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网事

网络春晚上的草根明星们

  1月26日晚,一台网络春晚开演。登台亮相的多是没有舞台经验的普通人。6场海选、130位报名者,最后选出20个不能再做删减的精品节目。春节前,笔者采访了忻州首届网络春晚的他们1月26日晚,一台网络春晚开演。登台亮相的多是没有舞台经验的普通人。6场海选、130位报名者,最后选出20个不能再做删减的精品节目。春节前,笔者采访了忻州首届网络春晚的他们

  一台以“温暖”为主题的网络春晚于1月26日晚在忻州上演。登台亮相的多是没有舞台经验的普通老百姓,如此接地气的创意自然获得不少的关注和期待。

  6场海选、130位报名者,最后遴选出20个已经不能再做删减的精品节目,仍然忍痛将铆足了劲儿要亮绝活的众多渴盼拒于门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还是当地第一个由新闻网站主办的、献给市民的春节贺岁礼物。

  年轻的节目主持人说,这场晚会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市民们也说,这形式好,老百姓高兴!而那些即将忻州首届网络春晚的“草根明星”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晚会的重头节目《十送红军》,是由常年奔波活跃于忻州城区的一支老年艺术团体演出的。50名团员,大多已经年近花甲,且来自各行各业。组团十多年来,在团长刘庚年的带领下,始终以宣传党的方针线、政策和文艺工作为核心,把题材新颖、贴近生活的精彩节目,以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送到了社区、乡村,深受城乡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此次在忻州首届网络春晚节目的海选中,当艺术团的队员们得知参送的《十送红军》情景剧被节目组选中要上春晚的消息后,大伙儿高兴得像一群得了的孩子。为了在春晚的舞台上有更好的展示,队员们年前的家务活也搁下了,疼爱的亲孙孙也顾不上哄了,心地投入到了“备战”春晚的节目排练当中。

  在1月21日的拉场彩排中,由于临时租用的舞台被占用,演员们的排练只有在剧院前厅宽敞的地方进行。为了表现与亲人红军难舍难离的送别场景,老人们在光滑冰冷的地板砖上说跪就跪,表情、动作投入到位。在场围观候场的年轻演员们齐声感慨说,先辈们的固然可嘉,可这些表演的爷爷奶奶们的坚强,也真的令人。

  即将登上春晚舞台的娄大姐高兴地说:“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是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美丽。能登上首届网络春晚的舞台,我们高兴!”

  多才多艺的,是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鼓书传承人杨银旺的三女儿。在晚会前期的海选现场,她推掉了自己手头临近年根儿的不少演出,亦歌亦舞亦主持,把现场演员和观众的气氛调动得非常到位。

  这个,快言快语,本事了得,5岁就能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15岁已能登台献艺,完成鼓书说唱《珍珠倒卷帘》。桀骜不驯的青春期,觉得在大街上打鼓说书上不了台面,即使父亲把他关在家里好几天着学唱也无济于事。渐渐长大后,她从观众的鼓掌声、叫好声中体味到了鼓书艺术的价值所在,也读懂了父亲一生于鼓书艺术的心,便接过了传承的重任,决定重新架鼓说书。巧玲求知如渴,父亲也对女儿的转变深感欣慰,更让观众大饱眼福的是欣赏到了父女同台说书的经典时刻。

  因为酷爱表演,几年前辞去了自己在高速公收费站的工作,还了一些公司企业单位的约请,一心向艺,不但承继了父亲的精湛技艺,还能唱民歌、能唱通俗、唱戏曲,有时还客串主持,被朋友拉去客串司仪也是经常的事。平素不起眼的小女子,外形上似乎有些不修边幅,只要一上了舞台,便立刻四射,一手执板,一手敲鼓,吐字清晰流畅,唱腔婉转嘹亮,极富张力和感染力。

  忻州鼓书又称忻州三弦书,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此次上网络春晚,演绎的是由父亲亲自撰写、亲自指导编排的《夫妻夜话》,语言幽默诙谐,寓教于乐,内容生动,把同在环卫处工作的小两口为城市清洁付出的辛劳和坚守体现得细致入微。

  对于过去的经历,深有感触:原以为简单,真学起来很难,举手投足之间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包含着表演艺术,父亲说得很对,人这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她说,虽然自己起初学艺并非心甘情愿,也曾梦想着能当一名出色的画家,但眼下,她只能不断登台使演技更加精湛,想着有朝一日担当起“一把三弦定”的美誉。

  唇红齿皓,皮肤白皙,眉清目秀,顾盼神飞,举手投足,婀娜妩媚,嗓音细腻,宛如少女。谁能想到舞台上这位一袭青衣的美丽“娇娘”王宝钏的扮演者,竟然是一位90后阳光男孩,他反串表演的是精彩的北梆子唱段。

