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民生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孙中山民生主义借鉴

孟宪实贞观之治的历史

21世纪人类要和发展必须实现和平共处,也就是要解决与人之间的关系,扩而大之就是要解决好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我想孔子的仁学和自然无为的思想可以为这方面提供某些积极的有价值的资源。

目录

在这两种情况中,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在旧王朝的覆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农民起义的结局如何,最后还是落到了新的封建王朝手里,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第二个途径是王朝的更替采取了非的手段,新兴集团操控了国家的军事和,旧王朝者交出,他们成了新的开国。但是他们要讲一个好名声,不愿意马上把旧的杀掉或者把旧的彻底摧毁,美其名曰效法尧舜的“禅让”,其实就是。像王莽代西汉、曹丕代东汉、司马炎代曹魏、杨坚代北周、赵匡胤借“陈桥兵变”取代后周,都是借用了“禅让”的名义。

张岂之传统文化与优秀民族

——2014年10月13日习总在主持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部分章节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国家图书馆编

邓小南“祖之法”与宋代

颜炳罡中国儒学的现代

邓小南宋代历史

刘家和先秦的“中庸”思想——在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思考

王朝起讫享年秦前221—前206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二世而亡15年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215年新莽9—23年亡于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15年东汉25—220年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由曹魏禅代196年三国220—280年蜀亡于魏(263)魏由西晋禅代(265)吴亡于西晋(280)61年西晋265—316年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51年东晋十六国南北朝317—589年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273年隋589—618年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38年唐618—907年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由朱温后梁取代290年五代907—960年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54年北宋960—1127年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168年南宋1127—1279年亡于蒙古族人建立的元153年元1279—1368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60年),为元末农民大起义90年明1368—1644年为明末农民大起义277年清1644—1922年满族建立的清入关统一全国,为辛亥268年其中秦朝很短,十几年就结束了,西汉长一点,200年出头,东汉将近20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段时期又乱了,更迭频繁。隋朝很短,38年,唐朝将近300年,五代较短,近60年,然后北宋南宋各近200年,元朝100年出头。明朝清朝又比较长,将近300年。这些王朝中大一点、长一点的大概有十来个。这些王朝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兴盛,建国以后发展开拓,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停滞,发展不起来了。再过一段以后开始衰落,/宁可/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被新王朝取代。时间比较长点的王朝面临的问题往往有相似之处,借用黄炎培的话,可以称为王朝兴亡周期律。那些时间短促的王朝,如秦朝、隋朝,其兴也骤,其亡也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矛盾迅速、爆发,似乎是更明显地说明了王朝兴亡周期律的作用。

宁可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

李学勤简与先秦思想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深邃的理政智慧。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

陈高华元朝的兴衰及其历史

钱逊《论语》精要及其文化内涵

历史科学对于公务员来说,其重要性是: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

李学勤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王子今汉武帝与汉武帝时代

阎崇年读史··修身

邓小南宋代文化面面观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与谈话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力。”这大概是第一次提出王朝兴亡周期律。兴兴亡亡的王朝里面情况也不大一样,有的王朝时间长一些,有的王朝时间短一些;有的王朝版图大一些,有的王朝版图小一些;有的王朝国力强一些,有的王朝国力弱一些;有的王朝内部相对稳定,有的王朝却是变乱频仍。历史上那些时期长一些、版图大一些、国力强一些的王朝,数得出来的有十几司马迁1945年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二人曾谈起历史周期律问题//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理政智慧(上)/个,有的王朝虽然时间短,但地位重要。我这里列了一个表,以说明王朝的更替。

如何秉烛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效对接?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这是新时期实现理政方略、提高理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战略问题。

吴国说不尽的盛唐

这么一个大国怎么实行有效?从上看,要有理论指导才行,就是秦始皇开始已经采纳了“孝”“忠”,忠君,孝父母,用这个观念全国,统一思想。因为这么大块地方,要直接管理很难,必须统一思想才行。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孙子兵法》——超越时空的军事理论经典

翁飞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

出版时间2015-2-1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的历史与文化》(合作)等;主编或参加主编有《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部分)》《中华文化通志·地域文化典》等。

