底,中国实现了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