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北方新字报刊平台-北方新闻网-人的新闻主页-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大同工人文化宫影讯

1954年,和平剧社演职人员的工资形式是“死分儿活工资”,根据演出收入,按每人分数开工资。正副社长都是13分,郝秀珍14分,岳淑珍、10分,贺华9分,秦有年、张德海、张奎8分,宇文成、赵广治7分,张美连6分,其他演职人员四至六分不等。

和平剧社

和平剧社成立后,社长和社员同甘共苦,发奋努力,很快使剧社有了起色。后来,因剧场系建筑予以翻修,剧社便临时在大召西仓搭戏台,钉观众席,用席片围起来卖票演出,人们管它叫“席片儿戏园”。剧场修葺后,剧社又返回演出。为了适应剧种发展的需要,剧社在原有11名演员的基础上,又招收了30多名青年演职人员。无论在唱腔、表演以及扮相方面,都很受观众欢迎。2008年,笔者采访到已经75岁、当年的著名演员岳秀梅。她向笔者回忆起,1953年,她在托克托县中学念初中三年级,再有不到三个月就毕业。这时,县文化馆通知学校让岳秀梅参加在归绥市举办的“民间艺人学习会”,半年后进“绥远省前进实验剧团”工作。由于家中不同意,岳秀梅没有去成。1954年初,她到归绥市大召前街财神庙巷“民艺剧社”没找到原班主田文(托克托县籍),到和平剧社见到了副社长田全贵,从此加入了和平剧社,成为演员。从当年6月10日起,导演决定让她和贺华配戏,表演传统戏《打樱桃》。

从1937年到1948年,在旧城西夹道靠南头的西,紧挨国栋车马大店的是定兴人李华兄弟二人开设的龙泉澡堂,从业人员20名左右,有床位近80个。工人们不停地用手压水井将水送入下边有火的铁锅内,然后再用柳条水斗子把热水倒入大水池中。工人们可以省些力气的是,水池中的水凉了或是脏了,由下水道将水放掉。坐落在大西街的海泉澡堂和小南街的惠泉澡堂,也都是定兴人开设的。1949年6月,这里成了陈姓本地人开设的德盛旅店,1951年2月15日,因为违法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后来,剧社发生了贺华不辞而别的事件。当时,剧社已经做好了去包头市演出的准备,经剧社艺委会研究决定,先由赵耀升副社长去萨拉齐找贺华,在维俊村贺华家没找见,留下话让贺华到包头东河区新新大街的新新剧院去找他。第二天中午,贺华到了包头。她不辞而别的原因,是当时剧社给岳秀梅定了15分,只给她定了9分。经过剧社领导及大家做工作,贺华留下参加演出。

1953年4月,人民为了扶持地方戏,取消了班主制,由群众推选出正副社长,在“树林戏园子”旧址成立了“和平剧社”,社长云凤林,副社长赵耀升、田全贵。

赵耀升回到后,接受了文化局的任命:由他负责筹建西夹道电影院的任务。文化局拨款3000元,经过翻修后,将民乐剧院建成专门放映电影的“和平电影院”。它是继人民电影院、工人文化宫后,与新城露天电影院并列第三的电影院,观众席920个。文化局任命赵耀升为经理,白天铭为副经理。1956年5月1日晚7点举办了首场电影招待会,放映了国产古装戏剧影片《天仙配》。由于人们看惯了晋剧、二人台,对戏剧电影兴趣不浓厚,电影院的上座率不高。

贺华,性格活泼,表演中串话连篇,顺口溜不断。岳秀梅扮相秀气、举止文雅、嗓音好。由于她们配合默契,表演精彩,剧场内的掌声和喝彩声不断,岳秀梅、贺华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不久,从只演日场,改为日夜两场都有《打樱桃》,连演40天,场场满座。小小西夹道,在剧场开戏前和散戏后,真有点儿拥挤了。戏迷们还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岳秀梅人小(个头不高)嘴真巧,《打樱桃》唱得真地道!”后来,岳秀梅觉得身体不适,年轻人吃点儿药、打些止疼针,继续参加演出。有时导演让郝秀珍和贺华表演《打樱桃》,或让郝秀珍和岳秀梅表演《打樱桃》,观众都不买账,就要看岳秀梅和贺华表演的《打樱桃》。岳秀梅还参加了《茶瓶计》、《簪锁计》等大型歌剧的演出。到1957年下半年,终于不住了,经医院大夫诊断是患了腰椎结核等疾病,不得不忍痛离开心爱的舞台。