楼宇烈魏晋玄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张国刚《资治通鉴》与王朝兴衰

陈鼓应庄子的思想及其生活智慧

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汇集了中的精彩,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刻挖掘了传统文化中的理政智慧,包括历朝历代对经济、、社会、文化、边疆的治理,也包括历史经典中记录和总结出来的理政智慧,蕴含着宝贵的理政财富,通过传习和,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理政养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林甘泉秦汉中央与地方的结构及问责制度

编辑推荐

杜维明对话和儒学创新

范曾走进国学

章开沅百年锐于千载:辛亥反思

东汉末黄巾起义没有能够东汉,但是了东汉。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局面,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自己不当,让儿子曹丕来当,曹丕上台以后逼汉朝的汉献帝“禅让”,汉献帝提出自己下台,要曹丕来代替他当,曹丕推让,推让几次后,最后就当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但是要采取表面的的手法。曹丕代汉建魏后没有几代,司马懿的子孙控制了大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想要控制当,有一个成语叫“司马昭,人皆知”。

王天有明代国家的运作

宁可,湖南浏阳人,1928年12月生,毕业于大学史学系,1948年参加工作,中员。历史学、敦煌学专家。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史学会常务理事、《历史研究》副总编等职。

任继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不外三种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靠战争,所谓“以马上得天下”,靠骑马打仗建立王朝,得到天下。这里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旧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直接了旧王朝,以后出现军阀混战、群雄并起的局面,新王朝在混战间崛起,其中有一些原来大起义的,在混战中成为新王朝的开国,比方像秦朝末年的刘邦、元朝末年的朱元璋;有的是在农民大起义失败后,贵族军阀在群雄混战中建立起新朝,像新莽末年的刘秀、五代后梁的朱温。还有一种情况,农民大起义没有能够旧王朝,但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使它,新王朝在起义后的混战中降生。像东汉末年的曹操,在黄巾农民起义中起兵,建立了强大的,终于他的儿子曹丕当上了。像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中各种武装出现一场大混战,有农民起义军,有旧的贵族、军队将领。其中李渊原来是隋朝贵族,后来也趁机从太原起兵,一直打到长安,当了,建立唐朝。反过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把各种武装都消灭了,统一了国家。唐朝末年也发生了农民大汉高祖刘邦是靠农民起义直接了旧王朝//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理政智慧(上)/起义,重要是黄巢。黄巢一直打进长安,唐朝的跑到四川,黄巢起义在长安三年,最后不住撤到山东,在各军阀的下,失败而亡。经过20多年军阀混战,全国落在起义军朱温建立的后梁手里。

——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

宁可

戴逸论康雍乾盛世

郭齐勇《中庸》及其现代意义

为便于广大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鲜明特色,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央工委、文化部、社科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教、文学等诸多方面,作者均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如李学勤、汤一介、任继愈、孟宪实、梁衡、张国刚、熊召政、商传、杨天石、范曾、楼宇烈、唐浩明等。他们运用通俗的语言和敏锐的洞擦力,以缜密的逻辑,驰骋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让传统文化映照社会现实。

——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汤一介

李存山宋学的兴起与流变

ISBN50

唐浩明从名士到国家重臣——张之洞评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年

内容推荐

出版社图书馆出版社

《岳阳楼记》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成熟期的宋代,作者又生于忧患、成于忧患,倾其一生来解读这个“忧”字。他的忧有三点:第一是忧民,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干群关系,为官怎么理解老百姓,怎么为老百姓办事。第二是忧君,实际上是解决一个上下级的关系,因为在封建社会,君是最高的,代表着国家。第三是忧政,就是上的建树。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

李中华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

梁衡《岳阳楼记》的财富与艺术思考——范仲淹评说

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杜维明人文的现实意义:“仁”的解析

《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清朝的2100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此兴彼亡,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总的印象是,王朝的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的周期,这种历史的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其根据就是战国以来家传下来的所谓“五德终始说”,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把它附会到王朝命运的兴替。

刘梦溪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杨天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

王邦维“西化”还是“中国化”:从佛教的历史看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张大可司马迁笔下的明君贤臣与思想

下册

上册

刘海年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问题

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诺贝尔获得者大会发表的宣言,强调解决人类21世纪面临的问题,要到2500年前中国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

熊召政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