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考前3天:关注教育热点教育新闻积累教育类素材

考前3天:关注教育热点教育新闻积累教育类素材

  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社举行全国代表委员教育热点座谈会。部分全国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调研,与会代表委员发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教研组织机制不够完善、思政教师理底不够深厚等一系列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集团总校长、革新里小学校长王欢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先手棋”。她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或牵头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团队,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跨年段的教研工作量纳入工作总量进行统筹计算。”同时,建立跨年段、跨区域的网络一体化教研共同体,“成员应包括思政专家、骨干教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让各年段教师在突破年段限制的一体化备课中,整体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连贯性”。

  在全国代表、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看来,思政课是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高琛建议,一要用优秀文化化育人格;二要开展面向全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严把图书、动漫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传播途径关,严格控制对国外动漫、游戏类文娱产品的审查,对国产优质动漫、游戏类文娱产品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全国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呼吁,尽快在各省份设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纠正心理和行为偏差,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新时代合格青少年。

  “双减”政策落地,取得初步成效。全国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将其概括为5个方面:作业负担减轻、课后服务落地、校外学科培训负担下降、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初步形成,以及家长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双减”持续推进,仍任重道远。张志勇认为,要减校外,必须强校内。其核心在于课后服务供给要做足做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要。对此,他建议:在发挥好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有序开放课后服务的课程资源供给,引入有效的社会资源。

  对课后服务给教师带来新负担问题,张志勇建议深入研究弹性上下班制、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认为,要科学设计教师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双减”走向深水区,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全国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提出,完善中考评价机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育领域行政公益诉讼,优化财政投入结构等。

  张志勇分析,导致学生负担重、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他呼吁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上发力,“加快优秀校长教师的有序流动,对底部学校实施提升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