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网事

中山千所修身学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力量中山身边事

作为一场全民行动,全民修身何以谓之“全民”?将各行各业、新老中山人充分动员起来,显然是题中之意。到目前为止,中山已经建立起了涵盖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甚至于网络等的修身学堂,共计超过1100个,按照中山常住人口312万人来算,每3000人拥有一个修身学堂。

在火炬开发区,新老中山人融合,历来是该区着力思考和推进的课题。该区现有常住人口23万,其中,实际户籍人口仅为6.2万左右,大部分人口皆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中山人。近年来,该区从投资兴办学校、积极推动新中山人积分入户等方面,竭力为新中山人提供更好的“待遇”。而在全民修身行动中,火炬开发区始终将新中山人作为重要推动力量,2013年7月,火炬区新中山人修身学堂”在该区理工学校挂牌成立。为使“新中山人修身学堂”真正落地,火炬开发区在理工学校开辟修身学堂授课场所、修身广场、修身电子阅览室、新中山人修身网站、讲坛等,并围绕修身主题,组织编写新中山人修身教材,组织新中山人开展“明德修身”、“心灵建设”、“互助友爱”、“劳动权益”等方面活动,从而打破“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心理隔阂,促进新老中山人深度融合。

修身学堂吸引了100余名社区居民及志愿者代表参加。上完课后,参加者每人都收到一份小礼品——一张全民修身图标的剪纸。为了这100多张剪纸,竹苑社区义工高姨花费了不少工夫,但她觉得“值得”。她说,帮别人自己也会开心,所以帮人也是帮自己。

在全民修身行动中,参与修身的个体特点不一、需求各异,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激活人们的参与热情?如何将“修身学堂”打造成为全民自觉修身的平台?显然,将硬件设施延伸至居民的口只是一方面。另外,如何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广大居民自觉参与,而非单方面的推动,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个全民都想发声的时代,如何去寻找那个有价值的声音,如何去扩大这种有价值的声音?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普通人感染普通人,修身学堂从所有的学堂中走下“神坛”,走进了普通人的心里。

导读:除了社区修身学堂,由妇联组织的父母修身学堂,体育小学的“以德为首、以美育人”修身学堂,还有百年老字号“咀香园”修身学堂、“医药领军中智药业修身学堂”等等,都成为全市千个修身学堂中的优秀代表,将修身的魅力播撒至各行各业。

“谁说我们不爱这块沃土?这里早已植入了我们追求幸福的梦想。”就在当月,开发区新老中山人齐聚一小区会所开展宣讲活动。“这里有东北人的豪爽,这里有西北汉的粗犷,这里有刘三姐歌声的缭绕,”新中山人李晓光上台朗诵了自己新写的歌词《新老都是中山人》:“谁说我们不是中山人?我们早已把自身献给了这第二故乡……”李晓光呼吁大家:“不要再有本土外乡之分,更不要为点小事就剑拔弩张,走到一起是我们的,何不重塑你我,比翼齐翔!”来自湖北黄梅县的詹海燕是小区志愿者代表,她上台《我在中山的幸福生活》,畅谈自己在这里感受到的温暖和温情。

“这个修身学堂大概有70名龙瑞村小学生报名参加。我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其他退休老人先后为他们讲过10堂课,每堂课约45分钟,结合历史典故《规》。”刘广昭告诉记者,当他为孩子们讲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内容时,就会用古代孙元觉劝父亲孝顺爷爷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面对父母的时,用诚恳委婉的方式父母。

模范们从身边出发、从故事入手的方式,得到了听众的认可。港口镇副、党委委员李艳娟说,模范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突出作为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积极的行动诠释“全民修身”的真实含义,这也是港口镇开办修身学堂的旨——组织身边的榜样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故事,让他们成为“修身学堂”的主人。

“规,训,首孝悌,次谨信……”清脆悦耳的童声朗诵从古色古香的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秉繁刘公祠堂里传出。在这里,每月两节课的全民修身学堂正在开讲。今年72岁的刘广昭,是刘公祠堂修身学堂的“常客”。已经退休的他,除了时常来当听众之外,还偶尔“客串”学堂的老师。

正是这段经历,让娇姨同时将目光转向了志愿服务工作。自2002年以来,她帮扶43名边缘青少年,已成功了37名,为49名家庭困难学生争取获得学费减免,还发动社会人士筹集47万元,资助了35名困难家庭学生。“我觉得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是我最大的快乐,也使我的生活更充实。”娇姨说道。

这是健康花城小区第六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8月23日开始,为期一周的文化节里,小区接连上演邻里才艺大赛、趣味运动会、业主论坛、健康等十余项精彩纷呈的活动。业主们在活动中打破隔阂、彼此熟悉,更对普遍关心的“高空抛物”、“宠物问题”等公共事务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冯银娇所做的事情,很多人很难做得到。”同是社区志愿者的徐汉锦听完娇姨的故事后,深受感触。在他看来,修身即是把自己的身心好,“不要求一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做到不违反交通规则、讲究卫生等简单小事,就是修身的体现。”

这就是东区竹苑社区最为普通的一堂“修身课”,也是全民自觉参与修身的缩影。2012年3月底的一个下午,竹苑社区四楼会议厅座无虚席,就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台上,时任东区阳光服务社副社长、中山冯银娇讲述着她帮扶身边人的故事,她身后的宣传牌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修身学堂”。作为东区修身学堂示范点之一的竹苑社区,这天正式开课了,第一讲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志愿者》。的主角是志愿者标兵冯银娇,她被身边的居民亲切地称呼为娇姨。“我只是做了一名母亲应做的工作。”在中,娇姨不断地提到这句话。23年前,娇姨的女儿降生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消息让娇姨备受打击:女儿患一级听残。为了照顾好女儿,娇姨辞去了工作,陪读、陪写、陪练。2010年9月,女儿考上了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课堂上,曾接受过娇姨帮助的何姨、小惠姨也,讲述自己的经历。小惠姨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后来小惠姨还了。命运的捉弄,让她情绪一度低迷。一次家长会认识了娇姨后,她时常找娇姨讲心事,在娇姨的下,她慢慢打开了,并重新振作起来。后来,受到娇姨的感染,她也成了志愿工作的拥簇者。