  这位男孩叫,是忻州市定襄县人,自幼酷爱舞台表演。2009年6月考入忻州市北梆子艺校艺术系主修戏曲表演,专攻小生、须生,一次因了和名家同台演出的偶然际遇,彻底改变了他的演艺线,被戏中王宝钏的扮相深深地吸引无法自拔。从此,便开始慢慢地边看碟边学习,于对旦角青衣的艺术追求。学到忘情处,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地扭起台步来,想起唱腔来就不由得哼哼呀呀的哼几声。对于人的指指点点、掩口嘲笑,也笑着自嘲说道:“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戏似的。”

  对于戏曲艺术的追求,年轻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有人问他:长得那么帅,扮起小生相来多俊啊,为什么要学小旦青衣?他说,北梆子这门戏曲艺术是神圣的,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历经磨练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尤其是现在,喜欢戏曲的年轻人较为稀少,把原有的表演形式加以时代创新的更为稀少,所以,他想把这种演出的形式为北梆子事业增光添彩,为戏曲艺术尽微薄之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实现了反串演唱王宝钏的梦想。首届网络春晚的舞台,表现自然会很不一般。

  “广场舞也能上春晚?”面对乡亲们听说村里的广场舞要上忻州首届网络春晚的疑惑,张芳银响亮地回答道:“不仅能上,而且是大大方方隆重地上!”

  今年58岁的张芳银,是忻州市忻府区东楼乡段庄村村民,也是村里“好姐妹广场舞队”的队长。其全队都是清一色的农家主妇。自打段庄村的广场舞队要上网络春晚的消息在周边的村里传开后,大妈们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新闻人物。这广场舞居然能上春晚的大舞台的确是个新鲜事。

  然而就是这支广场舞队,在忻州体育广场举行的节目海选现场着实火了一把。随着动感铿锵的音乐,大妈们喜气洋洋地舞动着手中的折扇,时而如云朵,时而似波浪,在变换舞步的同时竟然组成了“江山如画”“中国美”等字样。连现场的评委都感叹其编舞新颖、创意独特。

  事后了解到,这支广场舞队可真不简单。自发组建以来,这24位姐妹没有一个中途掉队的,所演节目都是自编自演,没有名师行家指点,完全根据曲目的旋律自创舞步,特别受地方百姓的欢迎,不仅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而且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不时受邀在附近乡村表演。

  能上春晚,机会难得,张芳银更是信心百倍。她说,有村里的大力支持,有姐妹们的团结努力,有网络春晚的大好平台,我们要跳出咱现代农民的面貌,展示出咱乡亲邻里的幸福和谐。

  “风刮过百草滩,我走在黄河湾,问一声北飞的大雁,你也去河套川?想起来玉莲妹妹,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一曲灵动悠扬的原创歌曲《西口民谣》,在网络春晚的彩排现场,以独特别致的表演风格,节奏铿镪,刚一谢幕,便立即引得了的持续掌声。

  表演者是就职于神华国能河曲发电公司的两名普通工人,一个叫彭振,一个叫樊静波,因为喜爱河曲民歌,又受河曲籍国学大师王善斌发起的“西口新民谣运动”影响,他俩利用工作闲暇的时间,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在关注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在新时代下河曲民歌文化发展的新模式,终于,一个运用现代的语言、配以流行的音乐、传唱了多年的《走西口》以崭新另类的艺术姿态展现在了面前。

  《西口民谣》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尤其是深受青年一代的喜爱。现代电声乐器取代了以往河曲民歌、二人台笛子、四胡、演出时的“标准配置”,在继承河曲民歌内在神韵的同时,使曲调旋律更有韵味,同时节奏铿镪、富有时代感、紧贴群活的歌词写作方式也接纳了不同阶层的受众群体,使更多的百姓重新喜欢上了河曲民歌、二人台。

  词作者彭振说,走西口饱含着一段凄美的故事,但它也承载着一种不可磨灭的,我们就是要以一个过去的故事,用现代的语言,演绎出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情,也就是为希望远行的一种感情。

  对此,樊静波也颇为认同。他说:“语言是现代的,音乐是流行的,故事是过去的,但是这种感情却是不分时代、地域、人群,是普遍性的一种感情,这就是写这首民谣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要将西口新民谣运动进行到底的原因。”

  这台网络春晚1月26日晚演出后,随即在黄河新闻网以视频的形式,为猴年春节增添了一道原味的文化大餐。

  源于忻州的首届网络春晚,以“温暖”为主题,以平民视角、百姓舞台为主线,融入时代风尚、网络事件以及忻州本土文化等精彩元素和内容。参演节目人员均为当地的民间文艺爱好者,荟萃戏曲、忻州鼓书、小品、音乐、魔术、曲艺、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涵盖了该市脱贫攻坚、三个“大干城建年”、新农村建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题材和内容,从多个侧面彰显行业影响、发展潜力以及社会关注度。全景呈现清新亮丽、朝气蓬勃且底蕴深厚、飞速发展的忻州。可谓春节期间为当地市民呈现了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联欢的平台。(李一舟 米宏亮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