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娱乐

中山同城信息(58中山同城网)

中山同城信息(58中山同城网)

 

10月20日,中山市委第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在全会报告中,深圳共出现12次,深中被提及6次。报告还特别提到,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深中一体化衔接、同城化发展。

去年4月底,深圳市发改委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环深城市纷纷释放推进合作信号:先是珠海,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珠合作示范区的谋划;而后,6月中旬,广东省发改委在官网上肯定了来自中山的省人大代表梁士伦关于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紧接着,今年7月惠州也提出要争取建设深惠协同发展试验区。

城市CP热潮涌动,同城化话题似乎成为热潮。

近日,针对深中同城化等话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划定片区发展示范区不是中山选择的最优路径,中山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中山提出深中同城化的概念,也意味着希望自身成为深圳经济腹地的延伸、产业外溢的目的地。林江进一步建议,中山可尝试用创新的合作模式、理念,通过云中漫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推进深中同城化。

林江。受访者提供

深中同城化,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南方日报:中山全会报告重点提到加快深中一体化衔接、同城化发展。一体化同城化这些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林江:城市一体化、同城化两个概念其实是高度相关的,没有很大的差异。合作的关系更多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城市一体化更多的是在保留各自行政区的基础上,在产业合作发展、土地利用、城市整体规划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这是介乎于合作与同城化之间的状态,城市之间在重点领域实现紧密合作,但仍保留各自行政区划的一种状态。

现在,我们谈论同城化,提到的大多是广佛同城。从广佛同城的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广佛同城的建设,地铁提供了一个契机。广州、佛山虽然都是单独的行政区,但通过地铁的紧密连接,变成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区域,包括产业规划、土地规划都打通,变成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经济腹地。

所以,同城化的概念更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意味着城市相互以对方为腹地。而同城化应该是两个城市共同的意愿,深中同城,这意味着深圳在做产业规划、城市整体时,将把中山考虑在内,反之中山也是一样的。

划定片区发展示范区,可能不是中山的最优路径

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宿命,所有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图纸,从前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缓缓延长一点一点错开来,也许错开了货色,我们真应该遗忘了。

南方日报:深圳全面主导让深汕特别合作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合作区去年GDP增长了23.1%。今年,珠海、中山、惠州先后与深圳共建合作区。您认为这是一种可行性比较大的路径吗?

林江: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属于飞地合作,不需要在地理相连,直接跨越惠州与汕尾相连。倘若这种模式成功了,或许对于深圳而言,下一个目标可能会在河源。

在本世纪还能提出飞地合作,在我看来是一种难得的创新。而它目前探索的是一种阶段性的递进,初期合作区由深圳、汕尾两市共管共建,过渡到经济建设归深圳,社会建设归汕尾;现在,深圳全面主导,GDP全纳入深圳,利益分成暂时归合作区。

其实对于深圳而言,它的经济腹地是有限的,确实有产业溢出的客观需求,这是它对外共建合作区的基础。暂不考虑合作区的GDP是否全部纳入深圳这一因素,合作区一旦延伸成为深圳的腹地,深圳的企业有在外设厂、扩张的需求,能够借助腹地资源发展,把企业总部留在深圳,这符合深圳的如意算盘。而腹地本身可以形成与深圳产业配套的整体格局,在深圳难以发展的产业配套,可以迁移、延伸到合作区来,这对合作区也是有利的,诸如华为把生产基地外迁至东莞。那么下一个合作机遇,是不是也有可能出现在中山?

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她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南方日报:有学者提出,在中山东部临深片区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深中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深中通道开通前的窗口期,中山应该与深圳共建合作区吗?

林江: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山、深圳地理上也是不相连的。对比惠州、汕尾、河源等地,中山目前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也存在土地碎片化、大片土地整合难的问题。我认为,在中山东部临深片区,划出一定区域,作为发展示范区,难免落入俗套。城市同城化采取划定片区发展示范区、合作区的案例有很多,但大部分没能成功,主要原因是该区管理、建设的主导权问题,并且无论从合作机制、管理机构的成立,合作区建设运营成本的分担,获利分成的安排等,都需要落地性更强的统筹,以及真正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划定片区发展示范区不是中山应该选择的最优路径。中山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既然中山提出深中同城化概念,这意味着希望深圳把中山整个城市当做自己经济腹地的延伸、产业外溢的目的地。我们尝试用创新的合作模式、理念,通过云中漫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推进深中同城化。倘若整个中山都能在云计算、大数据的背景下,与深圳进行产业对接。拥有专业镇经济特色的中山,各镇区都有特色产业,以镇区产业项目为基础、依托,用产业项目与深圳紧密对接,推动深中融合发展。与其划定一个地理上的区域,发展示范区,我认为调度全市各镇区的优势资源、产业项目与深圳点对点的云对接,对深中融合会更为有利。

乐享其成的态度,中山可能会错过这趟车

南方日报:深中通道是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一道考题,珠海、江门、惠州等所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都有资格抢答,在地理位置占优势的中山,如何避免通道变过道的问题呢?

林江:与江门、惠州去比较,中山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中山可能在整体实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从珠三角多个城市来看,专业镇发展而来的古镇灯饰、南头家电、小榄电子电器产业是有一定优势的,还有早期的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这是惠州、江门可能无法比拟的。作为孙中山故里,改革创新也是中山拥有的重要的精神支持。中山的基础条件是好的,但近几年中山经济低迷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中山能否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经济低迷的原因,如何去改善?无论是深中通道到底是通道过道目的地,这是见仁见智的。从深中通道建设来看,中山肯定是具备区位优势的,但如果此时的中山以乐享其成的态度面对,而非卯足劲去准备,中山可能反而错过了这趟车。

十几年前,广州地铁仍在规划,一个住在黄埔区的朋友问我,开通地铁后,对黄埔区经济有怎么样的影响?倘若黄埔区没有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可能出现的是虹吸效应,一部分高学历、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将会朝着广州市区流走。诸如地铁修建、深中通道的建设,这都是交通建设给地区发展带来的一个机遇,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应该取决于这个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交通建设的发展是两地融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主要在于地方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我希望以此来回答你,深中通道是过道还是通道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吴帆 罗丽娟

【作者】 曾艳春;吴帆;罗丽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冰雪笼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循环,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暖和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