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如何让契丹族成为一个强大民族的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如何让契丹族成为一个强大民族的

  中华民族在现代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庞大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逐渐被汉民族的文化所吸引,逐渐吸收并采用了许多的汉族文化的方面。

  在中华历史上,有着许多通过学习和吸收汉文化而崛起的民族。他们通过对汉文化的学习和改进,使之成为了适用于本民族习俗与思维方式的新文化。这些新文化使得这些民族在中华文明史上成为了一颗颗璀璨的明星。

  大辽王朝,一个中华文明史上强大的少数民族王朝。这个位于蒙古地区的王朝在通过对汉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实行后,使得它迅速发展了起来。并且成为了五代十国末期崛起的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对汉文化的学习和运用,有着教科书式的正确与准确。

  辽太祖,是辽朝建立和汉化方针的奠基人。辽是由名为契丹的民族所建立的。但在辽建立之前,契丹民族共分为七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一个首领。而七个首领中,还有一个是管理契丹整个民族的可汗。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太祖,就是当时的契丹可汗。

  可汗的选举方式,是以血缘和投票两种途径为方式进行的。每次选举出的可汗担任时间为三年。但是这样的选举方式,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并不利于中央集权与稳定的统治。不利于契丹民族的稳定发展。耶律阿保机通过对比汉族的世袭制的方式,发现了契丹可汗推举方式的不足。于是,便下决心改革。

  虽然他是可汗,可却并不是一家独大。尽管当时辽太宗所领导的迭剌部是七个部落中最强大的,可却也不能强行改革。但三年时间很快就走到了尾声,为了改革,辽太宗只得不断找办法推迟可汗选举的时间。

  在推迟的期间,他的几个弟弟三次发动了,但三次均被耶律阿保机所化解。但三次反叛的,阿保机都选择原谅了弟弟,没有取他的性命最终,在最后一次反叛失败被抓后,仅仅是被处以杖刑。从这其中,就足见阿保机的大度与宽容。

  在取得了部落中的稳定后,阿保机在可汗位已经过去了九年。其他的部落因为阿保机的连任,认为阿保机在破坏规矩,便被其余六个部落首领强行夺去的可汗的位置。虽然阿保机失去了可汗的位置,但却提出了一个交出可汗权力的一个条件,那就是由自己的部落独自治理汉城。

  汉城,并不是指某一个城池,而是指在契丹疆域内汉人聚集较多的城市。阿保机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并且为自己的改革夯实基础。

  在治理汉城后,阿保机开始加强农业和盐铁以及商业的发展。通过学习汉人的文化,来治理汉城。最终,所有的契丹部落都吃到了阿保机治理地区所产出的盐。阿保机以自己有盐池,供给了各部落为由,让各部落首领带着美食来自己的部落一起聚餐。在席间,阿保机埋伏的士兵将六个部落首领全部杀害。

  群龙无首的六各部落,只能被阿保机逐渐的收服。最终,阿保机成功的统一了契丹部落,并且称帝并建立了契丹国,也就是辽朝的前身。为后来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的汉化政策的实行奠定了安全环境基础。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一次出征的途中病逝后,他的次子耶律阿保机成为了他的继承者。史称辽太祖。辽太祖在位期间,契丹曾入主中原,光荣程度可谓是达到了顶峰。但,由于一些原因,这样的高光时刻却没能保持下去。

  耶律德光即位后,继续奉行父亲耶律阿保机的学习汉文化的政策。而在耶律德光在位期间,契丹国也迎来了入主中原的巨大机遇。这使得耶律德光在后来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少数民族向往的中原地区。

  这时的中原地区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各派势力的割据与战争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而在这样的乱世下,正巧有人就向耶律德光送来了一份大礼,那就是燕云十六州。

  当时隶属于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对后唐发生了反叛。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就祈求耶律德光出兵相助。自己愿认耶律德光为父(石敬瑭年长于耶律德光),并且愿意在事成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耶律德光,并且愿意称臣纳贡。耶律德光明白燕云十六州对于自己入主中原的愿望有着巨大的助力,便派五万人马帮助石敬瑭打败了后唐,建立了后晋政权。

