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旅游

从柜台到指尖 一证走遍天下-中山到珠海旅游团

2003年7月开始,广东以中山、佛山、东莞、江门为试点,率先开办“按需申领护照”业务,简化了申请手续,仅凭身份证、户口簿就可申领普通护照。这一次“护照”是出入境政策50多年来的首次松绑。2003年7月,广东全面实行个人赴港澳旅游政策,广东出入境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办证、制证、发证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多种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此后,这一政策在全国迅速推开。

过去,广东省出入境办证大厅受理前台1米多高,如今降到了70厘米,办证群众坐下来与面对面交流。视线上的平等带来的是心灵沟通的平等。大厅填表区摆放了申请表格填写式样,群众可对照填写本人的申请表格;在24小时自助办证区,申办港澳个人游再次签注的群众可直接在自助设备上完成操作,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受理;实行“中午1点服务”,人们在节假日也可急事急办。

小小柜台连着四大洋、五大洲。有一年,苏花公出现多处塌方,数百名祖国游客被困,其中一个珠海旅游团19人。当时正逢周末,广东省出入境管理局接到通知后,马上组织赶回单位紧急加班。办1张出入境证件,需要走多道环节,至少需要8名协助。为了给的游客家属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办理赴台手续,出入境部门赶制出了急需的证件。据统计,广东出入境管理部门1年实施境外救助6000—8000人次,平均1天就救助近20人次。

随着对外交流越来越频密,出入境业务量有增无减,警力也越来越捉襟见肘。如何有效破解警力紧缺与办证量大幅上升的矛盾,让群众少跑腿、少等待?省出入境管理局探索了“网络化、多渠道、全天候、跨区域、全流程”的办证服务模式,把柜台式服务向网上服务延伸。除了按必须在前台面见的申请和要提交相应证明材料的申请,其他业务都可以上网申请,实现了表格下载、申请提交、照片采集、费用缴纳、进度查询、结果公布、疑问解答等全流程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大部分证件的申请。

申请手续简化了,办证渠道增多了,审批时间缩短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群众。“过去出国办个证要填很多表格、要交很多材料、要跑很多趟,还要等很长时间,很不容易。现在可好了,方便了很多,出国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一名经常出入境的广州市民这样说。

这几年,广东出入境业务量急剧增多。2014年总办证量达到3750万个,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办理大约16万本证件。每逢节假日,办证大厅人头攒动,申报一项业务就要耗上大半天的时间。

“指尖上办证” 让出入境不再难

回归祖国以后,两地联系更为紧密,“跨境学童”的数量也迅速递增。深圳边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有4500名学生在罗湖口岸登记跨境读书;有6000名学生在福田口岸登记跨境读书。自助通关的便捷渠道让这群特殊的“跨境学童”通关的速度大大提高。

早晨5时30分起床,6时30分到达口岸,6时40分过关到上学,下午4时30分回到深圳的家,再补习、课,晚上9时睡觉——这是一名跨境读书的孩子一天的时间表。每天,上万名孩子在口岸两侧这样奔波着。他们是一群生在、住在深圳的“跨境学童”。

小警种有大作为,小窗口有大形象。走进广东省出入境办证大厅,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礼貌服务,一切井然有序。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环节无不传递着细致、温馨的点滴关怀。

每天清晨,深圳罗湖口岸人声鼎沸。出入境大厅却秩序井然。在边检自助通道前,人们只要在电子阅读器上“刷”港澳通行证,第一道闸口打开,进入自动通道,接着在第二道闸口的指纹机上按下手指,闸口立即打开,出境自助通关手续便顺利完成了。电子通道“刷证”过关,整个闸口验放过程只需5秒钟。

“出入境管理是机关在出入境领域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体现。我们极尽所能对有困难的中国实施境外救助,这正说明无论中国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祖国的亲人都是坚强后盾。”广东省出入境管理局负责人说。

在服务好大多数办证群众的同时,受理没有忘记特殊人群的办证需求,他们专门在一楼设了受理岗位,解决了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士上下楼困难的问题,还推出了跨区受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老人儿童残障人士受理专窗、网上预受理等多项便民利民措施。

一切技术手段的革新,都源于思的驱动。出入境管理部门频频借力信息技术、拓宽办证渠道,实则是服务群众内在驱动的有力体现。

2005年以前,广州市民要办出入境证件,必须到办证大厅排队,取号难、缴费难、办证周期长。而现在,通过“办证易”“前台通”“网e捷”“申请易”“缴费易”等便捷服务措施,平均等候办证受理时间从过去的120分钟缩短为10分钟。办证受理渠道从单一的窗口受理增加到7种。“排队几天才取到受理号”“办一次证须排几次队”的现象不复再现。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着这样的服务,近年来,广东出入境管理部门利用小本本做出大文章,依托小窗口体现大作为,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从此,“一证走遍天下”不是梦想,当天往返过境得以轻松实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前的近30年,全国因私出国只有21万人次,平均每年7000人次,且绝大多数是华侨和侨眷。此后,因私出国仍需要单位、部门层层严格审批。

(责任编辑: 罗燕 )

广东是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人数众多。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一大批著名企业,它们热切寻求着向世界发展贸易的空间。迅猛发展的经济亟需一条通往全球的绿色通道,富裕起来的广东人也盼望着走出国门,或游览地球村,开拓视野;或海外留学培训,增长见识;更多的群众盼望着与海外的亲人团聚。

祖国和,最短距离130公里。如今,只要你持一本小小的证件,申请数日之后,即可轻松飞往宝岛,吃上鲜甜的莲雾、芭乐、释迦等各色鲜果。

“护照”社会变迁

一本小小的证件着社会的变迁。

这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广东出入境部门着力探索“指尖上的办证”。比如,“广东警民通—出入境连线”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柜台申报、电脑申报模式,申报人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利用手机办理各类出入境业务。

罗湖与只有一水之隔,是两地往来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回归祖国后,这里也成了内地最为繁忙的口岸之一。从旭日初升到夜幕,每天经由这里出入境的旅客达到30多万人次。一到节假日高峰期,排长龙通关是家常便饭。不过,随着电子证件和自助通关设备的投放,这种情况正在逐步缓解。如此庞大的出入境人流量有如此便捷的出入境通道,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年均实施境外救助 6000—8000人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