中山市网络修身学堂的上线也带动了各个系统的网络修身学堂,前不久,教育系统网络修身学堂上线,市教育局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使用、率先垂范,推广使用市“网络修身学堂”和“教育系统网络修身学堂”,每名领导干部每月每人完成不少于4个课时的学习,参加网络修身活动,还纳入进他们的考评记录中。

由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或是传统经典,这是全市修身学堂的一个“切片”。“修身学堂”的讲课主体不是学识渊博的名家大师,而是朝夕相处的邻居、同事,如勇斗三个窃贼受伤的210公交车乘务员李元娟、被称为“公卫士”的中山市公局三乡公养护所工作人员莫雪丽等等。

模范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突出作为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积极的行动诠释“全民修身”的真实含义,这也是港口镇开办修身学堂的旨——组织身边的榜样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故事,让他们成为“修身学堂”的主人。

2012年8月,迎着全民修身的热潮,“健康花城社区修身学堂”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火炬开发区社区修身学堂的典型。敲一扇门,聊一会天,帮一个人,解一分忧;邻里守望,相扶相助。挂牌“社区修身学堂”后,业主渴望的和谐社区,在健康花城正蔚然成风。“全民修身工作要着眼长远,深挖内涵,重点建设好、运作好、好修身学堂。”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刘少山对此颇有。

除此之外,修身学堂还从现实中延伸到了网络上。今年1月中旬,中山市网络修身学堂正式上线,网络修身学堂根据不同的受众分为机关类修身学堂、企业类修身学堂、居民类修身学堂等六大类,市民轻触鼠标即可上一堂修身课。据了解,该网站自从上线至今已经拥有超过三万人的点击量。

2005年,娇姨和小惠姨成立了特校家长互助会,目前互助会已筹集社会人士捐款70多万元,用来开展帮扶工作。“在特校里老师家长都说,学校有娇姨就是有一宝。”小惠姨说,这几年来,她一直和娇姨一起做义工工作,“其实帮人的同时,真正帮到的是自己,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义工工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说,通过“修身学堂”的开展,广大新老中山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身,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而下步要把修身学堂作为促进全民修身行动长效化、机制化的有益探索,完善机制建设。树立典型,示范引领,不断挖掘各修身学堂建设的先进经验,向全市推广。充分利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活动载体,通过“群众评群众,群众选群众”的形式,由市民评选身边好事先进典型,引导市民“积小善为、积小德为”,推动“知行合一”的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好报”的共识。通过深化修身学堂建设,切实使修身为人人可见可感、个个身体力行的实践。

到修身学堂讲身边故事、听身边故事,正成为市民参与全民修身行动的一种习惯。在港口镇修身学堂授牌仪式上,罗东、刘天明、陈国雄三位市模范分别在台上讲述了“身边事”,到场的三位模范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他们在台上讲得最多的不是教书育人的大道理,而是他们日常极其微小的细节。曾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广东省首批“五星级志愿者”的刘天明就给大家讲了他的一个故事,有三个外国供应商经常到他们公司谈业务,每次对他们这些保安爱理不理、一脸傲慢。直至有一天,三个外国供应商急着出门时突然遇上了大雨,保安们看到后马上给他们送雨伞并帮忙叫了出租车。三个外国人临走时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不仅连声感谢还鞠躬行礼。更难得的是自此以后他们再见到保安时都会客气地打上了招呼。“这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刘天明说。

“一二、一二、一二、”2013年8月25日,火炬开发区健康花城小区内,响亮的呐喊声阵阵传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正热火朝天地举行。在口号声、交谈声、欢笑声中,业主们团结互助、默契合作,曾经“最熟悉的陌生人”,此时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邻里关系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程度,体现着社会的文明水平。《春秋左传》有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而“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远亲不如近邻”,更是中华民族重视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地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显得越来越远。新型住宅小区打破了原有的同一单位职工住在同一区域的模式,快速的生活节奏割裂了原有的邻里关系。一扇门、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比邻而居的人们交流情感,给居住者带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邻里关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强烈渴望。而遍布中山社区内的修身学堂,就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这种渴望。

市支队修身学堂(讲堂)。(资料图片)记者赵学民摄全民修身行动至今已经走进第四个年头,已建起的1100多间“修身学堂”,涵盖了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朴素方式,修身学堂开展了3500多场宣讲活动。没有生硬的,没有硬性的,听得进、用得上、学得会,这里成为社会的第二课堂。全民修身行动如何把“虚功”做实?如何由“务虚”行动变为群众切身体会的实际行动?“修身学堂”便是最好的回答。

除了社区修身学堂,由妇联组织的父母修身学堂,体育小学的“以德为首、以美育人”修身学堂,还有百年老字号“咀香园”修身学堂、“医药领军中智药业修身学堂”等等,都成为全市千个修身学堂中的优秀代表,将修身的魅力播撒至各行各业。

没有邀请“大牌”名师大家开讲,充当“”的都是朝暮相见的社区居民,他们对修身立德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很踊跃想和邻里分享;没有的硬性或组织的“听众团”,来当听众的也是社区里的居民们,他们很希望从身边的好事中悟出修身道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