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杂谈

张中行作文杂谈三位同事的真切回忆:文化老人张中行的几重标签

李世中,1987年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为副编审。他也是张中行先生85岁那年搬至祁家豁子后的邻居、和诗酒朋友。

其实比起写散文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张中行一直从事着语文教材和文史读物的编写工作。1951年,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调到出版总署担任编辑工作,自此开始编书生涯。他曾主编《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合编《古代散文选》(三册)、《文学读本续编》等,只不过这些书上,多数都没有公开署名。1984年他还出版了两本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书——《作文杂谈》、《文言津逮》。

王贺玲,1988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小学语文编辑室做编辑,现为副编审。

文化老人张中行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了近半个世纪,这一段工作经历外人所知不多。他是如何从事语文教材、文史读物的编写工作,怎样熬过凄风苦雨的岁月,为何顶着“余永泽”的帽子隐忍几十年,业余生活又是如何度过……三位同事的真切回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老人温和又刚性的世界

所编三册《文言文选读》不仅注解详细,而且重点在“解说”中评介古籍。李世中说,行公曾告诉他,编古代散文选时,最难搞的是那些开拓性的工作,一篇白文,从来没有人注释过,有些典故真是难查到,有的多少天也查不到,查到了就如获至宝,特别高兴。“他还是文学派。行公的特点是读书多,不是靠找规律,而是靠语感,所以既体会得比较真切,又有灵活变通的地方。”(责任编辑:杜佳)

上世纪80年代张中行以古稀之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专著《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顺生论》、《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诗词集《说梦草》及回忆录《流年碎影》等。晚年的这些作品,使张中行先生成为二十世纪末学界瞩目的文化老人。

请您注意:·请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常委会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1998年张中行在沙滩北大红楼前

张厚感,1937年生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与张中行是同事,亦是有很多共同爱好的朋友。

■行公有时就跟年轻人调侃,说这是现代八股。课文提示是有套的:本文通过什么,描写什么,反映了什么,使什么怎么。他说,回家你跟夫人是这么说话吗

他们习惯称张中行先生为“行公”。

与张中行相知甚深的张厚感、李世中诸位,不肯流俗地随社会把炫目的“国学大师”或者“通儒”之类的桂冠加诸行公。他们认为这不准确——其实现在很多“国学大师”称号用的常有不妥,很多学者的研究领域毕竟没有涵盖“国学”,依张中行性格,也必不会同意。在他们与刘德水共同为张中行先生起草的悼文中,称行公为“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张厚感说,他相信这样实实在在的称谓是公允的,行公本人也是会认可的。

■三位者

张中行本名张璿,字仲衡。 1909年生于香河农家。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大学中文系。1935年毕业后,他将“仲衡”减缩成了“中行”。曾先后在中学、大学任教。1951年2月起,任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直至1997年,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及教学研究工作历时半个世纪之久。2006年2月24日病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