  石敬瑭去世后,他的儿子石重贵即位。石重贵想要脱离契丹的控制,便宣称自己愿意承认是耶律德光的孙子,但并不是耶律德光的臣子。这样的话,可以理解为后晋政权对契丹国的反叛。双方由此发生了战争。

  契丹国与后晋先后三次发生战争。第一次双方互有胜败,第二次后晋打败了契丹国,第三次由于后晋的重臣杜重威投降了契丹国,使得后晋失去了作战的主力部队。最终被契丹国所消灭。

  消灭后晋后,耶律德光成功的入主中原。他定都汴京(今开封),并且举行了汉文化中的登基大典,改国号为大辽。

  可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耶律德光却忘记了自己与父亲的愿望。他不但没有奉行汉化的政策,反而以牧马为名,纵容士兵烧杀抢掠,并且强迫投降契丹的后晋旧臣缴纳银钱。

  他的一系列的举措让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最终被称帝的后晋旧臣刘知远带领各方势力攻打,只得仓惶逃回契丹地区。并且病逝于途中。辽的中原梦,最终还是断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这之后的辽朝皇帝,大多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大辽王朝逐渐走向了衰落。但辽却并没有灭亡,而是在后来辽圣宗与萧太后的治理下达到了全盛。

  宋朝建立时,辽已经在北方发展了很久。但是在一段时间里,辽却开始疯狂的走下坡路。借此机会,宋太祖便想通过战争收回燕云十六州,并且进一步统一中国。

  可是,他却选错了时机。这时的辽,已经开始复苏。在一代贤后萧太后的治理下,辽已经逐渐恢复到了往日的实力。而辽国之所以没有持续走下坡路,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不专权不谋私利,反而一心为国的贤后。

  当时辽国的皇帝,是萧太后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但耶律隆绪即位时只有十二岁,于是便由萧太后代理朝政。在契丹族的文化中,皇后和皇帝的地位是相同的。被称为宫中二圣。

  在萧太后的治理下,辽朝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实力。甚至逐渐超过了之前的全盛时期。而此时,辽的邻国变成了一个统一了中原地区的宋朝。由于两个国家在边境经常发生摩擦,所以逐渐演变成了战争。并且在此之前,在北宋的统一过程中,一些政权也借助的契丹的力量与宋作战。这也是宋与辽矛盾不断加深的一个因素。

  双方你来我往,最终在最后一次战争中,宋军取得了胜利。但宋并没有乘此机会夺取北方由契丹族统治的地区,而是选择和解。澶渊之盟,也就此而来。

  其实这场战争,一切的结果都在萧太后的掌握中。这次作战只是为了探清现在的宋朝的实力,而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或是灭掉宋朝。若一路胜利,则可以选择攻取宋朝,夺取中原。若是阻力过大,则可以通过和解换来和平。这场战争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就是为了某得两国的和平。

  最终萧太后也如愿以偿,不仅换来了和平,还能得到宋朝每年的岁币和各种物资。宋朝当然有看出辽真实目的的人,但这个人却不是宋朝的统治者。

  自此,辽进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可辽虽然有一颗汉化的心,却并能在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政策中继承下来。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车轮下。

  汉文化在当时,不可否认是一种更加文明且进步的文化。因为汉文化的核心是儒学。而儒学所倡导的礼,恰恰是少数民族所缺乏的。因此,他们也不具备由礼衍生出的各种中华民族的先进思想与方式。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对于汉文化这一时代的潮流的认识也体现出了其统治者的才能。可以发现汉文化闪光点的统治者,在选择汉化的同时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而若是忽视了这一时代潮流,则会逐渐被淘汰。

  笔者认为,若是辽国持续坚持汉化,并且统治者也支持汉化,辽必将在中华历史中的分量更加沉重。汉文化的优越性,在辽汉化的过程中就被逐渐的体现了出来。若是后来的统治者可以坚持,那必将使辽发展的更加强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