1956年1月26日,和平剧团转为国营单位,更名为“民间歌剧二团”,剧团领导没有变动(1957年,原平地泉行政区歌剧团下马,部分演员加入民间歌剧二团)。2月10日,在大观剧院召开民间歌剧二团全体演职员大会,文化局局长包德力在会上宣布了市文化局决定,任命云凤林为民间歌剧二团团长,田全贵、吕烈为副团长,白文奇为。这一决定不仅令演职人员感到突然,赵耀升本人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会后,文化局有关负责人马庆馀、孙书祥、丁少先等和赵耀升谈了话,还召开剧团股长、队长以上干部开会做工作。3月份,剧团准备外出,赵耀升提前去包头市西北剧院联系演出事宜,演出时间为1个月。在包头演出期间,文化局让赵耀升返回呼和浩特,到文化局报到。

和平剧团成立后,自治区文艺汇演在举行,和平剧团陈静山、李华、赵广治主演的反特小戏《雷雨夜》获,李华荣获演员银。1955年10月,赵耀升带领剧团去山西口泉煤矿演出,到文化局开演出证时,局里的同志担心剧团困在外省,不同意出省演出。经赵耀升介绍情况后,终于拿到了演出证。第一天(10月23日)的夜场戏是《茶瓶计》,戏票全部售完。演出结束后,观众无一人退场!原因是表演的《茶瓶计》里没有包公!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同志做解释工作,观众才退了场。大同市文化局、口泉文化馆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剧团演职员见了面,并表示了歉意,这时已是午夜一点多了。第二天的戏报上仍然是《茶瓶计》,并附上剧中无包公的说明。结果,口泉观众看惯了这个没有包公的《茶瓶计》,演出半个月,场场满座。

不久,吴仲才(人)又在此开了荣升旅店。1952年3月,奎大先生请工匠将此地的浴池改成了戏台,戏栽木桩钉条板成了观众席,这个地方变成了简易剧场,可容纳观众700人。由于剧场内柱子太多(约50根)人们管它叫“树林戏园子”。由于“树林戏园子”演员演艺水平参差不齐,又有大召前以任翠凤为副社长演唱晋剧的“醒民剧社”吸引走了观众,不久,这个剧场就垮了。

1955年5月中旬一天的下午,按照文教局的通知,民艺剧社全体演职人员(26名左右)到和平剧社开会,文教局马庆馀公布了两社合并的决定,合并后取名“和平剧团”,团长云凤林、副团长赵耀升。

和平电影院还聘请辖区内17位同志组成影评组(笔者也在其中),不定期出版手刻油印的《电影与观众》,1962年到1963年出版了15期,内容包括电影常识、观众反映、影片介绍、影评故事等,还请颜金山(东尚街小学)、高其民(土默特小学)、张福应(石头巷小学)等美术老师,为影院绘制较大型的电影,请七中王钰老师搞影评。

和平电影院

放映《雷锋》时,四中、六中、七中的学生街头进行宣传,影院工作人员还在街头放映《雷锋》幻灯片做宣传。他们还用排子车,将居住在龙王庙巷、长和廊、通顺街、大御史巷患病、上年纪、行动不便的观众接到影院,观看《雷锋》电影。

和平剧团

1959年,和平电影院的长条木椅更换为单人座折叠椅,可容观众840名。1961年将影院门面改成二层楼,有了前厅及对称的办公室和售票室,门前地面铺上了大方砖。1966年,一些人认为和平电影院中的“和平”二字气氛不浓。不久,电影院改名为“反修电影院”,意即反对修正主义。1971年,再次改名为“向阳电影院”。改名不久,由于影院系建筑而拆除。重建后,这里成了旧城区电影院职工家属宿舍。同年,向阳电影院的23名从业人员(经理张洪涛)以及放映设备等,迁入大召对面的原剧院。至此,剧院“寿终正寝”。向阳电影院迁入后,将东开的剧院门改为向北开的门,和大召山门隔街相望。观众座位796个,年放映电影近2000场。1997年初,向阳电影院因年久失修而拆除。2008年又有了向阳电影院的消息,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玉泉区五塔寺广场西侧重建向阳电影院,只是将名称改为“塞北影乐宫”。文/赵继性

从当年6月开始,电影院经理和业务人员,分组深入下去,组织观众观看电影。组织对象是旧城大什字以南的17所小学、3所中学、22家工厂企业、43个居民委员会,以及商店,西菜园、巧报、小黑河等农村。

1955年1月,剧社和剧场分开经营。剧场取名“民乐剧院”,是高星耀,索木腾合资10430元经营的。同年3月,由文化局李野、李小梅、张澍和文教局的马庆馀、孙书祥、丁少先组成工作组,到和平剧社和民艺剧社帮助整顿达1个月。当年4月份,和平剧社排练公演了现代歌剧《李二嫂改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